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文人之間的真摯友情——元稹和白居易

古代文人之間的真摯友情——元稹和白居易

有人說,文人之情,莫甚於元白。曹丕嘗云:「文人相輕,自古而然。」但是元稹和白居易之間的友誼,卻成為了文學史上的佳話。

元稹,字微之,洛陽人。白居易,字樂天,原籍太原,後遷居下邽。元稹25歲(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時,與白居易同登科第,一起被分配到秘書省當校書郎,從此訂交。正如元稹所言「同年同拜校書郎,觸處潛行爛漫狂」。

到了唐憲宗元和元年四月,元稹和白居易都參加了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考試,兩個人都考上了,登第者一共十八人,元稹為第一名,授左拾遺。元稹一到職立刻接二連三地上疏獻表,積極地開展工作。這番行動得到了憲宗的賞識,很快受到了召見。但由於元稹鋒芒太露,觸犯了權貴,反而引起了宰臣的不滿,當年九月十三日元稹就被貶到河南當縣尉了。白居易也不含糊,尚未授官,就因「對策語直,不得諫官」,去做盩厔縣尉了。

被貶沒多久,元稹就得到了母親去世的消息,這使得元稹悲痛不已,於是回到家守孝三年。此後,三十一歲的元稹被提拔為監察御史。

到了元和四年春,元稹奉命出使劍南東川。初登官場,意氣風發,一心為民,報效國家,於是大膽劾奏不法官吏,平反了許多冤案,得到民眾的廣泛歡迎和崇高讚譽。白居易更是作詩贈他「其心如肺石,動必達窮民,東川八十家,冤憤一言申」。但是這一舉動觸犯了朝中舊官僚階層以及藩鎮集團的利益,很快他們就找了機會給元稹安排了個新的去處——分務東台。這個東台就是東都洛陽的御史台,用意就在於將他排擠閑置。不得不說元稹是個好青年,即便遭受到這樣的打壓,元稹仍然堅持為官之初的原則,秉公執法。很快,元稹就因彈奏河南尹房式(開國重臣房玄齡之後)不法事,被召回罰俸。唐憲宗也沒了耐心,就以「元稹輕樹威,失憲臣體」為由,貶元稹為江陵府士曹參軍。從此元稹開始了他困頓州郡十餘年的貶謫生活。

元和十年正月,三十七歲的元稹一度奉詔回朝。抵京後,與白居易詩酒唱和,意氣風發,以為起用有望。元稹收集詩友作品,擬編為《元白還往詩集》,但書稿還未成,就突然與劉禹錫、柳宗元一同被放逐遠州。元稹被貶到「哭鳥晝飛人少見,悵魂夜嘯虎行多」(《酬樂天得微之詩,知通州事,因成四首》)的通州,他「垂死老病」,患上瘧疾,幾乎死去。曾赴山南西道興元府求醫。此時白居易也貶為江州司馬。雖然通州、江州天遠地隔,可兩人來往贈答,互贈詩文。在潦倒困苦中,詩人只能以詩述懷,以友情相互慰藉。在通州完成了他最具影響力的樂府詩歌《連昌宮詞》和與白居易酬唱之作180餘首。

從元稹與白居易互寫的詩詞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代文人之間真摯的友情。

《禁中作書與元九》

心緒萬端書兩紙,欲封重讀意遲遲。

五聲宮漏初明夜,一盞殘燈欲滅時。

這首是白居易寫給元稹的,因為元稹排行老九,所以又稱元九。這首詩是說,我把萬端的心緒寫進了這兩張紙,數次想要裝進信封卻又數次拿出來反反覆復地讀,生怕有什麼疏漏。這樣一直折騰到了第二天早晨。

元稹也給白居易回了一首:

《得樂天書》

遠信入門先有淚,妻驚女哭問何如。

尋常不省曾如此,應是江州司馬書!

這信寄過來我還沒看信的內容,就禁不住先流淚了。妻子和女兒就很奇怪我是怎麼了,平常不這樣啊?哦,肯定是那江州司馬白居易來信了。就是說信的內容已經不重要了,而是那信所代表的感情。

在元稹被貶通州,白居易被貶江州時期,有一天,白居易夢到了元稹,於是給他寫了首詩:

《夢元九》

晨起臨風一惆悵,通川湓水斷相聞。

不知憶我因何事,昨夜三更夢見君。

今天早上起來感覺有點惆悵,咱們兩個人各在通州和湓水兩地,遠隔千山萬水,不能見面。這裡白居易沒有直說「我昨天晚上夢見你了」,而是反過來說不知道你是不是有什麼事所以老是想著我,致使我昨天晚上夢見你了。

元稹收到白居易的詩的時候,正卧病在床,於是回道:

《酬樂天頻夢微之》

山水萬重書斷絕,念君憐我夢相聞。

我今因病魂顛倒,惟夢閑人不夢君。

我們兩地相隔迢迢數千里,連通信都十分困難。但我很感動你能想著我。現在我卧病在床神魂顛倒,怎麼老夢見一些閑人夢不見你啊!結尾這句真是既翻出了新意,也升華了感情。

元和四年,元稹奉使去東川。有一天,他就做了個夢:

《梁州夢》

夢君同繞曲江頭,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馬,忽驚身在古梁州。

我夢到與你一塊到曲江遊玩,又一起遊覽了慈恩寺。忽然聽到掌管驛站的小官叫人牽馬的聲音,突然驚醒才發現原來我這是在古梁州呀。

也是巧了,這天白居易真的和杓直(李十一)去曲江慈恩寺了,他倆人喝酒時想起了元稹,於是白居易寫了首詩:

《同李十一醉憶元九》

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籌。

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

花開的時候我們一起醉酒以解春愁,醉酒後盼著了花枝當做喝酒的籌碼。突然間,想到老友遠去他鄉不可見,屈指算來,你今天行程該到梁州了。這兩個好朋友估計真的有心靈感應吧。

元稹到了嘉陵驛,望見浩浩嘉陵江水,見月圓明亮,波光蕩漾,遂浮想聯翩,思念之情又如江水:

使東川·江樓月

嘉陵江岸驛樓中,江在樓前月在空。

月色滿床兼滿地,江聲如鼓復如風。

誠知遠近皆三五,但恐陰晴有異同。

萬一帝鄉還潔白,幾人潛傍杏園東。

白居易回詩:

《江樓月》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雖同人別離。

一宵光景潛相憶,兩地陰晴遠不知。

誰料江邊懷我夜,正當池畔望君時。

今朝共語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詩。

最後四句尤其表現了至深的感情:誰知道你在江邊想我的時候,我也在池塘邊想著你。我很後悔我們一起說想著對方,不如讓我先寄信給你吧。

元稹去世後,白居易十分悲痛,在元稹去世九年後,有一天他又夢到了元稹,於是他寫了這首悼亡詩:

《夢微之》

夜來攜手夢同游,晨起盈巾淚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陽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阿衛韓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再讀一千遍,淚作兩千行。

晚年的白居易開始求佛積善,捐錢建寺。他在《修香山寺記》里寫道:

嗚呼!乘此功德,安知他劫不與微之結後緣於茲土乎?因此行願,安知他生不與微之復同游於茲寺乎?

如果有來生,我們還會在這裡相聚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居易 的精彩文章:

《貓妖傳》白居易攜日高僧游公園,遇黑貓放幻燈片破楊貴妃迷案!
白居易雖然年幼,然天下的事情,卻也漸漸入了他的眼中

TAG:白居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