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再打「台灣牌」 特朗普又給美國挖了個大坑

再打「台灣牌」 特朗普又給美國挖了個大坑

文/沈雅梅

3月1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國會參眾兩院通過的、旨在為美台高層互訪解禁的「與台灣交往法案」(以下簡稱「法案」),「法案」於當日生效。特朗普政府此舉打破了美方此前在涉台問題上的承諾,破壞了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助長「台獨」分裂勢力氣焰,對中國內政造成粗暴干涉,對中美關係造成嚴重干擾。中國外交部、國防部、國台辦等機構第一時間做出反應,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根據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人民將同台灣人民保持文化、商務和其他非官方關係」。2001年,美國國務院公布對台交往相關細則,設有六項禁令,其中包括,「辦公室主任以上的國防部和國務院官員不得以官方身份前往台灣」。事實上,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來,美台之間就只能維持非官方關係和交流,台灣方面所謂「總統」「副總統」「行政院長」「外交部長」與「國防部長」等均未訪問過美國。儘管美方多次不聽中方勸告派官員訪台,但也會避開國防、外交領域,僅限於商務、教育、環保等議題的交流。美台「非官方」交往,一貫必須置於中美關係架構中來處理。

如果說,特朗普於2017年年底簽署、談及美台軍艦在對方港口停靠等內容的「國防授權法」已經強化了美台之間的安全合作,為美台軍事聯繫奠定了法律基礎,嚴重衝擊中美關係,那麼「與台灣交往法案」一旦付諸實施,則意味著美台突破自1979年以來的「非官方關係」,步入「准外交關係」,必將導致中美關係發生嚴重倒退。

美方辯稱,「法案」沒有法律約束力;美國政府的涉台立場不會因它而發生實質性改變;是否落實以及以何種方式執行「法案」的相關內容,屬於總統和政府的自由裁量範疇。這就意味著,「與台灣交往法案」和「國防授權法」的涉台部分一起,成為特朗普政府玩弄台灣問題、與中方討價還價的兩張新牌。從特朗普執政第一年看,他傾向於把國際關係經濟化,並把經濟關係泛政治化,今後很可能把台灣當作籌碼,待價而沽,對中美經貿關係、朝核問題及台灣問題等多個議題進行「捆綁」,利用台灣問題壓中國在中美經貿關係中讓步,對台灣則提出「報恩」於美國的更高要價,在大陸和台灣之間「兩頭吃」。

接下來,若特朗普政府據此允許台灣地區領導人正式「訪美」,更將置中美關係於更大的風浪中,重創中美雙方的利益。一旦美台官員互訪落實,還可能產生連鎖效應,影響更多國家考慮是否要仿效美國。「法案」無異於打開了破壞台海和平穩定的「潘多拉魔盒」,必須立即止步。

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政策是自相矛盾的。特朗普本人對台灣問題了解不多,他過去一年在台灣問題上與中國發生過碰撞,理應知曉借台灣問題訛詐中方將難以如願。這裡就有美國國會發力對總統施加影響的原因了。親台議案的主要推手是以「台灣連線」為代表的美國國會親台議員,這些人不滿於特朗普此前相對淡化處理台灣問題的方式,對美國學界不絕於耳的「棄台」論調感到緊張,於是通過推動「法案」來彰顯存在,與「棄台」論形成抗衡。

「台灣連線」發起人之一、共和黨眾議員史蒂夫·夏波特近年來多次提出涉台交往議案,希望修改政府對美台高級別官員與軍事將領互訪的限制,允許所有美台高官在美國行政部門會晤,包括在美國國務院與國防部等敏感部門,甚至呼籲美國總統與台灣地區領導舉行直接會晤等。他於2017年底再度提出「與台灣交往法案」後,迅速獲得國會兩黨80多位議員聯署,來勢洶洶,試圖打破對美台交流性質的限制。

當然,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2月下旬,一個美國國會議員代表團訪問台灣,公開表示意在「出售武器、推銷油氣」。這說明,他們很快就會回過頭來向台灣收取「好處費」。而加大對台軍售,必將引燃中美關係的另一個摩擦點。

歸根結底,美台交往的背後是中美博弈。在當前美國把中國作為主要的「戰略競爭對手」、圍繞經貿議題對華示強之際,美國希望「與台灣交往法案」成為美國牽制中國的又一張牌,但這張牌能不能起到美方以為的效果,並不取決於美國單方面的意圖。

台灣問題事關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涉及中國核心利益。中國政府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的決心意志是堅定不移的。一個中國原則沒有任何妥協餘地,中國在台灣問題上堅守底線的定力無可撼動。美國採取任何破壞台海和平穩定的錯誤舉動,都只能給自己帶來同等甚至更為強烈的反作用力。美國企圖借打「台灣牌」漁利,傷及的是它自身,只會適得其反,自食苦果。(作者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天下眼 的精彩文章:

五星運動成為第一大黨,民粹主義為何在義大利得勢?
特朗普一語成讖 美國政府還得關幾次不可

TAG:光明天下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