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鬧一場 悄然離去

大鬧一場 悄然離去

前一陣金庸老先生94歲生日,朋友轉了一篇文章,文中提到金老曾經說過,「人生就是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說得多好,我決定拿來為自己的這篇小文作題。

哲學命題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往哪裡去?是人類幾千年來苦苦追尋的三個終極哲學問題。 人活著是為什麼,這是一個被古今中外多少哲學家不斷思慮,被文學家反覆吟誦的哲學命題。

對於人本身的好奇和思索,最早最系統的陳述來自於古希臘。古希臘人文主義的核心在於人對於自身起源的探索,對於人的本性的分析,建立對自己的認知,樹立人自身的價值。教育,研究,分析,探討則是達到這一目的的手段。古希臘的詩歌文學,充滿了對人的理性,自由,與善的歌頌;古希臘的造型藝術則體現了人體的力量,秩序,和自然之美。

從人類開始意識到自身的價值,我們的哲學文學一直在考量人類存在的意義,小到個人,大到一個民族,一種文化,和整個人類群體。其實,其它學科,無論是生物化學數學物理,其最終目的也是為了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以及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

從古希臘城邦到羅馬帝國的淪亡,恢宏的建築倒塌了,興盛的哲學思想沉寂了,基督教統治下的中世紀是寂寥的一千年。一直以來,宗教的存在,不僅因為我們需要對某些自然現象做出合理的解釋,更是因為我們需要在上帝那裡找到人類存在的終極目的。

如果上帝真的存在,該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我們可以解釋自己的起源 – 我們都是上帝的子民;我們可以解釋自己存在的意義 – 為了贖我們的原罪;我們可以解釋我們要到哪裡去 – 我們最終仍舊回到上帝那裡去。所以宗教的存在,是有它無法替代的積極意義的。

然而,正因為宗教很好地解決了這些痛苦的追問,終止了這些有力的,對於人之所以為人的詰問和追索,整個中世紀缺乏火光迸發的思想之美。漫長的一千年之後,人類終於迎來了文藝復興。這個時期的歐洲又回歸到希臘的人文主義精神了,不再強調人性本惡,不再總是從上帝的角度看這個世界,人活著的目的不再是為了最終受到上帝的審判。人總算又有了存在的價值和自我的尊嚴。

在文藝復興時期,科學技術飛躍式的發展對哲學研究也有著重大的影響。哥白尼和加利略對天體運行的發現,使人們突然意識到地球並不是宇宙的中心,這種發現對人們的思想衝擊是巨大的。

突然之間,明白我們所居住的地球不過是浩瀚的宇宙中一個小小的星球,地球不再是宇宙的中心,而我們每一個人卻都可以成為自己的中心。這樣的人文主義包含著古希臘人文主義里沒有的個人主義。

剛剛去世的霍金曾經說,生命的意義就在我們的腦海里,是我們人類大腦構建的一部分。而宇宙學家卡爾薩根則說,我們是宇宙對自己的審思。生命有意義么,沒意義么?我想,無論答案是什麼,這個反思的過程不是毫無意義的。

人生課題

兩千五百年之後,我們仍舊同古希臘公民一樣在苦苦追問個體存在的目的,人類存在的意義,公民與國家的關係,道德的興衰,上帝的真偽,以及對自由的終極嚮往與生生不息的追求。

活著是為什麼?孩子們從牙牙學語開始就會問十萬個為什麼,為什麼天會下雨為什麼樹會落葉,為什麼小鳥會歌唱,為什麼花兒會盛開?為什麼這個世界上有一個我?在小小孩的心裡,他們感興趣的,除了自己的生命起源之外,似乎還有一種特彆強烈的自我意識。 他們明確地意識到自己的獨一無二性,在這個世界上無可取代。所以,他們想知道,我為什麼來到這個世界上,我來這裡要完成什麼樣的使命?有人說,孩子離上帝最近。從這種意義上來說,的確如此。他們天生有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好似最虔誠的信徒,相信自己來人世一趟,必會有所作為。

小學或者中學階段,大家都寫過「我想成為XXX」的命題作文吧,還記得自己那時候的夢想么?從政從商?文學藝術還是物理化學?是做萬眾矚目的歌星還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作家?如今的你,夢想成真了么?當年的夢仍舊是你未竟的理想么?還是已經成為「當初年紀小」的笑談?甚或已經完全記不起曾經做過怎樣的夢?現在的你,仍有夢么?

成長的代價之一,大約就是某一天突然發現自己的平凡,不足為奇。在寫給自己40歲生日的筆記里,我曾寫到,人到中年,是時候與自己和解,原諒自己的平凡了。有朋友留言說,接納自己的平凡,是無可奈何的事情,說到底是對於自己的放棄,是對理想的背棄。

這樣的說法,不是不無道理。我真的可以理解這種悲傷。二十年寒窗苦讀,以為讀完了大學,讀到了海外,讀成了博士,就可以學有所成。一路拾級而上,自以為超越了眾人,然而登到塔頂才發現,原來這裡天外尚有九重天。

讀完博士的人,大多數其實並不適合做科研;做科研的人,大多數一輩子都做不出任何成績。多少人走到這一步,發現再無路可走,便縱身一躍,結束了自己。一生奮進,最後換來旁人一聲哀嘆。那也是一種人生的選擇。功利主義者,登頂完全是為了成就自己;理想主義者,登頂是為了換取人類的另一次攀升。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失敗的苦痛都是一樣真實。

那我們該怎麼辦呢?承認自己的平凡是一種選擇。前一陣奧斯卡大熱的影片《三塊廣告牌》我還沒看,但是我讀到一篇影評,題目就深深打動了我,「我們究竟需要多少幸運,才能過平凡一生?」

人類的世界,從來不缺少紛飛戰火,暴力傷害,不治之症,以及各種天災人禍。我們能出生在一個和平時期,一個沒有戰亂的國家,有一個健全的身體,在幾十年的生活中,沒有被疾病擊倒,也沒有災禍臨頭,這真的是何等幸運。如果可以這樣平平安安到老,在身後的日子裡留下活過愛過的痕迹,那就是生命的意義。

當然,雖然人到中年,我們也可以不屈服於如今的平凡,仍然可以有夢想,和為夢想而拼搏的勇氣與活力。處於人生這個階段的我們,經濟生活無憂,而思想上有痛苦有追求;對生活,既有近身搏鬥的經驗,亦有退步審美的情趣。進退皆可,不是很好?

人活著,也許並沒有什麼目的性。每個人的出現,都不過是一個意外。生是偶然,死卻是必然,在生死之間走一遭,可以過得輕鬆愉悅,自然是最大的幸運。可以將生命體驗最大化,亦是一種幸福。生不是你的選擇,可是既然生在這個世界上,你可以選擇活得豐盈。

年長之後,總有年輕的小朋友問我,要不要結婚呢?婚後的生活都是一地雞毛各種瑣碎。要不要生孩子呢?責任重大,又牽扯太多時間精力。要不要讀博呢,既辛苦又寂寞,畢業之後也不知道幹什麼。要不要出國呢,舉目無親語言不通的日子一定很難熬吧。

每一次我都想說,其實每一個選擇都會給你帶去一種不同的人生體驗。初來乍到,人地生疏的日子是很難熬,可是走在有異國情調的街道上,感受著不同文化帶給你的新鮮體驗是不是也很快樂?讀博的日子是漫長而艱辛,但是站在畢業典禮的高台上,由導師親手給你帶上博士帽的那一瞬間是不是也享受到一種無尚的榮光?婚後的日子難免有各種瑣碎家務需要料理,但是在大雪天里和愛人擁被而坐,一起觀賞一部電影的溫暖是不是也無法替代?小孩子自然是有叫人頭疼心煩的時候,可是他們小小的身子依偎著你,甜甜地叫你一聲爸爸或媽媽,你是不是突然之間會有一種無法承受的幸福?

人生很多的體驗,都有這樣的兩面性。你可以選擇不去經歷,但是如此一來你便失去了體驗生活的機會。所謂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無論是繁重的學業,還是瑣碎的婚姻,還是吵鬧的孩子,他們都是你生命之中的「重物」,可以成為一種負擔,也可以變作一種力量。

幸福要旨

既然活著,如何才能過得幸福?亞里士多德認為人只有尋找到平衡才能獲得幸福和滿足。這種平衡體現在身體健康方面,就是不要暴飲暴食也不可忍飢挨餓;在生活方式上,既需要注重鍛煉身體,也要會動腦思考;在人際關係上也是如此,追求「黃金中庸」,人既不能懦弱也不可殘暴,既不能吝嗇也不可揮霍。

亞里士多德倫理學的這三點和孔子的中庸之道頗有重合之處。比如孔子也說吃飯只需七成飽,為人應當中正平和。另外,孔子也提到要做有用之人,要在其位謀其職,類似於亞里士多德提到的每個人都要做盡職守的公民。果然天下偉人,所見略同。

雖然具體到生活細節中,很多時候我們做不到這樣的平衡,但是不妨將心態放輕鬆一些,明白這個世界有它自己的自我調節方式;而你自己,作為一個小小的獨立的宇宙,也會在得到失去之間,快樂悲傷之間,幸福痛苦之間,獲得一種平衡。這個平衡的過程,就是人的一生。

在這個前一百億年,後一百億年的大宇宙中,人生區區幾十年,何等短暫!一定要拼力去愛,儘力去活,像金庸先生說的那樣,「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WWHE]2018年3月選題「人活著是為了什麼」:最早意識到這個問題是什麼時候?在之後的人生不同階段中怎樣嘗試回答這個問題?活到現在是否關閉了這個問題以及為什麼?

寫作計劃的讚賞收入將作為WWHE基金,由小組共同決定使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NetVnB 的精彩文章:

曾經我以為,我可以成為一個完美的人

TAG:NetV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