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失敗教我們如何成功逆襲

失敗教我們如何成功逆襲

我們的一生中由於失敗對我們造成的影響無時不在。但是我們不需要每天都沉浸在失敗的懊悔和自責當中,用另一種思維,換另一個思路。情形馬上就會往有利於我們的方向發展。最有說服力的「屢敗屢戰」,曾國藩大戰太平軍屢戰屢敗,不知該如何向皇上交待,幕僚 建議他把「屢戰屢敗」換成「屢敗屢戰」。

咸豐皇帝看了對曾國藩雖敗猶戰的精神非常滿意,令其重整旗鼓,繼續戰鬥。你看,由於奏摺寫法思路的改變,讓曾國藩後期有了再戰太平軍的機會 後來,曾國藩率領湘軍進軍湖北, 與太平軍的決戰中由於指揮得當,連打幾個勝仗。

從「屢戰屢敗」到「屢敗屢戰」,一個「不怕敗」、「敗不餒」的英雄形象躍然紙上。其實,這是一種不管從文字上還是精神上都是曾國藩不懼失敗,反從失敗中獲取經驗反敗為勝的積極態度。就是英國作家馬修.布來恩寫的《黑匣子思維》書中成長型思維者的真實寫照,也是作者馬修.布來恩在書中所說的「黑匣子思維」。

什麼是黑匣子思維:

黑匣子是飛機專用的,負責記錄發往機上電子系統的所有指令和駕駛艙內的聲音記錄儀。是為了讓調查員能了解飛機事故發生之前機艙內發生了什麼以及飛行員在想些什麼。從黑匣子里分析出來的事故原因會公佈於眾,並為之成為航空界所有飛行員和管理者學習進步的一次寶貴機會。

航空公司這種「通過收集分析事故數據,取得經驗教訓,積極改進,規避事故再次發生的處理方式使用的就是黑匣子思維。」也是成長型思維。

《黑匣子思維》認為:

從失敗和錯誤中獲取成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把失敗看成試錯,從試錯中發現問題,不斷改進,使失敗成為學習的機會。

作者馬修.布來恩是《泰晤士報》知名專欄作家,憑藉自學考試進入牛津大學攻讀經濟學,哲學,政治學。一等成績畢業。他在體育上也很有建樹,是英國乒乓名將,曾代表英國兩度參加奧運會,雄踞英國乒壇十年。

《黑匣子思維》通過以航空界和醫療業對待事故的相反態度為例說明不同的思維方式對各行業產生的不同影響。

航空界所具有的成長型思維:

在航空業:從失敗中學習的理念已經牢牢紮根於整個系統之中。航空業不會掩蓋失敗,也不會迴避失敗。航空業把失敗變成了資料的寶庫。 失敗不會被當成控訴某一位飛行員的理由,這種從錯誤中學習的方法被應用於商業航空中達數十年之久,讓航空業成為世界上安全係數最高的行業之一。

醫療業恰恰相反,長期以來醫療業對事故的發生熟視無堵,歷來就沒有收集事故記錄的制度,因此也就無法分析事故的深層原因。更不用說從中學習。據統計全球死於可預防的傷害的患者人數高達40萬。相當於24小時有兩架大型客機從空中墜落。

可怕的認知失調和閉路循環

這種醫療行業避規失敗和事故的態度的產生是由於:認知失調。

認知識調:

是指人們在一個新情境時會產生新的認知,但新認知要是與自己先前對自我認知產生分歧,就會產生不適感。而要消除這種新舊認知的不同,人們更願意用掩蓋來處理,即使發現自己是錯誤的也不願意去承認。

從《皇帝的新裝》可以更好的理解認知失調。

一位奢侈而愚蠢的國王每天只顧著換衣服,一天王國來了兩個騙子,他 們聲稱可以製作出一件神奇的衣服,這件衣服只有聖賢才能看見,愚人不能看見。騙子索要了大量財寶,不斷聲稱這件衣服多麼華貴以及郭彩奪目,被派去的官員都看不見這件衣服,然而為了掩蓋自己的「愚昧」,他們都說自己能看見這件衣服,而國王也是如此,最後穿著這件看不見的「衣服」上街遊行。

其實大家都知道皇帝沒穿衣服,可是要證明自己的不愚昧都爭著說能看得見,連「聰明」的皇帝為了證明他的聖賢而光著身子在大街上遊行。對已知錯誤的無視和否認。這就是認知識調的可怕。究其深層的原因:維持體面,不接受犯錯。

閉路循環:

則是個以自欺欺人的方式來解釋不會出錯,永遠正確的可笑理論。比如占星術,用模稜兩可的預言,以後不管出現什麼樣的結果,都是正確的。

這兩樣的惡果就是不願犯錯。而不犯錯就不會有創新。沒有創新個人和行業的發展就會停滯,影響是巨大的。

《黑匣子思維》中馬修用了大量的事例來論證只有犯錯,從犯錯中學習和進步,才能得到寶貴的學習機會。而創新則是解決錯誤的結果。

馬修.布來恩在書中總結出以下幾種方法和心態,教會我們怎樣才能獲得黑匣子思維,正確的犯錯。

1.多試錯

「失敗是成功之母」。愛迪生髮明燈泡之前失敗了八千多次,但是他沒放棄,雖然失敗了八千次,但他知道了這八千多種東西不能用來當做電燈泡的原料。這是試錯帶給他的八千多種東西的資料積累,就像飛機的黑匣子。

球星貝克漢姆少年時從六歲時就在運動場上練球,至少五萬次自由球,每次練習都是他精進的一步。 、貝克漢姆說:「人們在談論我的自由球時總會說那些進球。」「但我一想到自由球,就會想到所有那些失誤。在掌握訣竅之前,我射失了無數次。」

小貝的自由球

試錯就是在失敗中不斷的改進,失敗之所以成為成功之母就是因為在錯誤中得到多次修正而達到我們想要的結果。多多試錯,才能不斷更新與迭代。不要要求一開始就十全十美。從醜小鴨到白天鵝都還歷經重重磨難呢。

2.逃離舒適區

舒適區的好處就是太安逸了,犯錯的機會太少,前面說過,沒有錯誤和失敗就沒有創新。主動打破現狀,積極去從新的失敗中學習,才會有更大的進……

不管是吳伯凡還是羅振宇,他們都反覆提及的概念是:只要待在舒適區,那都不叫學習,所謂學習就是逃離舒適區,尋找不自在。

正確的開始方式:打破思維的牆,逃離舒適區

3.把大事分解成小事各個擊破

一個放之四海皆可用的方法:把大目標分解成許多個小部分,把每部分進行完善和改進,再把它們結合起來,你將獲得巨大的成功。這就是邊際收益。

如我們把一年計劃要看的書,分解到每月,每日看幾本幾個章節,以天為單位來完成,是不是壓力就輕鬆了很多,當你按天按月一步步看下來,一年的讀書計劃就可以很經易的達到。

細節決定成敗。巨大的改變可以通過細小的積累來完成。

4.學會用隨機對照試驗

對事物的了解不要憑直覺,用隨機對照試驗來分析數據,找出規律。來證明我們計劃的可行性和正確方向。只有方向對了做的才不是無用功。

5.把問題轉化成機會

創新是什麼,創新就是解決問題。

如; 詹姆斯·普利姆普頓 為了解決冬季以外的季節也能滑冰而發明了旱冰鞋。

沃德曼發明自來水筆是因為要解決當時的羽毛筆墨水不能均勻的流出。

萊特兄弟把他們對自行車的了解帶入了動力飛行的問題中。

沒有問題,沒有失敗,沒有缺陷,沒有挫折,那就沒有創新。 中國有名古話「常有所疑,是創新的開端。勇於破疑,是他新的動力 「。

從《黑匣子思維》中,我們可以學習到失敗是學習和生活的一部分,是獲取成功不可或缺的一環。黑匣子思維者們從不懼怕面對失敗,反而視失敗為學習的最佳途徑。願我們接受挫折,敞開胸懷,把失敗轉化成成功的的契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讀我閱 的精彩文章:

基礎的寫作標杆讀物《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

TAG:我讀我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