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謖之死與孔明自罰

馬謖之死與孔明自罰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早就讓世人推崇到拍案叫絕五體投地的份上了。按照我們的習慣,特別還是千古一相諸葛亮做的事,真的不應該也真的沒有資格說三道四,好在老秋不是一個能夠「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人,說說也不是什麼大事。

馬謖的確死了。死在劊子手明晃晃的鋼刀下。

他死有餘辜。

街亭是三國時期魏蜀爭戰中一個很小很小的地方,但卻是諸葛亮一出祁山北定中原的關鍵。馬謖不聽王平苦諫,致使街亭失守,諸葛亮一出祁山北定中原大計也隨之功虧一簣化為泡影。只是馬謖赴死亦不失大英雄本色,應為後人鑒。一是馬謖能當面拒諫;二是他慨然受死不諉過他人。當馬謖來到街亭時,王平勸馬謖應「五路總口下寨」以拒魏兵。馬謖非但不聽,反以「丞相諸事尚問於我」為由,叱喝王平:「汝莫亂道!」這一聲叱喝使王平脫得失守街亭干係,免遭馬謖同禍。尚告馬謖當面誇獎王平極有見地,骨子裡依然我行我素屯兵孤山,事後再推說孤山屯兵是和王平的集體決定,王平不也難逃喋血漢中的惡運嗎?即使不會這麼慘,也難免釀成潘楊訟案,王平不也得如楊六郎一般深受牢獄之苦嗎?

因為馬謖在軍中多年,又深得諸葛丞相賞識,怎麼著也有幾個得心應手的幹將,至廣周圍也有幾個阿諛逢迎的小人,真的訟案一起,保不準就會出來偽證。到那時,你王平有一千張口也難辯真偽,跳進了黃河自然就洗不清了。

然而,馬謖終究還是在諸葛亮一聲響亮的驚堂木拍擊聲里,在諸葛亮嚴肅的叱喝中,乾淨利索毫無怨言地死了,如同遠古傳說中所有大英雄莽豪傑赴死時一樣慨然安詳,令人敬佩令人潸然淚下……

諸葛亮也哭了。他哭得那樣傷心,那樣撕心裂肺。從《三國演義》上看,馬謖和諸葛亮的交情非同一般,屬於那種有事沒事都可以坐下來喝茶聊天無話不談的朋友。所以南征孟獲時,諸葛亮首先想到的是把馬謖叫來聊一聊。馬謖也不負諸葛亮的期許,提出了「攻心為上」的策略,深得諸葛亮賞識。用現在的話說,馬謖是諸葛亮的「男閨蜜」。既然是朋友,而且還是死在自己刀下,傷心總是難免的。然而諸君都錯了。諸葛亮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時候,也沒忘了表明自己的心跡。他對蔣琬說:「吾非為馬謖而哭。吾想先帝在白帝城臨危之時,曾囑吾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今果應此言,因此痛哭耳!」原來,諸葛孔明是哭劉備。在他的淚珠里飽含了那麼多的懊喪與自責。他深深感到自己難脫用人不當的干係,便拿起那支剛剛寫過《出師表》的毛筆上書後主,「自貶三等,以督厥咎」。真真沒有辱沒千古名相風範,讓後人搖頭咂舌自愧不如。因為以他在隆中對答時與後主他爹劉備建立起的牢不可摧的亦師亦友的交情,以他白帝城受託的特殊身份,以他當時三軍之帥百官之首的顯赫地位,就是不認帳,後主劉禪又能奈他幾何?恐怕不但不敢追究,還得遣員奉酒到漢中,大事慶賀呢。

儘管如此,這裡面還是有水份,還是有讓後人想起來不舒服的地方。且看後主詔書:貶孔明為後將軍,行丞相事,照舊總督軍馬。而事後不久,後主又盡量找了個理由讓孔明官復原職了。但問題並不出在劉禪身上,而出在諸葛亮自己身上。他接到後主詔書,便心安理得的「照舊總督軍馬」,照舊當他的丞相了。雖然這種做法符合諸諸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工作作風,但倘若此時馬謖的人頭還在項上,也要求自貶三等,照舊領參軍職,諸葛大賢將何言以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在高地 的精彩文章:

TAG:人在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