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別混淆!骨頭痛≠生長痛,這5種痛是病,得治!

別混淆!骨頭痛≠生長痛,這5種痛是病,得治!

孩子今年 6 歲,在足球培訓班訓練了一天,回家洗了個澡正準備美美地睡一覺,可是腿突然疼了起來,疼了十幾分鐘也不見好轉。家長著急了,難道是在培訓班傷著了?於是馬上把孩子送到了醫院。

兒科醫生問了病情、簡單做了查體,然後就給了個「生長痛」的診斷,也沒開藥。

家長這下可更急了,「生長痛」是什麼?為什麼不開藥呢?

一,如何確定寶寶得了「生長痛」?它的病因是什麼?

2歲-13歲,是「生長痛」高發期,兒童的膝關節周圍或小腿前側疼痛,沒有外傷史,活動也正常,局部組織無紅腫、壓痛。檢查之後,排除了其他疾病,可以認為是「生長痛」。

誘因主要有三方面。

1、骨骼生長迅速:孩子從出生到13歲左右骨骼生長迅速,而四肢長骨周圍神經、肌腱、肌肉生長相對較慢,因而產生牽拉痛。

2、代謝產物堆積:過度活動,或發育中組織代謝產物過多,引起酸性代謝產物堆積,從而造成肌肉酸痛。

3、脛骨內彎:學步時小腿脛骨較彎曲,少數幼兒沒有得到及時矯正,為保持關節穩定,腿部肌肉常保持緊張狀態便出現疼痛。

「生長痛」的表現有哪些?

痛的程度:生長痛一般會涉及到大腿前方,膝關節後方或者小腿的肌肉等,表現為肌肉痛,孩子會因為疼痛而哭醒;有或無誘因的短暫、間歇性肢體或關節痛,能自行緩解;局部無紅、腫、熱。

痛的時間:一般而言,容易在下午,晚上甚至出現在半夜,生長痛在早上是消失的,不影響患兒的日常活動;時間也是長短不一, 可是持續的也可以是斷斷續續的, 從幾個月到1、2年。

進行實驗室或X線檢查正常,排除引起肢體疼痛的其它器質性改變,可以確診。

二,如何緩解孩子「生長痛」

生長痛是種自然的生長現象,它不會產生任何後遺症,也不會影響正常生長發育。沒有生長痛的人同樣長得很高;兒童在生長時期很可能會缺鈣,但補鈣與生長痛無關;給孩子吃止痛片就沒必要了;確定孩子是「生長痛」之後,有一些緩解疼痛的方法,父母不妨了解一下:

1、轉移注意力是讓孩子忽略疼痛的有效方法。對待孩子更加的溫柔體貼,比藥物還有效;

2、局部熱敷、按摩,緩解疼痛帶來的不適;

3、不需要限制孩子的活動,但需要減少劇烈運動,盡量讓孩子多休息。

三,並不是所有疼痛都是由生長痛引起的,警惕以下疾病!

1,感染:感染一般都有紅、腫、熱、痛等現象;

2,扭挫傷:有外傷史,有紅、腫、痛現象,疼痛比較明顯,比較容易發現肢體皮膚挫傷或局部淤血;

3,腫瘤:骨腫瘤所致的關節疼痛,以股骨遠端和脛骨近端即膝關節周圍最為多見,開始為隱痛,逐漸發展為持續性劇痛,一般止痛藥不能緩解。

4,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疼痛位置不固定, 呈遊走性, 紅、腫、熱,伴全身發熱、疲倦無力等;

5,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白血病細胞浸潤破壞骨皮質、骨髓和關節,可以骨關節痛為早期表現,必要時反覆血塗片和骨髓穿刺檢查。

小編補充:

生長痛不可怕,可怕的是,把某些惡性疾病誤以為是生長痛,我們必須知道---不是每個孩子喊「骨頭痛」都是生長痛。當疼痛發生在固定一側腿部或某一個固定點,不僅腿疼,還伴有其它部位的不適,請及時就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連心月嫂 的精彩文章:

對付亂扔東西的娃,這招准管用!
誰讓你把孩子的東西亂送人的!

TAG:心連心月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