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愛成的「生意經」

王愛成的「生意經」

鴛鴦鎮焦寺村村民王愛成是周邊一帶的「自立脫貧戶」,也是武山縣的「脫貧之星」。

王愛成是地道的農民,種植了幾十畝的豆角、十多畝中藥材;他也是一個生意人,收購過中藥材,倒賣過糧食和洋芋……

記者採訪王愛成的時候,他正雇了一幫人在地里挖黃芩。他告訴記者:「以前我是村裡有名的貧困戶,要是沒有扶貧政策的支持和工作隊員的幫助,也不會有我今天富裕的生活。」

今年46歲的王愛成妻子早年去世,三個小孩上學費用大。由於要照顧家庭,不能外出打工的他只好在家務農。雖然有時候小打小鬧地收購些藥材,但生活仍然十分困難。用王愛成自己的話說,這些年都不知道是怎麼過來的。

「脫貧靠勞動,不能躺在『政策溫床』上!」能吃苦、腦子活、幹勁足的王愛成經常提醒著自己。

2016年初,經過一番思考,王愛成選擇了種植和收購。他憑藉5萬元精準扶貧貸款,種植中藥材12畝,並收購黃芩、柴胡等中藥材15噸,經過分類挑選後轉賣到隴西縣文峰鎮,當年獲利3萬多元。

十多年的中藥材收購經歷,雖說小打小鬧,但也讓王愛成有了自己的「生意圈」,有了一個相對穩定的銷售網路。王愛成告訴記者:「以前通過朋友圈了解到許多賺錢途徑,就是因為沒本錢沒抓住機會。現在不用為本錢發愁了,這多虧了黨的好政策,政府的貼息貸款。」

為了早日脫貧,王愛成白天在地里幹活,晚上在村裡收購中藥材。村裡人都休息了,他還在忙活。在收購中藥材的同時,王愛成還倒賣起了洋芋和糧食。2016年,他收購洋芋50噸銷往澱粉廠,賺了1萬多元;2017年,他收購洋芋30噸,準備今年銷售。

記者還了解到,2017年,王愛成流轉了一些土地,種植了正茬豆角48畝。今年,他又從外出務工的貧困戶手裡流轉了幾畝地準備種植豆角。

「政府鼓勵我們貧困戶種植豆角,每畝還補助500元。」他介紹道,「土地剛平整還比較貧瘠,豆角的收成一般,但我也能多多少少賺幾萬。過兩年,土地肥沃了,這又是我一筆大收入。」

靠黨的好政策和鎮村幫扶,加上自己勤勞的雙手,王愛成於2016年從貧困戶中脫貧出列,成功摘掉了「窮帽」,成了本村脫貧致富模範戶、全縣的「脫貧之星」。

「幸福不會從天降,新的一年,我一定擼起袖子加油干!」王愛成也有了新年規劃,給村裡的貧困戶提供藥材種植苗或借錢鼓勵貧困戶種植,讓更多鄉親一起脫貧致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山發布 的精彩文章:

TAG:武山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