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支教隨筆:在那片熱土上播下一顆希望的種子

支教隨筆:在那片熱土上播下一顆希望的種子

轉眼來到昭覺支教已經了一個學期,回望這幾個月的支教生活,感觸良多,其中最大的收穫是通過這段時間的歷練和思考,讓我對支教的意義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認識,它讓我更加明確了自己的努力方向。

初到昭覺:從忐忑到欣喜

圖為四川大涼山自治州昭覺縣街頭夜景。四川大學研支團 供圖

還記得第一次前往支教地的途中,我的心情除了期待,更多的是緊張和忐忑。坐著大巴車穿梭在千迴百轉的盤山公路上,我完全無暇顧及車窗外的山山水水,心裡一直想像著這個我即將工作一年的國家級貧困縣、毒品和艾滋病重災區到底會是什麼樣子,真如之前了解到的那樣貧窮落後、破敗不堪嗎?懷揣著這份忐忑和不安我來到了昭覺縣。進到縣城我感到有些意外,縣城雖然不大,公共設施也比較簡陋和陳舊,但遠比我想像中的要繁華許多。放下行李,我在昭覺縣城逛了逛,道路兩邊還有著不少的飯店、超市和小商店,我逐漸放下忐忑的心情,長舒了一口氣,心中不禁為國家這些年在貧困地區的建設和發展中取得的成效感到欣喜。

深入大山:內心的觸動

圖為昭覺縣一所鄉村小學的教學樓。四川大學研支團 供圖

這份欣喜一直延續到我們第一次下鄉為鄉村小學的孩子們發放暖冬物資和學慣用品。那天我們一早就從縣城出發。坐在車上,路的一邊是山,另一邊則是高高的崖壁或是湍急的小河。車子翻山越嶺,穿越一片片大霧。我們一路隨著車身的擺動晃了兩個多小時終於路邊房子開始多了起來,最後車在路邊兩棟圍著水泥牆的破舊的兩層小樓前停了下來,這就是我們那天發放物資的學校。毫不誇張地說,這是我見過最小的一所小學。走進學校銹跡斑斑的大門,兩棟破舊的樓房相對而立,一眼看去,整個學校一覽無餘。兩棟樓,一棟用來教學,另一棟作學生和教師的宿舍。樓的外牆印刷著一排字,因為油漆脫落,除了教育二字其他的都已看不清楚。在兩棟樓的中間有一片不到兩塊籃球場大小的水泥空地,那就是這所學校兩百多個孩子平時活動的操場。

如果不是親眼看到,我簡直無法相信這麼小小的一棟教學樓里可以裝下這麼多孩子,這麼破舊的一棟小樓竟也承載著這麼多孩子的求學夢。而走近這些孩子們則更是讓我感到心痛。我們當時去發放物資時已是9月底,那時山裡的氣溫只有十度左右。當時我們都穿著棉外套,而學校還有不少的孩子穿著單薄的一件衣服,他們有的得了感冒,鼻子下面掛著一條長長的鼻涕。看著孩子們一雙雙水靈而純真的大眼睛,之前縣城帶給我的那份欣喜頓時煙消霧散,我的鼻頭有些發酸。我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這些大山深處的孩子們!

對現狀的無力感引發的思考

圖為四川大學研支團成員為昭覺縣孩子發放過冬衣物。四川大學研支團 供圖

那天回到縣城後,我們支教團的老師們都開始利用課餘時間不斷聯繫社會愛心人士來幫助這些孩子們,給他們捐助過冬的衣物和學慣用品。在之後一兩個月的時間裡,我們捐助了近15所學校。但通過了解,我們發現這只是昭覺縣範圍內很少的一部分學校,還有很多我們沒來得及去的學校條件與之都差不多,甚至還有條件更差的。

面對數量眾多的孩子們,我們心中充滿了無力感,需要得到幫助的人太多太多,而我們能貢獻出的力量又太小太小。我們開始思考這一年的支教工作,我們究竟能夠做些什麼,又該怎麼去做,才能用這一年的支教時間給大涼山的孩子們帶去更多的幫助呢?

明確方向,砥礪前行

這些問題困擾了我很久,也讓我一度開始懷疑自己。儘管如此,我們並未停下腳步,一直在利用課餘時間聯繫更多的學校來幫助孩子們。一個陰雨的早晨,我們來到了特口甲谷鄉中心學校為孩子們發放物資。剛發放完物資,學校一個二十來歲的女老師向我們跑了過來。站定後,她興奮地說道:「老師們好,我也是你們的學生!」當時我一下楞住了,心裡一頭霧水。看到我們滿臉的疑惑,這位老師連忙跟我們解釋。原來,幾年前,她曾是我們川大研支團一位老師班上的學生,後來通過努力,她考上了西昌的一所師範院校,並在去年畢業後選擇回到大涼山在這所鄉村小學當老師。話畢,這位老師臉上露出了開心而自豪的微笑。

聽完她的故事,我心中流過一道暖流,也對這位老師肅然起敬!要知道昭覺縣的鄉村孩子要考上外面的大學有多不容易,這其中付出的辛酸和苦累絕非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所能比的。這裡每年也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人能考上大學,而在大學畢業後能選擇回到鄉村工作的更是少之又少。

「因為我考上大學走出大涼山,了解了大山外面的生活後才真正體會到山裡和城市生活的不同。大學的生活讓我更加清楚地意識到只有多學知識才能真正地擺脫貧窮,才能改變大涼山的命運,所以我決定像當初來教過我的那位支教老師一樣選擇回到昭覺特口甲谷村做一名老師,用我的經驗來幫助家鄉的孩子們更好地學習知識,改變命運。」當我向她了解選擇回到村小當老師的緣由時,這位老師的回答簡單而果敢!

四川大學研支團成員與穿上新棉衣的昭覺縣孩子合影。四川大學研支團 供圖

這一席話讓我茅塞頓開。大涼山地區的貧困是在當地的地理和歷史文化等因素日積月累地影響下而造成的,我們固然不可能在支教的這一年裡幫助當地孩子們徹底解決貧困的問題,但我們教給孩子們的知識卻可以幫助他們真正走上擺脫貧困的道路!正如有句老話所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沒有人可以單靠一己之力幫助這些孩子們真正地走出大山,要擺脫貧困,還得靠孩子們自己的力量。身處大涼山的彝族同胞們只有用知識讓他們不斷地強大起來,才能讓美麗的大涼山早日脫掉貧困的帽子,真正強起來、富起來!而作為支教老師的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利用好這一年的支教時光,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一顆理想的種子,並教會他們如何用知識去澆灌它,讓孩子們和這顆理想的種子一起茁壯成長,早日長成一棵參天大樹,去建設一個更加美麗的大涼山!我想這就是我們這一年支教工作最重要的意義所在!

一年的支教時間已經所剩不多,既然明確了努力的方向接下來就應該抓緊時間,砥礪前行,去實踐這一份理想。在接下來的支教工作中我定會不忘初心,牢記自己的使命,擔當起一名支教老師應有的責任,用心給孩子們上好每一堂課,助他們茁壯成長。我想這就是四川大學研支團為大涼山的建設和祖國的發展奉獻自己青春力量的最好方式!

(作者,虢鼎錫,四川大學第十九屆研究生支教團,服務於昭覺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樂新部落 的精彩文章:

殺人犯潛逃16年藏身寺廟 被抓時竟已是知名住持

TAG:娛樂新部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