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皇后機關算盡,最終丟了皇后之位

王皇后機關算盡,最終丟了皇后之位

武則天之所以能成為一代女皇,其中最重要的轉折點就是二度回宮,而這回宮的背後除了李治的愛意,還得益於一個女人和她的急功近利,這個女人就是王皇后。皇后不僅出身高貴,長得也很美,並且知書達理,又很有教養,李世民生前對她特別滿意,逢人便說「她是我的好兒媳」。李世民眼中的好兒媳,並非是李治眼中的好媳婦,李治並不寵愛她,最大的原因是她不能生育。

僅憑不能生育這個因素,王皇后理所當然失寵。因為在中國古代,強調「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個道理,王皇后貴為皇后卻不能生育,實在為當時的倫理和輿論所不容。除此之外,王皇后失寵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她的性格和李治不和。史書記載,王皇后「性簡重,不曲事上下。」也就是說,她是一個刻板穩重的人,不會迎奉討好別人。

而王皇后的主要對手蕭淑妃也出自名門,同樣的美麗漂亮,知書達理,比起王皇后,蕭淑妃是個風情萬種的女人,而且特別擅長交流,所以她不費吹灰之力,就把李治的魂勾走了。更為重要的是蕭淑妃為李治生育了一兒兩女,這讓她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大大的提高。失寵的王皇后心裡雖然憤憤不平,但她拿蕭淑妃毫無辦法。她越難過,就越仇恨蕭淑妃,她怕蕭淑妃的地位日趨上升,最終危及自己。

很快,她擔心的事發生了。李治即位後,在冊封四個兒子為王時,破例把蕭淑妃的兒子李素節封為雍王。這個職位僅次於太子,如果時機成熟,他很有可能被晉陞為太子,太子即位後,他的母親蕭淑妃就成了皇太后,王皇后生命就危險啦。

就在王皇后冥思苦想如何打倒蕭淑妃時,她得到了一個重要消息:李治去感業寺見了武則天,據說場面很感人,事情很蹊蹺,他們的關係很不一般。知道內情的王皇后,就開始琢磨:李治能冒天下之大不韙去感業寺見武則天,說明他們舊情未了,而且還深愛著對方。同時,李治能去感業寺見武則天,就說明他想接她回宮,只是礙於社會輿論、傳統倫理,以及長孫無忌、褚遂良等重臣的勢力而束手無策。

不難看出,李治需要別人的幫助,卻沒人能夠幫他。王皇后覺得自己有能力和辦法幫皇帝,自己幫了皇帝,皇帝就能記住自己的好,就會把愛和注意力從蕭淑妃身上,轉移到武則天身上來,這樣的話,蕭淑妃就失寵了,自己就有辦法對付她了。王皇后決定召武則天入宮,把她當作一枚棋子,利用她來離間蕭淑妃。

拿定主意後,王皇后就差人到感業寺喊話:「武才人,皇后喊你回宮受寵,你快點蓄髮吧,等你頭髮長好了,我們就來接你。」永徽二年(651年)八月,武則天的頭髮長好,基本恢復了原狀。在王皇后的掩護下,武則天回到了闊別已久的皇宮。

唐高宗廢立皇后之謎:高宗永徽六年,李治廢皇后王氏為庶人,立昭儀武氏為皇后。不久,朝廷的元老重臣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均因為反對廢后遭到貶逐或誅戮。對於這一史實,很多人都將矛頭指向武則天,認為是她一手策劃和導演的,這也恰與武則天一貫毒辣強硬的做法相符合。但是歷史往往有著出其不意的地方,那麼在這件史事的背後是否隱藏著一些容易讓人忽略的細節呢?

武昭儀覬覦皇后位置,王皇后慌神出蠢招,武昭儀目標遠大,她要當皇后。入宮幾年她在朝廷培養了自己的嫡系,像許敬宗,李義府等,支持立她皇后的同志均提拔重用,反對派往死了收拾。王皇后位置岌岌可危,王皇后慌神了,她恨死了武昭儀,咋辦呢?王皇后在宮中暗行「巫祝」術,詛咒武昭儀,就是整兩個布娃娃或者布偶,身上寫上此人的生日時辰,然後用針扎在其心臟上,詛咒其人不得好死,這事被宮女告發,武昭儀借題發揮,像李治報告王皇后「巫祝」皇上和武昭儀。

封建時代人們迷信,在皇宮裡如此惡搞問題很嚴重,機緣巧合趕上李治頭疼犯了,一切就像真的奏效了,李治決心廢后,武昭儀正在找茬,你王皇后還往槍口上撞。王皇后愚蠢的可憐。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李治廢皇后王氏為庶人,立昭儀武氏(武則天)為皇后。幾乎同時,朝廷的元老重臣如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均因為反對立武則天為皇后而遭到貶逐或誅戮。

對於這一史實,很多人都將矛頭指向武則天,認為是由她一手策劃和導演的。據《資治通鑒》和《新唐書》的記載,武則天於永徽五年將自己的親生女兒扼殺並嫁禍於王皇后。兩書說:武昭儀生女後,王皇后十分喜歡這個小孩,有一天特地前去逗她玩。王皇后走後,武昭儀趁無人看見時將小女孩用手扼死,上面蓋上被子。高宗到來後,武昭儀假裝歡笑依舊,然後掀開被子讓高宗看小女孩。被子一掀開,女孩已死,武昭儀大哭。高宗問左右,左右都說王皇后剛來這裡不久。

高宗非常憤怒,說:「皇后怎麼能殺我的女兒!」昭儀於是邊哭邊數落皇后的不是,而皇后卻無法替自己爭辯,於是高宗「始有廢后意」。但是,持這一觀點的人往往是只看到事件的表象就下了臆斷。那麼,歷史的真相究竟是什麼呢?

廢王皇后立武則天,許多史書上都將這件事歸結為高宗的「昏懦」。這種說法最早源於《新唐書》,認為高宗「昏懦」而受制於武則天,至死也不知採取點什麼措施改變一下這種局面。後人大多繼續這種說法,認為高宗是個亡國的昏君,才會任武氏擺布。

但是,只要我們全面仔細分析一些史料,就會發現這種說法並不客觀。有學者指出,高宗在繼承帝位之後,繼續遵循太宗的各項政策,「表現得頗為能幹」。他在繼位之初就鼓勵臣下進諫,基本上能做到禮賢下士,虛心納諫。《資治通鑒》稱永徽年間的政事「有貞觀之遺風」,是對高宗能力最有力的肯定。高宗的政事才能還表現在賞罰分明上。

高宗的叔叔滕王李元嬰和高宗的哥哥蔣王李惲肆意搜刮民財,高宗在賞賜諸王布帛時,惟獨不賞賜滕王和蔣王,說他們「自能經紀,不須賜物。給麻布兩車以為錢貫」。使二王頗感慚愧。高宗處事十分果斷。永徽三年,他及時平息了吳王恪及高陽公主、房遺愛、薛萬徹等人的叛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多蒙說 的精彩文章:

黃曉明曬與靳東合照,帽子讓網友議論紛紛,評論炸鍋:身高是個迷

TAG:多蒙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