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任靜:從古畫里「走出來」的工作室

任靜:從古畫里「走出來」的工作室

這是北宋名畫《聽琴圖》:松蔭下,宋徽宗趙佶彈琴,三人聽琴。一張琴桌,一把幾,几上置薰爐。

再來看觽堂大院里任靜先生的「工作室」,在約40平米的空間里,一張琴桌,一把幾,營造出古畫里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

任靜先生,當代古琴名家,師承吳文光、陳長林先生。

任靜先生的工作室位於觽堂大院東面的最高點,名為「岱嶽別院」,「岱嶽」是泰山的別稱,為五嶽之首。而古琴也正是「琴棋書畫詩酒花茶」古代文人八雅之首。

同樣這裡也是大院水的源頭,流水從琴房潺潺而出,瀑布飛流直下,取「高山流水」之意,靜靜等待知音的到來。

走進任靜先生的工作室,高個子的堂友一定要注意低頭,因為門高僅為一米七左右。

任靜先生說,古琴是高雅的,古人認為學琴都必須恭恭敬敬,所以古代的琴房門都比較低,目的就是警示眾人,要以一顆謙卑之心來學琴。

在正式進入琴房之前,有一個約四五平米的緩衝空間,牆上就掛著開篇堂主說到的名畫《聽琴圖》的複製品。

「空間雖小,功能俱全」,演奏教學區、休息區、展示區規劃設計的非常用心。

首先,吊頂、地板用的是原木的,門窗用的窗紙是觽堂大院里古法造紙專家貢斌老師做的紙。

任靜先生說,古琴的聲音比較低沉質樸,並且音量小,這種獨特的裝修設計不僅可以減少外界噪音,而且可以讓琴弦的振動從地板傳到耳朵里,從而琴聲厚而有力、潤而通透。

正對著門的是演奏區,加上一兩副桌椅便成了教學區,僅用一幕屏風、一束蘭花、便營造出一種古色古香的意境。

門口一邊有一個茶台,凳子特意做成琴凳,任靜先生常常在這裡休息,並招待客人。

桌上的茶具也是簡潔雅趣

這把壺的壺蓋上刻有「觽堂」二字,壺身上刻的《流水》琴譜。

說到《流水》琴譜,琴房的一面牆上便掛了一副完整的,是大院里雕塑家任哲抄寫的。任靜先生在教學提到琴譜時,每每都會以此為例。

靠近門口的另一側也是一個休息區,桌上擺的是香爐和香具,不禁讓人想起「焚香雅有逸韻,若無茗茶琴音,終少一番勝緣。」

最後是展示區,掛著四副造型不同的古琴。

任靜先生從2000年開始學習古琴,在近20年的時間裡,她一直在做兩件事:傳播與傳承

其實任靜先生的工作室里還有一個主人,就是任奕潔,1993年出生,洛陽人,是任靜先生的親侄女。

任奕潔從小學三年級開始跟隨任靜先生學古琴,她說「那是一個比較心酸的開始」。

一方面,那時候小,不懂古琴,覺得挺枯燥的;另一方面,她屬於活潑好動型的,在琴桌前根本坐不住;再就是,因為當時任靜先生在北京,她在洛陽,每逢寒暑假,就隻身一人坐一夜的火車北上,假期快結束的時候,再返回洛陽。

然而這段「抵觸」的歲月很快就過去了,任奕潔後來迷上了古琴,如果一天不摸琴,總感覺少了點兒什麼。任奕潔先後得到吳文光、陳長林等等前輩的提點,因古琴特長,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廈門大學藝術學院,並獲得中國音樂學院古琴專業社會教師資格,成為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琴專業委員會會員,現在也是觽堂大院里古琴工作室專職古琴教師。

「千年遺音傳承在,一聲古琴入心弦」。一間琴房,兩代古琴傳承人。

如果您也對古琴有興趣,堂主歡迎您掃二維碼加「觽堂歡迎您」的群,關注古琴活動。還是那句話:觽堂等您來。

最後請欣賞任奕潔彈奏的《卧龍吟》

?

-END-

傳統文化 當代表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觽堂文化 的精彩文章:

TAG:觽堂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