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港媒:錯判中國會將西方帶入「危險小徑」

港媒:錯判中國會將西方帶入「危險小徑」

香港亞洲時報在線3月19日文章,原題:一些西方專家對中國一無所知 自從鄧小平帶領中國走上改革之路以來,預測中國何時崩潰似乎成為了西方媒體和學者最熱衷的事。這麼多年來,我們已經數不清西方觀察家對中國錯誤預測的次數了。他們總覺得共產黨對經濟一竅不通,會「溺亡於債務海洋」。但是,歷史和現實顯示的恰恰與此相反:中國越來越富、越來越強,人民也十分團結。

那麼,為何那麼多西方學者評論中國屢屢出錯呢?簡單的回答是他們對中國的歷史、政治制度和領導風格知之甚少或者一無所知,靠錯誤信息、偏執的成見和意識形態評估該國的經濟和政治前景。

專制與創新  中國5000多年的歷史主要受到封建主義的影響。但是,中國在多個歷史時期也是創新的強國。在中國,創新更多涉及扶持和資金。過去10年,中國的研發支出已從佔GDP的1%升高到將近2.5%,由此產生了積極效果。這也解釋了為何中國如今正迅速縮小與西方的科技差距。

經濟和金融體制  與西方的市場經濟不同,鄧小平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市場經濟與中央規劃的混合式發展模式。這種「中庸之道」出自陳雲的「鳥籠」模式。按照這種理論,經濟要在國家設定的規划下發展。「非戰略性」產業(如服裝、非國防製造業等)逐漸讓市場力量決定供需,這種做法在刺激通脹的情況下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保持國家對「戰略性」產業(如糧食、能源等)和價格的控制,保證經濟、政治和社會的穩定。國有企業和銀行存在首先是「服務於人民」,然後才是盈利。這種立場在西方被解讀為資源配置不當,批評者稱這會導致經濟崩潰。但西方觀察者們未能看到的是,銀行和企業可能賺錢少了甚至虧損,但他們履行了社會責任,維護了經濟和政治穩定。

治理平台  在西方媒體眼中,沒有經過選舉的中國政府是無法代表人民的。但北京會就制定和落實經濟、政治和社會政策進行民意調查。當民調顯示,消除貧困、改善環境、國防和反腐是民眾最關心的問題時,政府就會集中力量改善問題來回應人民的訴求。也許中國政府在某種程度上缺乏透明度(因為政策討論是幕後進行的),但相比美國或任何其他政府更負責任。中國政府僅用40年就使眾多人口脫離貧困並壯大了中產階層,人類歷史上沒有其他政府做得如此成功。若無意外不利情況,中國到2025年甚至更早會徹底消除貧困。相比之下,美國政治人物似乎對維護自身和競選金主而非國家的利益更感興趣。

總之,錯誤地解讀和預測中國,並不會幫助西方社會變得更好。這反而會將西方帶入一條「危險小徑」。(作者肯·默克,向陽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今天,臭名昭著的「聯合國軍」又湊一塊了!
印尼證券交易所大樓內部天花板墜落,造成人員受傷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