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缺一台怎樣的相機

我缺一台怎樣的相機

很久沒有好好摻和器材這潭渾水了,覺得還是有必要時不時地說兩句,表明我還沒到躺在辦公椅上等退休的時候。一方面我這些年對器材的關注總體已經下降了很多,原因在於目前的相機和鏡頭實在太優秀了,對我這種絕不吹毛求疵的人來說已經到了可以為所欲為的地步,所以再去過多關心器材顯得沒有必要。另一方面,我確實覺得在網站上羅列一堆比不上官網完整、又沒有IT168直觀的數據完全是在浪費我寶貴的時間,所以總想著調整一下器材方面內容的組織。我們都明白,這種事情,想著想著,最後就會黃掉。於是,很怠惰地告訴自己,算了吧,反正也沒多少人看,大家都在社交網路里玩。

我也說不出什麼。感謝是感謝的,只是,納尼?我有那麼針對索尼嗎?身邊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在我的推薦下買的索尼A6300。我厭惡索尼的市場營銷和宣傳策略,因為我本身不是實用主義者,所以尤其討厭那些道貌岸然寫軟文的專家攝影師。你拿了別人贊助的設備乘著別人付錢的飛機住著別人預訂的酒店,如果還要硬擠出幾個缺點倒還真是不容易的事情。個人觀點無所謂,看錢站邊也是正常的。當年Scott Kelby突然換用佳能器材了,估計反響太大,還專門做了長達12分鐘的視頻解釋佳能比尼康強大的地方。我相信或許Skintone會讓一位Photoshop專家感到棘手,但是我不相信背後沒有利益交換。我依然喜歡看Kelby的教程,雖然言語粗放了一點,然而重點清晰。不過,人品嘛,就打一個問號。這並不是因為他換用了品牌,而是他向你坦誠解釋了,卻用真誠的口氣掩飾了重要的事實。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多多少少都有信口雌黃的時候,為了各種或玩笑的或不可告人的目的。然而,在你客觀的評測和觀點裡唯一沒有提到器材的來源和廠家資助的強度,又何妨遮掩一下自己的自信呢?每一個器材生產商都做過這樣的事情,無非索尼的市場策略更為極致一些而已。對於一個大多數人並沒有真正評價相機特點的消費群體而言,這確實是最好的市場行為。我能夠理解,然而我不能認同。

對於器材和品牌的爭執是最無聊的。我覺得今天大多數器材的差別不在於優劣,而在於習慣。佳能、尼康、索尼擁有不同的操控體系,當你長期使用某一個品牌的器材,你的大腦、神經、肌肉都會形成某種聯繫,從而產生不自覺的反應。很多人說佳能的速控撥盤多麼方便,我只能說這是習慣,而不是方便。速控撥盤快速瀏覽、放大照片的功能尼康一樣可以實現。同時,對於左眼取景的人來說,操控速控撥盤並不見得方便。所以,你永遠不可能去說服別人這些問題,因為這是無謂的。

當你對器材了解到一定程度,應該停止所謂的GAS(Gear AcquisitionSyndrome),並且不要再去陷入品牌間的糾葛。我從來不針對索尼,我針對的是索尼所傳遞的市場態度。今天,如果我想隨便出去逛逛,帶上D750和24-70mm AF-S VR,不用考慮任何與器材有關的內容。理性來說,即使10年以後,我相信升級器材依然更多來源於欲求而不是渴求。同樣,如果你有5D IV、A7R III這些相機,甚至只是D3400、750D、A6300這些相機,我不知道你是否一定有理由要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換相機。「如果個人水平沒到足夠好是不會去碰單反的」?對不起,我不知道A6300到底是在哪裡比單反低一個檔次呢?

問題在於,為什麼我自己沒有買A6300?哪怕索尼的市場行為再讓我反感,也不足以影響我對產品的選擇,因為其實市場宣傳對於我來講沒有太大的作用了。原因還是在於產品力並沒有滿足我的需求。

我還是經常在想買新相機,唯一的原因在於我覺得我還少一個能夠隨身攜帶卻又功能強大的相機。我真的喜歡A6300/A6500,然而我說不好我會買哪支鏡頭。我喜歡m4/3系統小巧的鏡頭——當我需要小巧的時候,我可以完全不在意畫質——可是當我舉起EM10 II面對好動的小孩,就不得不懷念D750的對焦。當我說我要方便的時候,我會更在意焦段而不是光圈。可是,居然很難找到相機和鏡頭的組合。

選擇m4/3看中的就是非常便攜的鏡頭。35-100這支鏡頭,真的很小。無論畫質如何,無論光圈大小,無論是否推拉式設計,對我都沒有太大影響。真正影響我的是EM10 II的對焦和操控——不管怎麼說,和D810/D750的操控體驗差太多太多。M5和A6300看起來都不錯,相對來說我更喜歡A6300。然而我真不相信APS-C的底就一定要做那麼大的鏡頭。難道就真的搞不出一支可以收縮的16-135mm的鏡頭?

另一個問題在於,無論索尼拿出多少黑科技,它至少在一個方向上還沒有突破佳能和尼康的思維禁錮:我怎麼才能非常方便地把照片通過微信發送給別人或者分享朋友圈?或者,我拍完照片,按一個按鈕,一鍵發送到我的手機?不錯,所有相機都可以做到這些事情,但是都是以反人類的形式出現的。當我使用D810/D750的時候可以不在意,畢竟我不是爭分奪秒的新聞攝影師,我的風格就是回家在電腦上慢慢選細細調。問題在於,當我需要便攜的時候,通常也就是會想隨手發發朋友圈的時候。現在常常發生的事情是:用相機拍攝了照片,想要發朋友圈怎麼辦呢?拿出手機再拍一組類似的照片。你是不是也是這麼做的?事實勝於雄辯,這就說明所有相機的互聯功能本質上都沒有達到我們的預期。

我覺得目前的攝影器材在基礎拍攝功能方面的爭執毫無必要,所以我也不那麼care品牌喜好。器材太強大了,我也喜歡索尼A7RIII,我也喜歡佳能5D Mark IV,只是我完全沒有理由去換尼康器材,僅此而已。我真正缺乏的是一台即使在我的主要任務不是「攝影」的時候依然能夠滿足我對器材需求的相機與鏡頭。相機本身並不是問題,無論M5、A6300,甚至D3400,我都不嫌棄。來一支又小又輕的大變焦狗頭,再讓我可以一鍵自動渲染、壓縮、發送照片到我的手機,我就很滿足了。

-END-

秋影隨行 | 秋涼

inspiring you, always

並非不可或缺,但求獨一無二

沒有引人入勝的標題,沒有聲嘶力竭的吐槽

沒有驚心動魄的文案,沒有亦驚亦詫的表情

沒有花面逢迎的筆法

當你在迷離的世界中感覺疲憊

我一直在這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秋影隨行 的精彩文章:

TAG:秋影隨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