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海博物館「珍藏」赴美法俄推出特展

上海博物館「珍藏」赴美法俄推出特展

上海博物館「珍藏」赴美法俄推出特展( 2018年3月20日 15 : 40 )來源:市文廣影視局

上海博物館今年推出三個海外特展,以器物的形式,重構書房雅玩的情境,向世界展示中國古代文人雅士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展覽分別是,正在美國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舉辦的「吉金鑒古:皇室與文人的青銅器收藏」,剛剛在法國巴黎池努奇博物館揭幕的「中國芳香:古代中國的香文化」,以及將於下月中旬亮相俄羅斯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的「上海博物館藏明代藝術珍品展」,把中國傳統文化藝術魅力帶到萬里之外。

香對於古代中國而言,既取其芳香之味,亦有禮教之用,更是與上蒼神靈的溝通之物。「中國芳香:古代中國的香文化」展覽以時間順序為線索展開,通過上海博物館的91件(組)陶瓷、繪畫、青銅等展品和巴黎池努奇博物館的19件亞洲藝術收藏,110餘件精美的古代藝術品,全面展示自戰國時代至清代末期的中國人如何用香與品香,香如何融入皇室、廟宇和文人雅士的日常生活。展覽中年代最早的一件展品是戰國時期的絡紋熏,據考證應是一種與熏爐配套使用的熏籠,該器由鏤空花紋的絡帶紋組成,紋飾規整,在使用時也會蒙有細絹類的絲織品。早在漢代,熏香就已經在貴族階層中廣泛流行,出現了專門用於熏香的熏爐,以及能直接放在衣物中用來為衣服、被褥熏香的「熏籠」。唐以後,熏籠的使用更為盛行,唐代詩人白居易《後宮詞》就有「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的詩句。

宋代文人文化的興盛也催化著香文化的發展。香被宋代文人視為靈感之源,他們不僅以詩文詠香,更發揮聰明才智,打造出各式各樣的香具。尤其是此板塊中展示的瓷質香具,堪稱文人優雅生活的極致產物。上海青浦任仁發墓出土的南宋官窯獸耳爐,樣式仿照商周青銅器「彝」。「彝」在商周時期一般作為禮器和酒器,但是在宋代,這類仿「彝」的瓷器通常被當作香爐使用,在宋代的繪畫中也經常能夠看到文人書桌上放置這種香爐。繪畫中,陳洪綬、仇英等名家用畫筆描繪出閨閣、僧道、文人的用香情景。在最後的清代香文化展廳,清代書法家張廷濟的《隸書七言聯》、雞翅木香幾、來自清宮的造辦處制透雕鎏金爐以及池努奇博物館創辦人從中國帶回的花梨木椅子復原了中國古代文人書房的場景。法國人有非常出色的裝飾藝術傳統,古代中國也很重視房間的布局與布置。所以場景復原更能激起法國觀眾的共鳴和興趣。

上海博物館楊志剛認為,「香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一個縮影,從最初的宗教用途到文人雅士的生活藝術,香經常成為中國古代藝術的催化劑。以製造香水馳名的法國人同樣將』香』視為生活樂趣與享受,這與古代中國人對香氣的喜好不謀而合。因此,本展覽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和故事性,充分表達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主動性。」

「吉金鑒古」圍繞古代「皇室」與「文人」收藏這兩條主線,探討青銅器在中國歷史的不同時期如何被使用、收集、定義乃至模仿,如何對當時的文化構建起到重要作用。

「吉金鑒古:皇室與文人的青銅器收藏」由上海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和美國芝加哥藝術博物館三方合作主辦,彙集了上述三家博物館及其他美國公私收藏的相關展品約180件,是數十年來在海外舉辦的中國青銅器主題展中規模最大的一次。

尤可注意的是,上海博物館藏吳大澂青銅器全形拓長卷《愙齋集古圖(下卷)》與圖中所收器物12件(上博藏器8件、美國各博物館藏器4件)在芝加哥重新聚首,從紙面到實物,再現了清代文人收藏鼎盛時期的恢弘氣度。

展品的時代橫跨三千餘年,不但包括商周秦漢青銅器本體,明清時代宮廷或文人繪製的博古圖、收錄青銅器的古代典籍,乃至相關的當代藝術品,在展廳中都有所呈現。展覽中的古代青銅器基本都是曾入藏宮廷或曾受古代文人鑒賞的、屢經著錄的名器、重器。其中上海博物館參展的商周秦漢青銅器數量最多,達30件組,兼具皇室與文人收藏中的代表作,如或由宋代流傳至今的厚趠方鼎、首次赴外展覽的小臣系方卣等。

下月中旬,「上海博物館藏明代藝術珍品展」還將亮相俄羅斯最重要的國家級收藏機構之一克里姆林宮博物館。展覽將重建明代文人書房的真實場景,同時還將展出一組由66件出土陶俑組成的「儀仗隊」,為俄羅斯觀眾帶去中國古代文化的精粹。該展覽將精選傢具、文房用品、繪畫、緙絲、瓷器、漆器、珠寶首飾、陪葬俑等各類文物83組156件,全面介紹和展示明代人們的日常生活、審美意趣、喪葬習俗以及明代高超的手工藝技術。 【收藏】【列印本頁】【關閉窗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人民政府 的精彩文章:

「豫園燈會」首日亮燈!
上海虹口區全面推動消防安全責任制落實

TAG:上海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