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Micro LED取代OLED?結論有點早!

Micro LED取代OLED?結論有點早!

就在關於QLED與OLED誰是未來電視之爭仍火熱的時候,今年伊始,MicroLED頻頻出現在公眾視野。蘋果已加入MicroLED研發製造的傳言一經出現,似乎就讓未來顯示大戰的風向,又出現了改變。

蘋果被曝「秘密」研發

近日,有消息指出,蘋果正在加利福尼亞的研發和製造機構中設計、製作自己的顯示屏,這種顯示屏是MicroLED屏幕。數百名工程師正投入此項目,而這種技術有可能先用於AppleWatch。

消息一經流出,立刻引起了面板顯示行業的震動。三星顯示器公司、LG顯示器公司、日本顯示器公司、夏普的股價應聲出現下跌。

蘋果之前收購了研發MicroLED顯示面板技術的LuxVue科技公司。在過去十年時間裡,蘋果自己一共申請了11個MicroLED相關的專利,而LuxVue則申請了23個專利,這意味著蘋果一共掌握的MicroLED專利數量多達34個。

韓國知識產權辦公室顯示面板部門的負責人KimJong-chan對外公開表示,蘋果公司之所以向韓國政府申請這些專利,是因為韓國有兩大顯示面板巨頭三星電子和LG電子,兩家韓國企業未來可能會在設備中使用MicroLED顯示屏。

事實上,完成收購後,蘋果就瞄準了MicroLED,不過,由於這項技術的實現困難重重,計劃被擱置。

目前,蘋果未對此消息作出公開回應。

被視為終極LED

MicroLED在業內被認為是終極LED,與OLED一樣,都是由發光二極體構成,兩者都是「自發光」,其可以提供與OLED一樣的對比度和顏色表現,也一樣輕薄。

而由於兩者材料的不同,理論上,MicroLED在亮度、響應速度、對比度、色彩飽和度上都可能比OLED有更好的表現。而在顯示密度上,MicroLED可以進一步突破,理論上,如果iPhone8上採用MicroLED,顯示密度可以達到1500ppi以上。

現實使用中,OLED必須減少白色畫面與高亮度顯示,才能達到省電效果,而MicroLED在功耗方面,可以比LCD低90%,比OLED低50%。

巨頭已紛紛介入

事實上,今年CES展會上,三星推出了全球首款MicroLED電視「TheWall」,這是一款146英寸的模塊化電視,採用MicroLED技術,擁有驚人的清晰度且不受尺寸、解析度或者外形的限制。

上月,三星對外否認其將重回OLED大尺寸屏幕領域,這意味著,三星未來仍將著眼於QLED和MicroLED。

而與此同時,消息指出,LG電子高層於2月21日訪問了位於京畿道平澤市的電視業務部門,並指出要在今年9月之前準備比三星電子的TheWallTV更大的MicroLED電視,LG電子計劃使用LGInnotek的MicroLED。

國內面板行業巨頭京東方已經加入了MicroLED的研發。3月15日,京東方在投資者互動平台表示,目前,公司已開展MicroLED的技術研究,並取得一定進展。

量產仍然存在難度

長期以來,蘋果一直未能在屏幕上掌握自己的「命運」。

當前,在中小尺寸的OLED屏幕領域,三星是絕對的霸主,而在大尺寸OLED屏幕領域,LG則獨佔鰲頭。

據悉,三星供給蘋果手機的OLED屏幕良率只有60%,這直接影響了蘋果手機整機的加工製造,最終制約了出貨量,與此同時,在價格把控上,蘋果在屏幕板塊上也處於下風,這都令蘋果「沮喪」。

不過,即使蘋果自己想通過MicroLED實現彎道超車,超越當前面板顯示行業的幾大寡頭,實現自造屏幕,也並非易事,短期內可能很難實現。

MicroLED的實質,是LED的微型陣列,這也直接決定了其極高的技術難度。

面板顯示行業技術人員向記者指出,MicroLED組件要小於100微米,生產的難點在於如何將數百萬個微小的LED組件傳輸和粘貼成一整塊面板,從而提高較大尺寸面板的良品率。

這些微小的LED元件的放置精度要求在1.5μm之間,在極小的面板尺寸下,同一片晶圓材料上完成單片式RGBLED晶元要求更高的製程技術與材料,以及超高密度的封裝技術。

調研機構TrendForce旗下LEDinside分析,MicroLED電視成本比起傳統LCD或OLED電視要高出許多,目前LCD和OLED成本已經能壓到消費者可接受程度,但MicroLED電視則很難這樣。

當下,已經展出世界第一台MicroLED電視的三星,並沒有公布MicroLED量產上市的具體時間。

MicroLED功能特性

microLED比現有的OLED技術亮度更高、發光效率更好、但功耗更低。microLED出色的特性將使得它可以在電視、iPhone、iPad上應用。

MicroLED歷史

說起MicroLED,先得從顯示TFT-LCD背光模組應用說起。在1990年代TFT-LCD開始蓬勃發展時,因LED具有高色彩飽和度、省電、輕薄等特點,部分廠商就利用LED做背光源。然而因成本過高、散熱不佳、光電效率低等因素,並未大量應用於TFT-LCD產品中。

直到2000年,藍光LED晶元刺激熒光粉製成白光LED技術的製程、效能、成本開始逐漸成熟;當進入2008年,白光LED背光模組呈現爆發性的成長,幾年間幾乎全面取代了CCFL,其應用領域由手機、平板電腦、筆電、台式顯示器乃至電視等等。

然而,因TFT-LCD非自發光的顯示原理所致,其opencell穿透率約在7%以下,造成TFT-LCD的光電效率低落;且白光LED所能提供的色飽和度仍不如三原色LED,大部分TFT-LCD產品約僅72%NTSC;再則,於室外環境下,TFT-LCD亮度無法提升至1000nits以上,致使影像和色彩辨識度低,為其一大應用缺陷。故另一種直接利用三原色LED做為自發光顯示點畫素的LEDDisplay或MicroLEDDisplay的技術也正在發展中。

microled技術原理

MicroLEDDisplay的顯示原理,是將LED結構設計進行薄膜化、微小化、陣列化,其尺寸僅在1~10μm等級左右;後將MicroLED批量式轉移至電路基板上,其基板可為硬性、軟性之透明、不透明基板上;再利用物理沉積製程完成保護層與上電極,即可進行上基板的封裝,完成一結構簡單的MicroLED顯示。

而要製成顯示器,其晶片表面必須製作成如同LED顯示器般之陣列結構,且每一個點畫素必須可定址控制、單獨驅動點亮。若透過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電路驅動則為主動定址驅動架構,MicroLED陣列晶片與CMOS間可透過封裝技術。

黏貼完成後MicroLED能藉由整合微透鏡陣列,提高亮度及對比度。MicroLED陣列經由垂直交錯的正、負柵狀電極連結每一顆MicroLED的正、負極,透過電極線的依序通電,透過掃描方式點亮MicroLED以顯示影像。

MicroLED典型結構是一PN接面二極體,由直接能隙半導體材料構成。當對MicroLED上下電極施加一正向偏壓,致使電流通過時,電子、空穴對於主動區複合,發射出單一色光。MicroLED光譜主波長的FWHM約20nm,可提供極高的色飽和度,通常可》120%NTSC。

而且自2008年以後,LED光電轉換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100lm/W以上已成量產標準。因此對於MicroLED顯示的應用,因其自發光的顯示特性,搭配幾乎無光耗元件的簡易結構,就可輕易實現低能耗或高亮度的顯示器設計。

這樣可解決目前顯示器應用的兩大問題,一是穿戴型裝置、手機、平板等設備的80%以上的能耗在於顯示器上,低能耗的顯示器技術可提供更長的電池續航力;二是環境光較強致使顯示器上的影像泛白、辨識度變差的問題,高亮度的顯示技術可使其應用的範疇更加寬廣。

MicroLED優勢

高亮度、低功耗、超高解析度與色彩飽和度。MicrolED最大的優勢都來自於它最大的特點,微米等級的間距,每一點畫素(pixel)都能定址控制及單點驅動發光。比起其他LED,發光效率上,目前MICROLED最高,且還在大幅提升空間;發光能量密度上,MICROLED最高,且還有提升空間。——前者,有利於顯示設備的節能,其功率消耗量約為LCD的10%、OLED的50%;後者則可以節約顯示設備有限的表面積,並部署更多的感測器,目前的理論結果是,MICROLED和OLEDD比較,達到同等顯示器亮度,只需要後者10%左右的塗覆面積。與同樣是自發光顯示的OLED相較之下,亮度比其高30倍,且解析度可達1500PPI(像素密度),相當於AppleWatch採用OLED面板達到300PPI的5倍之多。

壽命長。由於Micro-LED使用無機材料,且結構簡易,幾乎無光耗,它的使用壽命非常長。這一點是OLED無法相比的,OLED作為有機材料、有機物質,有其固有缺陷——即壽命和穩定性,難以媲美無機材料的QLED和MICROLED。

能夠適應各種尺寸。

成本降低空間大。目前微投影技術以數位光線處理(DigitalLightProcessing,DLP)、反射式硅基板液晶顯示(LiquidCrystalonSilicon,LCoS)、微機電系統掃描(MEMSScanning)叄種技術為主,但這叄種技術都須使用外加光源,使得模組體積不易進一步縮小,成本也較高。相較之下,採用自發光的MicroLED微顯示器,不須外加光源,光學系統較簡單,因此在模組體積的微型化及成本降低上具優勢

應用範疇廣。MicroLED解決了幾大問題,一個是消費型平板包括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80%的能耗都在顯示器上,低能耗的MicroLED顯示器將大大延長電池續航能力,對於MicroLED顯示的應用,因其自發光的顯示特性,搭配幾乎無光耗元件的簡易結構,就可輕易實現低能耗或高亮度的顯示器設計。二是環境光較強致使顯示器上的影像泛白、辨識度變差的問題,MicroLED高亮度的顯示技術可以輕鬆解決這個問題,使其應用的範疇更加寬廣。

microled技術原理及簡介(microled功能特性和優勢及發展前景)

MicroLED產業鏈如何

對於一個MicroLED顯示產品,他的基本構成是TFT基板、超微LED晶粒、驅動IC三大塊。這三者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大量繼承於已有的液晶和LED產業。因此,台灣工研院認為,他們具有整條產業鏈的優勢。

但是,具有同樣產業基礎的地區還包括韓國、我國大陸、日本。其中日本在上游材料和設備上的領先性和完善度,要遠超過我國台灣地區。不過,日本同仁對MicroLED的興趣可沒有台系產業那麼高漲。

為什麼其它具有相當或者更好產業基礎的地區,在MicroLED的熱情上低於台系呢?答案分成兩個層次:第一是,大陸、韓國和日本顯示企業,現在最忙的事情是OLED。第二,MicroLED有一個其他電子行業幾乎不會用到的高難度工藝——巨量微轉移(也叫巨量轉移)。台灣MicroLED產業最大的動作之一,即是2016年12月以台灣工研院為牽頭單位,成立「巨量微轉移」產業聯盟。

「巨量轉移」是一個什麼技術呢?簡單說就是在指甲蓋大小的TFT電路基板上,按照光學和電氣學的必要規範,均勻焊接三五百,甚至更多個紅綠藍三原色LED微小晶粒,且允許的工藝失敗率是有幾十萬分之一。——只有達到這樣工藝的產品,才能真正應用到AppleWatch3等產品上。

對於MicroLED的工藝問題,很多人認為,可以從傳統LED屏中攝取經驗。但是,MicroLED與傳統led顯示產品差別巨大。與傳統LED顯示屏比較,MicroLED的差別主要在於:1.精密程度數十倍的提升;2.集成工藝從直插、表貼、COB封裝等變成了「巨量微轉移」;3.缺陷可修復性幾乎為零;4.背板從印刷電路板,變成了液晶和OLED顯示所使用的TFT基板,或者CPU與內存所採用的單晶硅基板。

即與傳統LED顯示屏比較,MicroLED在晶粒、封裝、集成工藝、背板、驅動等每一個方面都不一樣——所以,可以看到MicroLED產品的火熱沒有得到任何一個傳統LED大屏廠商的表態。

事實上,除了晶粒、TFT背板、IC這些「元組建」,繼承於LED晶粒(如三安)、半導體顯示(如京東方)、IC設計企業(如聚積、奇景)等之外,MicroLED正真的核心則是「如何將這些元件集成」,即「巨量轉移」技術。後者是整個行業的命門。如果有企業要牽頭MicroLED產品,最需要的即是從這裡入手。

對此,目前比較確切的消息是:今年2月份MikroMesa與重慶惠科攜手打造了兩岸首座MicroLED面板實驗室的合作。該實驗室計劃在今年底完工,2018年製造出全彩色MicroLED樣品。MikroMesa目前在LED微晶粒上具有領先的研發技術,傳聞能做到3UM。惠科則建設有A-SILCD生產線,具有TFT背板等方面的技術資源。二者合作的目的是,利用近可能現成的資源突破「巨量轉移」技術。

不過,即便是這種比較深入的項目其對MicroLED的產業時間表預期亦不能樂觀:2018年實現全彩樣品,距離真實商業應用還有多遠依然不好說。以OLED為例,實現全彩,到目前手機行業的大規模認可,中間走了二十餘年。且,惠科、MikroMesa都是顯示圈新手,二者關注MicroLED頗有企圖「四兩撥千斤」彎道超車之意。

綜上所述,從元件角度看,MicroLED在TFT、IC、LED晶粒上都不具有難度;但是從工藝和產業進程看,巨量轉移橫亘在MicroLED願景與現實之間,短期難以徹底跨越。

MicroLED應用前景廣泛

目前如果考慮現有技術能力,Micro-LED有兩大應用方向,一是可穿戴市場,以蘋果為代表,據傳蘋果將在新一代的蘋果手錶和iPhone上使用Micro-LED技術,並且有望在2018年推出MicroLED穿戴設備。;二是超大尺寸電視市場,以Sony為代表,今年,索尼在CES上展示的Micro-LEDcledis已在解析度、亮度、對比度都具有優良的性能。

從短期來看Micro-LED市場集中在超小型顯示器,從中長期來看,Micro-LED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橫跨穿戴式設備、超大室內顯示屏幕外,頭戴式顯示器(HUD)、抬頭顯示器(HUD)、車尾燈、無線光通訊Li-Fi、AR/VR、投影機等多個領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電與顯示 的精彩文章:

光刻工藝被「壟斷」,其究竟「難」在哪裡?
細數全球八大人工智慧中心 中國以矽谷薪水掀起技術人才爭奪戰

TAG:光電與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