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龐會為父報仇,為何要滅關羽滿門,卻不掘墓鞭屍?

龐會為父報仇,為何要滅關羽滿門,卻不掘墓鞭屍?

文/快哉風

三國有一大案:龐德之子龐會,滅關羽滿門。

關羽水淹七軍擒殺龐德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駭人聽聞的是後續。《蜀書》記載:「龐德子會,隨鍾、鄧伐蜀,蜀破,盡滅關氏家。

圖:龐會滅門

這則史料,史家存爭議,本篇且不去討論如今的關羽後裔哪裡來的,說說滅門這件事。

一、

當時,蜀國皇帝劉禪已經投降,龐會的行為相當於殺降。更關鍵的是,當時的魏國有法令:嚴禁復私仇。

圖:曹操嚴令「民不得復私仇」

曹操曾經下令:「民不得復私仇,禁厚葬,皆一之於法。」曹丕當了皇帝後,更是在黃初四年(223年)下詔:「喪亂以來,兵革未戢,天下之人,互相殘殺。今海內初定,敢有私復仇者皆族之。」

族之,就是滅全族。這是很嚴厲的法令,那為何龐會還敢於頂風作案殺關羽全家?而且事後啥事沒有?

第一,龐會殺關羽全家,不僅是家仇,還沾了「國恨」的光。

圖:關羽水淹七軍擒龐德

關羽圍曹仁於樊城,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一度逼得曹操準備遷都黃河以北。對於魏國,這是莫大的軍事恥辱,關羽則是最大的國之仇人。曹操和曹丕的法令,禁止的是民間私相尋仇,龐會殺光關羽全家,雖然有公報私仇之嫌,但名義上還是沾了「復國恨」的光。

圖:電視劇里的龐德

龐德之死,當時是作為大忠臣表彰的。曹操「聞而悲之,為之流涕,封其二子為列侯。」而曹丕即位後,思念龐德的忠烈,賜龐會兄弟四人爵關內侯,邑百戶。

亡國之君尚不如狗,一個大忠臣之子,趁亂殺了敵將一家,於當時的魏國基本不算是事。

二、

第二,三國時代的社會風氣對復仇很寬容,禮、義、情大於法。

復仇,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常見現象,而儒家對於復仇這種「義舉」是首肯甚至鼓勵的。《公羊傳》里說:「子不復仇,非子也……九世猶可復仇乎?雖百世可也。」《禮記》里,孔子說:「父母之仇,弗與共天下。遇諸市朝,不反兵而斗。」聖人的意思是,路上遇到殺父仇人,等不及回家拿菜刀,直接上去掐死。

圖:孔子是提倡復仇的

所以,我們看到,龐德被殺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蜀國滅國是263年,時隔40多年,龐會仍然對殺父仇人關羽不放過。

從秦漢到三國魏晉,復仇是司空見慣的社會現象,僅僅漢代有史記載的復仇事件就有59例,還有更多的沒有記錄。特別是為血親復仇,不但當時基本被寬赦,反而會得到時人的讚許,「時人壯之」這種辭彙,經常見諸史籍。

圖:古代的為父復仇故事比比皆是

有一個現成的例子,東吳的甘寧和凌統。《吳書》記載:「凌統怨寧殺其父操,寧常備統,不與相見。權亦命統不得讎之。」和關羽一樣,甘寧同樣是在戰場上殺了凌操,但凌操兒子不依不饒,強悍如甘寧,都只得迴避。

到了魏明帝曹睿執政時,又對不準復私仇的法令加了一條補充:「賊斗殺人,以劾而亡,許依古義,聽子弟得追殺之。」

圖:遊戲中的龐德自帶復仇屬性

這意思就是,格鬥殺人,法律允許其後人「依古義」追殺。

所以,龐會敢於大膽殺光關羽全家,而且,可以想見,他獲得的不但不是處罰,而是時人的「壯之」。

三、

今人看來,龐會就算為父報仇,但禍不及家人後代,為何對放棄抵抗的親屬婦孺動手?有人說:「哪怕龐會掘關羽屍體來鞭屍,也比殺光關羽一家更沒毛病!」

圖:伍子胥掘墓鞭屍

說話人有所不知,《三國志》記載,關羽當年被孫權殺掉後,將首級獻給曹操,曹操「以王侯之禮」將首級厚葬在洛陽,軀體則被孫權「以諸侯禮」葬在當陽(東吳國境)。成都的關羽墓只是衣冠冢,要不然掘墓鞭屍龐會幹不出來?

圖:湖北當陽的關陵

史載,這個龐會為人「勇烈,有先父之風」,《三國演義》里也埋下一條伏筆:龐德抬櫬決死,臨走前對其妻子說:「我若死,汝好生看養吾兒;吾兒有異相,長大必當與吾報仇也。」

圖:抬櫬決死的龐德

有其父必有其子,抬棺材出戰的龐德果然有個更狠的兒子,斬草除根滅你滿門,讓你後代無法再復仇,留下了一個史上最不得人心的為父復仇例子。

參考資料:《三國志》、《蜀書》、《從魏晉南北朝復仇現象看「禮」對「法」的影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快哉風 的精彩文章:

越獄兩個月的日本戰犯,槍決前提一要求,立刻被滿足
民國最牛土匪,綁票一英國姑娘開條件:日軍一周內滾出東北

TAG:快哉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