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辛酸的洋務運動,艱難的中國近代化之路

辛酸的洋務運動,艱難的中國近代化之路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都城,咸豐天子逃至熱河出亡,清代在第二次鴉片和平中戰勝。英法聯軍進入北都城後,不只洗劫了皇宮,還一把火燒了圓明園。

清政府戰敗後,一些有遠見的大臣,如李鴻章、曾國藩、張之洞等人開端睜眼看世界。在親身去東方調查返來後,李鴻章等人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意,失掉天子的大力支持。責令把握實權的恭親王奕訢督辦,處所上則有李鴻章、曾國藩、張之洞等人,設廠辦學,引進東方進步科學手藝。大張旗鼓的洋務運動自此開端。

公元1872年3月12號,大清的第一重臣時任兩江總督的曾國藩去世了,當時他只有61歲可以說走的非常突然,為什麼呢?因為在他臨死前的15天他給皇帝上了最後一道奏摺,這到奏摺的內容可以說是非常詳盡,是關於派遣留學生去西洋學習,學習西方新進技術。可以說曾國藩臨死前最重視的就是洋務運動了。

俗話說的好要想富先修路,當時李鴻章就主持大局說要修建鐵路解決交通問題,可是卻遭到頑固派的激烈反對並報告慈禧太后,說出來的原因也特別好玩「一旦修鐵路,洋人就可以長驅直入了,國防都來不及」。不僅皇帝不答應就連老百姓都不幹,他們認為修建鐵路破壞了田地,妨礙了風水。可以說那時的人們是多麼的愚昧,但是李鴻章冒著掉腦袋的危險修了條中國人自己建的鐵路叫唐胥鐵路。

在這種腐朽的政治制度和落後的思想觀念下,洋務運動必然遭到保守派及愚昧百姓的抵觸,發展艱難。

洋務運動以中日甲午戰爭戰敗宣告失敗。1861年(咸豐十年底開始)至1894年,洋務運動持續三十三年,雖然沒能夠讓清政府變強、變富,但洋務運動引進西方先進科學技術,辦立西方學堂,引進西方先進思想,對中國近代史的發展有著深遠影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盤上戲迷 的精彩文章:

京劇的這些景象太美了,這些特徵需要好好學習一下

TAG:盤上戲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