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養生有道:經常做這些可能引起癌變

養生有道:經常做這些可能引起癌變

1

抽煙傷肺

吸煙是導致肺癌的首要危險因素,假設非煙民患肺癌幾率是1,大量吸煙的人患肺癌的幾率是不吸煙人群的17倍。

有人曾拿塞滿棉花的玻璃罐模擬人的肺部,兩側鏈接吸煙口和抽氣裝置,吸煙以後,棉花里沾滿了煙草燃燒後的黑膠狀物質。煙草所含的化學物質,其中60多種都和癌症相關,肺部就一直處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目前,中國有3億吸煙者,被動吸二手煙的人有7.4億。

2

吃咸傷胃

那些飲食偏咸、常年愛吃腌制食物、不按時吃飯、曾感染過幽門螺旋桿菌的人,極易患胃癌。

其中,高鹽是導致胃癌的第一殺手。人攝入過量的鹽分以後,由於食鹽的滲透壓高,對胃黏膜會造成直接影響,導致胃炎、胃潰瘍等疾病。而且高鹽的腌制食品,比如鹹菜、腌肉等,往往含有亞硝酸鹽,當亞硝酸鹽的含量過高,更增加了致癌的可能性。

3

喝酒傷肝

酒精進入人體以後,完全要靠肝臟進行代謝,這個過程中產生的乙醛、氧化物、超氧化物、自由基等,對人體的「毒性」很大。

肝臟每24小時處理酒精的能力是180g,平均每小時處理酒精7.5g。對於酗酒的人群而言,等同於肝臟一直泡在「有毒」的代謝產物中。酗酒不會立刻得肝癌,但是長期大量飲酒,會導致酒精性脂肪肝,其次是肝炎、肝纖維化和肝硬化,最後演變成肝癌,嚴重酗酒甚至可誘發廣泛肝細胞壞死甚至肝衰竭。

4

紅肉傷腸

如果長期過量進食紅肉,即牛、豬、羊肉、動物內臟等高膽固醇食物,就會增加患腸癌的風險。人體在消化紅肉的時候,產生的膽酸的代謝產物與膽固醇的代謝產物增多,會對大腸黏膜上的腺瘤有強烈的刺激。

如果天天無肉不歡,經過5—10年的刺激和發展,大腸黏膜上的腺瘤會發生癌變,最終形成大腸癌。

5

燙傷食道

食管的黏膜柔嫩怕燙,正常情況下,它們溫度多在36.5-37.2℃,適宜的進食溫度是10-40℃,。只要食物的溫度超過60℃,就會被燙傷、脫落。受傷的食管反覆被燙傷,卻來不及修復,就可能形成食管炎,而在食管黏膜不斷地自我修復中,給了癌細胞可乘之機,在不斷的熱刺激下,慢慢發生癌變。

6

油傷乳腺

高脂肪飲食是乳腺癌的促發「刺激劑」,長期吃的過於油膩,可使機體產生大量類雌激素以及前列腺素樣物質,它們能夠刺激腫瘤的發生和增長。而且,油脂攝入太多,還可使機體發胖和免疫功能降低,更給了癌細胞存活的機會。

各類精英已關注本平台↑↑↑,期待您的加入.........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道行 的精彩文章:

經營之道:好消息,大健康產業迎來黃金髮展期

TAG:樂道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