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月球——地球的一顆天然衛星,它對地球生靈是「生死攸關」的

月球——地球的一顆天然衛星,它對地球生靈是「生死攸關」的

月球:我們的近鄰

古今中外,人類都想往宇宙,有奔向宇宙漫遊的種種美好願望,在國內外的古詩古畫、神話傳說、科幻小說中,均有強烈的反映。但是,直到前蘇聯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成功之前,人類的這一願望還處於幻想階段。

1961年4月12日,前蘇聯「東方1」號宇宙飛船載有加加林,真正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宇宙飛行。

1969年7月16日,載有三名美國宇航員的「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經過5天的飛行,於同月21日在月球的靜海區著陸,真正實現了人類登上月球的夢想。此後,載人或不載人的航天器,頻繁去月球「觀光」。

登上月球,是為探索月球,從而進一步探索宇宙,其最終目的是為人類服務。但是,是否有人想過,假如沒有月球,人類將會怎樣?

幾千年來,月球影響著人們的藝術創作,愛情和情緒,乃至健康。最近,兩位美國科學家的研究結果表明:地球上生命的出現和維持也與我們這顆天然衛星密切相關。

在地球表面變冷,並有海洋形成之後,月亮的存在使得地球的自轉軌軸相對穩定。研究表明,如果沒有月球,地球的自轉軸會在0°~85°間無規則地變動,這種過分劇烈的擺動必定會給我們的祖先帶來悲慘的命運。

大約在5.3億年前的「一天」,地球向側面翻轉了90°,從此,地球上的生命永遠地改變了。這是美國加利福尼亞技術研究院科學家的一個假說,他們說,這「一天」持續了1500萬年,相對於地球46億年的歷史而言,只不過是一眨眼的功夫。

在這「一天」拂曉的時候,地球的陸地是圍繞南極的一整塊大板塊,地球上的生命只有簡單的軟組織。但是,當這「一天」過去以後,陸地板塊集結在赤道附近,而且新的生命形式也開始出現。

在我們這個星球上,陸地板塊是漂浮在有伸縮性的地幔之上,而地幔包圍著熔融狀態的地心,一般每年陸地板塊會移動幾厘米。如果超大陸板塊形成於遙遠的北極和南極,則圍繞大陸周邊形成的一個深地幔將會逐漸向赤道移動,引起地球翻轉,這種現象被稱為「平衡地極漂移」。

地質學家約瑟夫·基爾希文克和戴維·伊文斯說,這就是5.3億年前所發生的一切。他們從地球上廣為分散的岩芯取樣中得到地磁的證據足以支持他們的結論。這些岩芯顯示,地球的磁場在1500萬年間轉了90°。

地質學家的計算機分析顯示,承載著「岡瓦納大陸」的超大地幔向北朝著赤道移動,每年移動速度之快是以米計而不是以厘米計。照這種方式,受力的超大板塊分裂開來,開始逐漸形成當今地圖所描繪的形式。

如果大陸分布的情況是漸變的,則地球上的生命曾面臨過一個非常嚴酷的時期。兩位科學家指出,2億年前的地球在「超大陸」時期,那時整塊大陸可能是荒涼無生命的世界,如果地球上的含水量比實際的少,情況就更糟了。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兩位科學家威廉斯和卡斯廷對無月亮情況下的地球氣候做了模擬,並對這種環境下我們這個星球上的居住指標做出評估。他們的文章曾發表《伊卡魯斯》雜誌上。報告指出,如果地球自轉軸完全翻倒,即像現在的天王星那樣,自轉軸幾乎倒在繞日軌道的平面上,則現在我們稱為赤道的區域就會永遠被積雪所覆蓋,而兩極的溫度會在一年中發生急劇的擺動。更加嚴重的是,如果沒有月亮,現在的南北極地區不同的陸地——海洋將會產生氣候的不一致:在它們各自的夏季,北極會上升到50℃,而南極則會上升到80℃。就是在中緯度的內陸地區,由於內陸大氣層中熱交換的速度比洋面上要快得多,溫度的變化範圍也可從-25℃上升到45℃。而且,只需6個月時間地球就會完成其溫度變化周期。

如此惡劣的氣溫條件和長時間的黑暗對任何開始生長的生物圈都是不堪重負的。生態系統的進化將每隔數萬年遭受一次災難性的變動,一切生命都不得不為自身的生存而一次次地不斷奮爭。

如果月球突然蒸發掉,它在空間里造成的波會突然拉平。此效應將以光速向外傳播,只要1秒多一點的時間就可達到地球的另一邊。而它穿透地球期間才花0.04秒時間。地球本身如釋重負,並努力重整其原貌:一個更圓的球體。這個效應以聲音的速度沿地球內部穿過,說不定會引起地震和海嘯呢。幸虧,這僅僅是個理論問題。

威廉斯和卡斯廷還指出,在沒有月亮的情況下,如果地球軌道離太陽再遠一些的話,事情將不會如此糟糕:地球大氣層中火山爆發釋放出的二氧化碳含量會高一些,這樣就會通過溫室效應來調節地球表面的過低溫度。在地球自轉軸倒置的情況下,如果它從現在的位置上再遠離太陽40%的話,地球就可以具備生命居住的條件。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月球——地球的一顆天然衛星,它對地球生靈是「生死攸關」的:

月球圍繞地球運轉時,有助於地球自轉軸的穩定;否則地軸不穩,地球氣候反覆無常,四季消失,惡劣的氣候將毀滅任何生命。火星就是因為沒有較大的衛星,所以其旋轉軸傾角劇變,不可能適合任何生命。月球引力使地球上的海水流動,每天產生兩次潮汐。潮汐對地球生命最初的產生和發展無疑起著關鍵作用,第一個原始生物細胞很可能就「誕生」在潮汐漲落後的「潮汐池」中。

現代研究發現太陽系的行星中惟有地球上存在海洋,它以其豐富的液體水為地球母親孕育生命提供了最初的「搖籃」。這些研究結果似乎為宇宙中其他星球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提供了另一個附加的限制,即行星需要一顆自轉軸平衡的衛星來保證行星上氣候周期變化的穩定性。

近年來,儘管人類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迄今為止,除地球外在太陽系的其他星球上沒有找到生命。由此可見,說地球是人類的故鄉、太陽系的驕子,當之無愧!讓我們感謝月球!如果沒有月球,人類就不會有今天的文明和繁榮昌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快樂泊言 的精彩文章:

所有核彈爆炸真能把地球摧毀?都太天真了
太陽質量正在丟失!原來地球每天都在遠離太陽

TAG:快樂泊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