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清官深受康熙帝的器重,家人與鄰居爭吵,他只寫了一首28字的詩

一清官深受康熙帝的器重,家人與鄰居爭吵,他只寫了一首28字的詩

中國古代整個封建時期都是以血緣為紐帶的各個氏族支撐著,簡言之就是如果你的家族裡有一個人是朝廷命官,那麼你的整個家族都會做官,相反的,如果你出身寒門,就註定了你的整個家族都是窮苦的命,「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就是對這種現象最好的闡述。但我們不能否認的是,在古代封建社會中總會出現幾位德高望重、敬業愛民的好官,他們不貪污受賄、不欺壓百姓,且見義勇為、樂善好施。今天,筆者就要給大家講述這麼一位清官。

筆者想用一個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故事來引出這位偉大的清官。在他五十三歲的時候,已經是朝廷命官,深得皇帝重用,升遷為禮部尚書,又同時監管翰林院和詹事府。同年秋天,為了一塊宅基地,他的家人與鄰居爭吵,都鬧到了本縣縣衙,但是清官難斷家務事,時隔太久縣令也斷不清,也沒有偏袒任何一方,儘管縣令知道他是朝廷命官。他的家人氣不過就直接寫信想讓他利用權威助家人奪得土地,誰知他只寫了一首28字的詩「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們看後自感慚愧,自動往後退了三尺,而鄰居見狀也頗為感動,也後退了三尺,於是有了著名的「六尺巷」。這個故事很出名,然而這個故事的主角卻鮮為人知,希望大家這次記住他,他叫張英。

據史料記載,張英出生在安徽桐城,打小就愛讀書也很用功,後來以二甲第四名的優異成績及第,也轟動了整個鄉,當時他的父母還設宴款待全鄉的人。當時是康熙在位,康熙本就看重人才,有一次心血來潮就出了一張考題,來考察文武百官,張英因答案新穎、思維獨特深受康熙青睞,直接升遷為日講起居注官,後又升為翰林院學士。坦白來說,張英作為一個清官深受康熙帝的器重,可以用平步青雲來形容,這樣如此富裕的人,誰都不會想到他竟然那樣的清廉,分文不貪。不僅是在官場,平日里也很節儉,不貪圖享樂、不勞民傷財,他的兩袖清風貫穿他的一生又穿越古今。

張英本人就很謙虛不做作,行為低調,對周圍的人無論是同僚還是家人亦或是傭人都很好,總給人一種和諧的感覺。張英很有愛心,平日里生活節儉,總是攢下銀兩資助窮人,或是給予窮人食物、或是助病人以藥石,還會資助貧窮孩子上學。別人總是說他太傻,但是他都一笑回之,不語。據說,在張英六十大壽之時,家裡人都準備好戲班子,想要好好賀賀,畢竟是六十大壽,不可馬虎。但是張英直接攔下拒絕大操大辦,並命人把省下來的錢拿去做衣服,用來救濟乞丐或窮人。張英他的名聲流傳千古,「有其父必有其子」,他的兒子就是名聲赫赫的張廷玉,同樣也是朝中重臣,以保衛祖國為己任,征戰沙場。整個張家都值得我們敬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奇談 的精彩文章:

此人是唐朝最傳奇的女詩人,向和尚表白卻遭出賣,唐玄宗隆重召見過她
朱元璋想殺此功臣,在宴席上假惺惺說一句話,他說8個字後就自殺

TAG:讀史奇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