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對不起,這次我站Uber

對不起,這次我站Uber

首先,這不是Uber的洗白文。

然後,我們來談談這件事。

據外媒報道,在當地時間星期日晚上10點,一輛Uber自動駕駛汽車(autonomous car)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坦佩市碰撞到一個橫穿馬路的行人,該行人在送往醫院後不治身亡。作為全球首個自動駕駛在公共道路上撞擊行人致其死亡事件,這已經引發了全球各界關於自動駕駛技術、監管以及法律責任等方面的激烈討論。

事件一出,國內各種媒體爭相報道。絕大多數的媒體都將矛頭指向了Uber,公眾更是在媒體的渲染下,各種聲討Uber無人車,認為本次事件的責任方應當是Uber。在部分媒體的說辭中,Uber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

第一,Uber無人車沒有識別馬路行人。

第二,Uber無人車當時行駛速度超過了該馬路的最高限速。

第三,Uber車內的測試人員沒有做出應急措施。

第四,Uber「前科」累累,公司形象向來不守規則,十分激進。

屆於Uber之前的無人車測試狀況不斷,很多人帶著有色眼鏡來看這次的車禍事件。但是我們不應操之過急,盲目批評甚至全盤否定無人駕駛技術。針對以上四個問題,我們需要進行更細緻地分析。

首先,關於Uber無人車「有沒有識別到行人」問題,雖然Uber在無人車領域並不能算「龍頭老大」級別的公司,其無人車系統和設備也不能保證100%無失誤。但是,就Uber自動駕駛汽車所裝備的所有監測設備以及整體系統來看,Uber自動駕駛汽車具備了本可以偵測到行人的技術,而當時的環境也十分適宜。也就是說,除了Uber本身的系統失效之外,Uber自動駕駛汽車是可以檢測到行人並做出反應的。同時,當時車上還有一名測試員,其也具備修改駕駛模式的能力。

那麼最終是什麼導致了無人車的不作為呢?由於當時車禍的具體記錄並不全面,美國警方的調查也在進行之中。因而第一點並不能直接證明Uber無人車技術存在致命問題。

其次,關於Uber自動駕駛汽車超速問題。這個就非常好解決,因為作為測試人員,應當對超速負責。這個問題和Uber無人車本身沒什麼關係。就在前天,當地警察局長告訴媒體,警方從Uber這輛沃爾沃SUV自動駕駛汽車安裝的攝像頭上,獲取了車禍時的視頻片段。根據視頻顯示,事故責任方可能在受害人一方,而不是車輛。因為在視頻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事故發生前,受害人從陰暗處徑直走進車道。而此時,無論是自動駕駛汽車還是人類駕駛汽車,都很難避免車禍發生。且受害者正在橫穿車道,這本身就是違反交通規則的行為,十分危險。

第三,車內人員沒有做出相應的避免車禍發生的緊急措施。關於這一點,測試人員稱,當時受害人突然出現在車輛前方,自己沒有足夠時間避免事故發生。測試人員的說法是,事故發生的時候,無論是時間還是周圍環境都不像是會發生有人突然出現並橫穿車道的情況。也許測試人員因此耗費了更多的反應時間,當然,如果他沒有設置超速的話,也許有足夠時間讓他做出反應。從這一點上看,也不能完全責怪Uber。

最後,關於Uber之前的不良作風問題以及其無人車的不良前科問題。之前Uber公司鬧出的糾紛確實讓我們對其愈加感到寒心。在加州闖紅燈,盜用谷歌技術,Uber早已「臭名昭著」。然而在這次事件中,讀芯君冷靜再三,客觀的分析了一下。Uber的唯一問題有可能就是因為急躁作風帶壞了測試人員,並致使測試人員超速。真的不是打趣,除此之外的,其他媒體所羅列的問題都不能作數。關於為什麼要在晚上測試,雖然說晚上視線不好,但是日後無人車真的上路了,也無法避免在晚上出行。

綜上所述,在沒有更新的調查結果出來之前,還是不要武斷地認為Uber無人車就是唯一的責任方。但目前很多沒有弄清楚事實的公眾,在媒體的大肆渲染下對無人車甚至是人工智慧、現代科技產生了抵觸心理。這其中也不免會有現代科技抵制者的煽風點火。請不要問我為什麼知道,因為已經有《Uber無人車撞人致死,對人類的新「登月計劃」意味著什麼?》這種文章出現了。

事件後續影響

前不久,Uber 和 Waymo 曾督促美國國會出台自動駕駛領域的相關法律,以加速自動駕駛汽車技術在美國本土落地。當時國會的一些民主黨議員因為安全考慮表示應暫緩通過相關立法。美國國會助理本周一稱,周一發生的致人死亡事故將阻礙自動駕駛相關法案的通過。Uber因此也被稱為無人車界的豬隊友,簡直不能再坑。

前美國交通部長 Anthony Foxx 也曾表示:「這起事故是對整個自動駕駛行業和政府的一個警示,應該更加註重技術的安全性。」

而對於無人車領域而言,Uber這事一出,很有可能將無人車的發展推向更長遠更艱難的地方。對於國內業界,在無人車法律完善方面仍落後於美國之時,Uber事件確實能為國內科技公司們敲響警鐘。前車之鑒,必為後事之師。

讀芯君開扒

一項偉大的新科技的探索總會伴隨問題

一項偉大的新事物新科技的探索與實現,其發展過程中總會伴隨著一些問題甚至無辜不幸的發生。但我們不能因為無人車發生車禍,將人撞擊致死,就放棄對無人車技術的探索與研究,對於發展無人車,人們的初衷是使生活出行更便利的同時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以及挽救更多會因交通事故去世的人。

現在,無人車技術可以極大地降低交通事故發生概率以及人員傷亡率,雖然其安全性還需要更長久更完備的檢驗,但相較於人而言,機器不會酒駕、疲勞駕駛,也有更快的反應速度。美國每年有成千上萬人死於交通事故,大家對此並不感到意外,而對於目前發生的第一起無人車交通事故致死案件,我們是不是太極端也太片面。

技術的進步總會有代價。誠然生命的代價太過殘酷,但是對於無人車,因為某次故事就完全擯棄它,需要承擔後果可能恰恰是人類自身——未來,因為人類自身原因而引發的各類交通事故中,逝去的還將會有多少鮮活的生命呢?我們不妨自問。

歡迎關注 留言 點贊 發個朋友圈

我們一起探討AI落地的最後一公里

作者:身後三隻狗

參考文獻鏈接:

http://36kr.com/p/5124803.html

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1803/Z34ztYbigXxjgFbL.html

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1803/vo60UEJSJq0SwIDb.html

http://tech.163.com/18/0320/08/DDB2H58B00098IEO.html

https://m.sohu.com/a/225938496_99957087/?pvid=000115_3w_a

如需轉載,請後台留言,遵守轉載規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芯術 的精彩文章:

「最燃的AI崗位是哪個?」「AI產品經理啊!」
今日芯聲:你懂AI嗎?看大佬李開復怎麼說

TAG:讀芯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