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彌足珍貴的《柳燕圖》

彌足珍貴的《柳燕圖》

宋元時期,應是書畫藝術進入最為成熟的鼎盛年代。由於眾多文人高士,傾心涉足於書畫雅集行列,加上帝王的大力支持和參與。故亦可認為,藝術昌盛的宋元書畫,乃歷朝書畫都無法比擬的。繪畫延之元末,雖國之羸弱,然這些並不影響畫風精品的湧現。一些名不尚顯的畫家,多為著錄不詳。且流傳於世的畫作十分稀罕,有些著錄只錄其名,而未見其畫。活動於元至正間的畫家盛昌年,就是位名不尚顯、但筆墨畫技卻十分超逸的畫人。他有一幅聞名於世的畫作《柳燕圖》(見圖),讓人品賞後,回味不盡。

元-盛昌年-柳燕圖

盛昌年,元晚期畫家,生卒不詳,武林(今杭州)人,工書畫,尤精花鳥。從歷代以來所出書畫目錄中,均未查尋到盛昌年的繪畫軌跡,存世畫作幾乎鮮見,目前全國也只有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盛昌年唯一一幅花鳥《柳燕圖》。該作品墨筆紙本,尺寸75.9×25.5厘米。元代畫風,在承傳宋代畫風的基礎上,又有所拓新,宋元兩朝,注重寫生的思路十分近似。但所不同的是,宋畫院比較突出皇家養殖的珍禽名花,宮廷畫師多以此為寫生版本。雖是自然美景,然並非是野外真正的大自然氣象。院畫雖筆墨華麗富貴,但略少了天地間,自然幽幽的渾樸之氣。這到並不是宋畫院供奉畫家的筆墨所不能為,他們個個技法超群,限於宮廷畫風的清規戒律,確讓畫家不敢「越雷池一步」,對個人畫風筆墨的阻礙,的確影響很大。

可以看出,盛昌年一生未入仕,性喜四方雲遊。畫珍罕的原因,可能其生來秉性高逸,傲然於乾坤天地之間,對畫從不輕作。從這幅《柳燕圖》賞之,畫家是一位非常熱愛大自然生活的雲林高士,畫中筆致的精逸散淡,以及對空寂山林的天籟認知,融合這種筆下的意境,都是出自真實和自然的。盛昌年筆下的雙燕,從藝術造型上分析,其姿態翻轉是鮮活和靈動的,陰陽向背的纖細柳枝,讓形態可愛的燕子垂掛於柳條上,恰與飛行翻轉的燕子正好遙相呼應。整幅畫面,極具風動搖曳之境,雙燕筆墨,精逸入微,形神兼備,富有生活情趣。

元人畫筆,追求「工而不膩,秀而勿巧,極盡靈動鮮活之氣」。說到此,又使我想到了北宋梁楷,梁早年崇尚的是工細一路,畫得很精絕入微。在創作《潑墨仙人圖》後,一反絕對工細之法規,以大寫意筆墨暢然入畫,讓人深感「大寫意」入畫,遠而視之,依舊有「工細入微」的完美神韻。盛昌年此圖,用的是小寫意筆墨。內涵「工細」而不失清潤,靈動而深藏勁秀,構圖的空靈完美,處處凸顯出大自然的勃勃生機!左有畫家自題:「武林盛昌年元齡為良友吳郡沈彥肅戲作於梁谿寓所。時至正壬辰三月也。」良友沈彥肅其人,我們不得而知。「戲作」一詞,我認為畫家是自謙。畫中筆墨的精緻神俊,讓人品後,如痴如醉。畫的右下有文士葵丘生詩跋:「楊柳風多暑氣微,二隻下上故飛飛。如何長戀芳塘景,秋社歸時也不歸。葵丘生。」詩人清新拔俗的詩情畫意,的確平添了不少畫面靈動的物外佳趣。

目前盛昌年的花鳥,全國館藏僅此一件,故而欲顯彌足珍貴。盛昌年這幅《柳燕圖》,筆墨深具元代畫家的散淡氣息,應為其晚歲神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