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甲午失敗後,清朝為何不繼續反抗?三個原因,和實力無關

甲午失敗後,清朝為何不繼續反抗?三個原因,和實力無關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中國近代史》一書,作者保證史料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甲午戰爭是我國恥辱歷史的開始,當年日軍進攻,清政府內部便大吵了一架。主和與主攻兩派打得頭破血流,最終還是李鴻章熟悉老佛爺的想法,在60歲大壽來臨以前草草結束佔據。如果,站在後世發展的眼光,當時若是主戰,未必就沒有勝利的可能,只可惜,當年的清朝廷在一場戰役失敗以後,便再也沒有反抗的勇氣。

按理說,即便慈禧當道,偌大的帝國對一個小小的島國求和,也是件非常丟臉的事情。可為什麼,在求和派勢頭旺盛的時候,主戰的一派連一點聲音都不敢發出呢?這裡面的原因,和清政府當時的軍事實力還真的沒有多大的關係。

慈禧選擇放棄反抗的原因主要有三點,沒有任何一個原因涉及軍事實力的。或者毫不客氣地說,但凡當時政府硬起一點,日本便可以在這場戰役之下,永遠無法翻身。當然,這些都只是如果,因為時代已經變化了,站在歷史盡頭的我們回顧甲午戰爭時,也只能嘆息。

首先,外援泡湯。捫心自問,這種愧對於祖宗的事,做起來總要糾結許久。如慈禧之流,將希望寄托在外援之上,祈求英國給予庇護。可惜的是,日本發動這場戰役,本身就是為了自己的陰謀,自然不會放下國際市場這麼大的漏洞。早早在戰爭發動以前,他們便說服了英國保持中立,也正因為如此,慈禧的自信心被瓦解了大半。

其次,皇權不穩。對於偌大的中國而言,面對日軍的進攻未必沒有反抗的力量,可惜的是,這些力量在困難之際是好用的,若是打退了敵人,那麼內鬥起來又是一股強勁力量。當年的敗仗和落後,讓清政府的統治岌岌可危,慈禧自然不會放任這些足以取代自己地位的勢力成長。兩害之中,選擇最輕的。在慈禧看來,統治不滅,和國讎家恨相比,似乎更重要一些。

這兩個原因,便是最終即便有力量對抗,也選擇放棄的緣故。各地湧現的抗日勢力,與國家而言是好事,可對於掌控著國家命脈的王室來說,便是致命的威脅。在這些原因之後,才是最不重要的第三個原因,實力。

面對日軍的進攻,國家有實力去對抗,可是,清朝廷沒有。什麼意思?自鴉片戰爭以後,整個清朝廷被動開始了軍隊的改革。可這種改革,和西方高速度的發展相差太遠。甲午戰爭爆發以後,清軍的裝備雖說已經和世界相差不遠,可使用這些武器的人們依然停留在舊思想之中。沒有人,再好的武器也發揮不出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菁說史 的精彩文章:

她是西遊記中最美女妖,不想吃唐僧卻被豬八戒打死
宋家三姐妹都是二婚,這和她們受過的一種教育有關

TAG:南菁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