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敦煌莫高窟藝術

敦煌莫高窟藝術

敦煌位於河西走廊西端,是古代「絲綢之路」東西交通的要道,更是中原與西域交通的必經門戶。在其東南25千米的三危山與鳴沙山之間的莫高窟(亦稱千佛洞),前秦時就已開鑿了佛洞。以後歷經十六國、北魏、北周、隋、唐(包括吐谷渾佔據時期)、五代、宋、西夏、元、清代。由此可見,莫高窟從4世紀中期到14世紀的千餘年,鑿窟活動代代相傳,連綿不斷地進行著。在敦煌藝術的發展中,隋唐時期是莫高窟的鼎盛時期。根據目前研究結果,莫高窟現已確認編號有493個,其中屬於唐代開鑿的達228個,這裡是集中唐代繪畫、雕塑、書法、文學的綜合藝術寶庫。根據考古研究院的統計,現存壁畫面積達45萬平方米,彩塑造像2000餘身,壁畫的內容豐富多彩,可劃分為佛像畫、佛經故事畫、民族傳統神話故事畫、經變畫四大類。作為宗教藝術來說,有關佛的體裁是敦煌壁畫中的主要內容。這裡有諸如三世佛、七世佛、文珠、普賢、現世音、地藏王等大量佛像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飛天,飛天也就是正在飛翔的神,梵語稱之為提婆,一些佛教作品描寫飛天往往出現在樂鼓齊鳴、天花亂墜的佛說法的莊嚴時刻。據說她們居住在風光明媚的天宮中十座山中,不食酒肉,專采百花香露,散天雨花,放百花香。對飛天的構思顯示了畫作者豐富的想像力和智慧。這裡飛天既不像歐洲人心目中天使(安琪兒)長著不協調的翅膀,又不像道家用雲彩將人托在空中那樣笨重,而是巧妙的用兩根衣帶,被天風浮起,她們揮舞長巾,揚手散花,怡然自得地翩翩起舞,遨遊太空,給人以美妙的想像。此外,宗教畫中還有大量的反映佛本生故事、因緣故事和佛傳故事的佛經故事畫,及其以佛經為根據的經變畫。佛教題材以外就是一些民族神話及其風俗生活畫,如西王母駕鳳出行圖、西域各國人民供養圖、雨中耕作圖等。

雕塑是敦煌石窟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塑像又是石窟的主體,多採用具有三維空間的立體像。唐代雕像風格與元朝不同,處處顯示出豐滿和諧的象徵。唐代雕塑不僅有群像,如神龕中塑了七身佛像,而且出現大型佛像,如唐玄宗時曾雕塑了高達26米的南大像。從敦煌塑像的特點看,一方面在泥塑上掌握了純熟的技巧,同時在彩和塑的有機結合上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雕塑水平已達到了極高的程度。

莫高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名錄中,成為世界級文物保護單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冬日裡的陽光 的精彩文章:

西漢漢武帝時的十三州部
明代特務機構——錦衣衛

TAG:冬日裡的陽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