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球最大「媒體」爆發史上最大丑聞!

全球最大「媒體」爆發史上最大丑聞!

Facebook——全球最大社交網站,遭遇到了公司成立以來的最大危機。

近日,有外媒體爆出一家位於英國的數據分析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 在未經用戶許可的情況下,盜用了Facebook高達 5 千萬用戶的個人資料。

Facebook居然泄密了,簡直就是一個晴天霹靂,瞬間就被推到了輿論浪尖。

消息剛剛剛被曝出,Facebook的股價就立刻暴跌,一度超過 6%。截至目前股價已經跌掉了 11.4%,市值更是在短短兩天之間蒸發了 600 億美元。

Facebook股價走勢

這還不算,由於 Facebook在2011 年與美國FTC簽訂了相關數據保護協議,一旦認定Facebook違反了相關規定,將遭到高達 2 萬億美元的天價罰款。

可Facebook的總市值才將近五千億美元,相當於其4倍的價值,簡直就是滅頂之災!

退一步講,即使FTC的天價罰款不一定發生,但此事件對於Facebook而言也是一個巨大的醜聞,更要命的是近日臉書關閉了劍橋數據 Facebook 頁面、並禁止其他在Facebook 上的一切廣告商業活動開始。

殊不知,廣告收入是Facebook的重要收入來源。2017年,Facebook營收為406億美元,幾乎全部來自在線廣告。有分析師預計,Facebook今年的營收將增長至552億美元。

如果監管部門盯上Facebook的「黃金商業模式」,那麼根據艾維斯預計的最糟糕情況,Facebook的營收將比華爾街預期低多達9%。

然而,事情的複雜程度遠還不止於此。

爆料消息特別指出,這家公司曾經服務於特朗普競選團隊,在特朗普精選總統期間,用這些5 千萬用戶的個人資料,建成心理與行為分析模型,其中包括性格傾性、生活滿意度、政治觀點、甚至個人喜好等等明確可用的資訊指標結果。

言外之意,是特朗普這個總統當的有水分。

這問題就更嚴重了,一旦泄露的數據隱私關乎到國家安全問題,不僅挑動了大眾的敏感神經,更是讓政府部門寢食難安。

美國、英國還有其他國家的相關部門馬上對Facebook以及扎卡伯格,還有劍橋分析等相關公司、人物及事件展開調查,要求有關責任人對此事件做出說明和解釋。

Facebook 是如何反應的呢?

截至目前Facebook 僅透過公關窗口發表聲明,堅稱其數據並沒有被盜用竊取造成的用戶資料外泄,而只是被「誤用」,而身為公司創辦人、基本上與 Facebook 畫上等號的馬克扎克伯格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任何發言表態,更是引發外界的疑慮和眾怒。

事實上, Facebook 在媒體爆料前就曾知曉,也做出一些挽救措施。

Facebook 是在美國時間 17 日主動封殺劍橋數據在其社交平台上的活動,並且主動在 Facebook 博客說明封殺劍橋數據的原因,同時也發信給多家媒體強調此一事件不是 Facebook 用戶資料被盜用,甚至是Facebook 對於用戶數據的保護被破解的問題。

很明顯Facebook不願把把整起事件公開在陽光下,因而先發制人主動搶取話語權。

媒體當然清楚Facebook的這種伎倆,想公開披露Facebook 處理此一事件的操作手法。

這時,這家被認為已然是全球最大「媒體」公司的社交媒體公司卻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也就是當有媒體揭露後,居然收到來自 Facebook 的起訴威脅,這樣的作法無疑是提油救火,讓整起事件的發展一發不可收拾。

事情到底怎麼回事?

故事起源於2103年。

那年秋天在瑞貝卡位於曼哈頓的公寓內,班農、威利、尼克斯、瑞貝卡·莫瑟和羅伯特·莫瑟共同商議,並達成了一項協議,由羅伯特出資1000萬美元創辦Cambridge Analytica,其目的就是要通過海量數據分析研究,進一步得出操作社會輿論風向,藉此希望能夠影響一年後的國會選舉。

然而,這家年輕的公司並未如願以償,雖然商業數據經紀商提供了很多信息,包括人們的姓名、住址、購物習慣等,但他們卻未能區分出那些可能影響人們政治觀點的詳細個性因素。

後來這家公司又開發了「這是你的數字化生活」(thsisyourdigitallife)的心理小測驗,這類型的心理測驗在 Facebook 等社交媒體平台上非常常見,用戶會通過參與這樣的心理測驗,得出一個有趣結果,用戶可以選擇分享在自己的 Facebook 頁面上,進而吸引其他Facebook 好友注意、甚至跟進參與。

事實上,除了這樣的心理測驗以外,在社交平台上還有更多小遊戲或或者是應用,也是用同樣的方法取得用戶行為的數據資料。

而由 Aleksandr Kogan 所開發的這款心理測驗,總共有 27 萬人參與,並在過程中提供了相關數據資料,而通過這款小測驗所延伸連接的社交網路,劍橋數據得以進一步擴大得到高達 5000 萬個用戶數據資料,而後再基於這些資料,建成心理與行為分析模型,其中包括性格傾性、生活滿意度、政治觀點、甚至個人喜好等等明確可用的資訊指標結果。

值得注意的是,當初這款「這是你的數字化生活」向Facebook 申請准許發布時,是以學術研究的名義申請,而Facebook 在審核之後並沒有繼續把關、追蹤其取得數據資料的流向用途,是不是符合當初申請的目的,這讓這批數據最後流向劍橋分析手裡,被用來達成研究分析選民行為,進而達成創建操作輿論風向、影響選舉結果的目的。

其實,該公司是為另一位候選人科魯茲服務的,但其失去優勢後,莫瑟開始轉向特朗普,並將他們的服務介紹給特朗普的數字總監布拉德·帕斯卡萊(Brad Parscale)。特朗普的女婿嘉瑞德·庫什納(JaredKushner)最終批准聘用該公司。

庫什納接受《福布斯》採訪時就曾表示,特朗普的選舉團隊發現,Facebook和數字定位是接觸受眾最為有效的方式,於是聘用了Cambridge Analytica。庫什納表示,他為選舉團隊製作了一個數據中心,直到選舉結束都沒有人知道。

庫什納

雖然後來特朗普一再否認沒有使用該公司的數據分析服務,但眾多有關聯的事實都指向了他,就難免讓人想入非非。

爆料這些隱秘之事的正是CambridgeAnalytica的前員工威利。

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因為看到此社交媒體用戶數據遭到濫用、進而影響社會的嚴重後果而受到自己良心譴責,因而寧願承擔違反保密條款的責任,也必須向外界揭露此一事件。

讓人更為「驚悚」的是,身負為 20 億用戶數據資料把關的 Facebook 從頭到尾都知道這件事。

如果這是事實的話,那就比數據外泄更為可怕了。

本周,Facebook公司員工們召開了一次內部問答會,闡述關於在上周五爆出的與特朗普關係密切的數據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濫用Facebook用戶數據事件的一些情況。這是該公司在事發後首次舉行相關的討論會。不過據The Daily Beast報道,Facebook CEO扎克伯格並沒有參加此次討論會。

截至目前,扎克伯格仍未就數據泄密事件發布任何言論。

而且,有媒體爆料在Facebook數據泄露醜聞曝光前兩周內,公司扎克伯格以高出20美元的交易價格拋售了114萬股股票。據市場研究公司Argus Research稱,這創下了過去3個月上市公司高管拋售股票的記錄。

過去3個月內部人士出售股票最多的10家公司

然而,Facebook沒有就公司高管出售股票發表任何評論。事情越來越變得撲朔迷離。

事件仍在持續發酵

泄密事件歷來是互聯網公司不可承受之重。

尤其是像Facebook 這樣遍布全球 20 億用戶的頂級企業來說,其所掌控的影響力不僅僅讓大眾為之擔憂,各國政府也是密切注意。因為一旦這樣的企業發生泄密,影響的廣度和深度那都是潑天的大事。

別的不說,就當前的特朗普事件,就夠Facebook喝一壺,如果再涉及到恐怖事件,那後果就更無法想像。

因此,不光用戶想要個說法,政府首先就不能放過它。

除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正在對Facebook開展調查之外,國會司法委員會也要求Facebook方面參與聽證(最早可能於美國東部時間3月21日召開),對CA方面如何能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獲得逾5000萬用戶數據提出質詢。

英國官員同樣於當地時間3月20日對Facebook開展了調查。此外,英國監管機構還叫停了Facebook對劍橋分析進行審計的計劃。同時申請的搜查令可授權委員會進入劍橋分析的伺服器。

此外,多名英國議會議員還要求Facebook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提供Facebook與劍橋分析有關聯的證據。

不僅如此,歐盟議會在 2016 年4 月通過歐盟通用資料保護規範(GDPR),便將科技衍生的個資保護內容納入其中,而且 GDPR 即將在 2 個月之後正式上路。

而 GDPR 之所以被稱作是史上最嚴格的個資法,一是保護的個資範疇大,除保護歐盟民眾個人可識別資料(PII)外,更明確「全部或部分」以「自動化方式」搜集、處理或利用的個人資料都包含在內,像是 Cookie、IP 位置、GPS 定位等,都屬於這次 GDPR 新增受保護的個資內容之一。

另一個原因就是最祭出高額罰款,當企業或組織外泄了歐洲民眾的個人資料,外泄的企業或組織都必須在 72 小時內通報資料保護主管機關(DataProtection Authority),個資外泄情節較輕者,可能被罰款 1 千萬歐元或全球營業額 2%作為罰款;情節較重者,則是被罰款 2 千萬歐元或全球營業額 4%作為罰款。

而 Facebook 此次爆發 5000 萬用戶的驚人資料外泄事件,不巧就遇上 GDPR 即將上路,歐盟的資料保護專員喬霍瓦預定本周造訪華府時,也將與 Facebook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這個問題,歐盟執委會已要求成立任務小組調查 Facebook 。

此次事件也突現一個重點,社交平台、甚至是人工智慧公司未來都得視小心警慎,因為根據 GDPR,當公司必須以「清晰明了的語言、可理解的形式」向用戶提出請求同意。

看來,Facebook將陷入「泄密門」的漩渦中,一時間無法自拔。但對於用戶的我們來說,這何嘗又不是一件好事呢?讓這些掌握著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數據的互聯網巨頭們,痛定思痛一下,總比草草了事要好的多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度蜜智能 的精彩文章:

電競到底能不能進奧運會?馬雲認為只是時間問題!
2017年最佳科技好物盤點 看看你都入手了哪些?

TAG:一度蜜智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