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數碼相機入門 重要表格更新及新品瀏覽 [2018-03] [劉恩惠]

數碼相機入門 重要表格更新及新品瀏覽 [2018-03] [劉恩惠]

因為CES和CP+大展的關係,各大影像廠商在2017年年底至2018年第一季度,集中發布了一批數碼相機新品。按照慣例,本站的《數碼相機入門》要進行新一輪的表格數據更新。當然,我們也會把上次更新(2017年10月)之後陸續發布的其他一些新品所帶來的數據變化也一併納入,借這個機會對近半年發布的重要新品進行一番「走馬觀花」。我們依然按照無反、單反、鏡身一體機的順序逐一展開。

無反相機

在最近半年時間裡,包括索尼、佳能、奧林巴斯、松下、富士、徠卡在內的幾大品牌合計發布的無反新品總數達到10部,這個數字本身還是相當可觀的,也遠遠超過了其他類別相機的數量,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前數碼相機市場競爭的焦點集中在無反領域。而之前尼康公司宣傳自家正在著力打造的「全新風格無反相機」,暫時沒有什麼新的消息。

我們的盤點從索尼開始。2018年2月27日,他們用一款全新的α7 Mark III(ILCE-7M)繼續鞏固著自己在無反相機領域的技術霸主地位,產品宣傳口號是「全畫幅 新基準」。與2017年4月發布的旗艦級全畫幅無反α9相比,α7 III在某些指標上與之相接近,因此有人冠之以「小α9」的外號;但仔細對比的話,兩者在速度上還是存在顯著差異的。有意思的是,在視頻性能上α7 III因為具備S-log功能,反而比α9更好。機身設計方面,α7 III與半年前發布的α7R III基本一致,但α7 III並沒有使用更精細的369萬點電子取景器。縱觀索尼α系列全畫幅無反最近的三款產品(α9、α7R III和α7 III),對於家庭用戶而言,上市售價1.5萬元左右(僅機身)的α7 III無疑具有最好的性價比。

數碼相機入門 重要表格更新及新品瀏覽 [2018-03] [劉恩惠]

索尼 α7 Mark III 無反相機

APS-C畫幅方面,索尼在機身上沒有新的動作,但他們在2018年1月發布了一支型號為E 18-135mm f/3.5-5.6 OSS(SEL18135)的標準變焦鏡頭,內置一枚非球面鏡片和兩枚ED(超低色散)鏡片。

數碼相機入門 重要表格更新及新品瀏覽 [2018-03] [劉恩惠]

索尼 E 18-135mm f/3.5-5.6 OSS 鏡頭

佳能也在2月底發布了新無反EOS M50。從外觀上看,具備電子取景器的M50與前輩M5較為接近,但操控撥盤卻有簡化,顯然是M5的閹割版本。當然,新發布的M50在某些地方會更先進一些,譬如使用了更快的圖像處理器Digic 8、覆蓋範圍更大的自動對焦系統、連拍速度提高到10張/秒,而且M50還是佳能第一款支持4K視頻拍攝的無反相機。需要留意的是,M50在進行4K拍攝時並不支持Dual Pixel CMOS AF,同時還有1.6x的焦距裁切係數,這讓它的實用性打了折扣。本文截稿時,我們仍沒有在佳能中文官網和官方微博上找到這款產品的信息,M50很可能並不會在中國市場銷售。有跡象表明,佳能正在全力研發使用全畫幅感測器的無反相機,可以預見未來的競爭會更加激烈。

數碼相機入門 重要表格更新及新品瀏覽 [2018-03] [劉恩惠]

佳能 EOS M50 無反相機

同一個月,奧林巴斯更新了PEN系列中的入門機型,推出了E-PL9。與前代的E-PL8相比,新機依然採用1600萬像素等級的CMOS,圖像處理器升級為TruePic VIII,搭載了更好的121點對比度自動對焦系統(與E-M1 Mark II、E-M10 Mark III一致),連拍效率也有提高。不過高端機型上的增強版五軸防抖、像素位移兩大功能仍然與E-PL系列無緣。在機身的外觀上,E-PL9希望通過增大的手柄來增強用戶的持握感,除此之外與E-PL8基本相同。從2016年9月份問世的E-PL7到2018年2月誕生的E-PL9,消費者們並沒有看到什麼實質性的、有誠意的變化。

數碼相機入門 重要表格更新及新品瀏覽 [2018-03] [劉恩惠]

奧林巴斯Pen E-PL9 無反相機

類似情況也出現在2月份發布的松下LUMIX DC-GF10上(海外型號為GX950/GX900),它的主要變化也僅僅體現在增加了一塊凸起部分來增加握持感,其他性能指標上與一年前問世的GF9相比幾乎沒有差異。在日本本土市場,松下賦予這款新品兩個不同的型號——GF10和GF90,這或許意味著從GF系列的下一台產品開始,型號可能從GF100開始繼續往後面編。

數碼相機入門 重要表格更新及新品瀏覽 [2018-03] [劉恩惠]

松下 LUMIX DC-GF10 無反相機

除了GF10之外,松下還在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之間發布了另外三款新的無反相機——LUMIX DC-G9、GH5s、GX9;也就是說,松下對自己無反相機領域的四條產品線都進行了更新。在GH、G、GX、GF這四個系列中,GH作為視頻旗艦和GF入門級的定位是相對明確的,而G和GX的定位似乎有些飄忽。2015年,松下在5月份和7月份先後發布了G7和GX8,比較兩者的關鍵技術指標,GX8要領先於G7,發布初期的報價也要高出400美金;到了2016年9月,松下推出了G85/G80,在另外一些地區它的型號是G8,這款產品沿用了1600萬像素感測器,而不是GX8上的那塊2030萬像素CMOS。綜合以上信息,給外界的印象是,松下一度有意將靜態圖像旗艦機型的定位交給仿旁軸造型的GX一位數機型,而非仿單反造型的G系列。不過隨著此番G9和GX9的同期問世,G系列和GX系列孰高孰低的問題暫時有了較為明確的答案——無論是內置功能、機身檔次還是公開報價,G9的都高出GX9一截。

兩款新品都採用了與GH5相同的無低通濾鏡2030萬像素LiveMOS感測器,諸如4K/60p視頻拍攝、6K Photo等先進功能,松下並沒有下放給GX9,但G9卻都具備。與此前的GX8、GX85/80相比,GX9在機身設計上重新回歸GX7時代的風格,恢復了內置閃光燈功能,尺寸更加緊湊、重量也因此輕了許多(從487克大幅下降到407克),對於追求便攜性的玩家來說這無疑是個好消息。

數碼相機入門 重要表格更新及新品瀏覽 [2018-03] [劉恩惠]

松下 LUMIX DC-GX9 無反相機

松下對G9的定位是「攝影用旗艦相機」,在產品宣傳文案中廠家重點強調了其出類拔萃的AF性能、防抖性能和連拍性能;雖然與先前發布的GH5相比,G9在視頻拍攝專業功能方面有所不及,但與其他品牌的同代同類產品相比並不落下風。對於這些特性,著名的DPReview已經在相關的測評報告中予以了高度肯定。值得一提的是,G9為用戶提供了一個高解析度模式,可將連續拍攝的8張2000萬像素的圖像通過機內合成,最終輸出為8000萬像素的照片(需要三腳架配合);這一技術雖然已不新鮮,但在松下的無反相機里,目前只有G9能夠實現。在機身設計上,雖然G9和GH5都採用類單反造型,但在布局上有著很大的不同——松下特意為G9配置了一個很亮眼的肩屏LCD,以體現其「攝影旗艦」的定位,這也是松下無反相機歷史上的第一次。與此同時,G9還擁有一個比GH5更大更舒適的電子取景器,放大倍率從0.76提高到了0.83。為了讓這款產品能夠更具競爭力,松下無疑是花了心思的。

數碼相機入門 重要表格更新及新品瀏覽 [2018-03] [劉恩惠]

松下 LUMIX DC-G9 無反相機

發佈於2018年1月上旬的LUMIX DC-GH5s,則是松下進一步細分市場思路下的產物。GH5s把GH5上2030萬像素CMOS更換為一塊經過針對性優化的高靈敏度1020萬像素CMOS;同時還去掉了GH5上的五軸防抖模塊,安裝了此前只供高級攝像機使用的雙原生感光度系統,從而讓GH5s可無需依靠擴展設備便實現手動切換ISO 160-800和ISO 800-51200的兩檔原生感光度;對焦系統同樣針對低照度環境進行了優化,將暗部對焦的檢測區間擴大到-5EV,從而實現較暗場景下的精準對焦。毫無疑問,上面所有這些變化都是為了讓GH5s成功變身為一台專門為視頻拍攝、特別是低照度環境下視頻拍攝所服務的無反相機,它的直接競爭目標無疑是索尼的A7S系列。從功能上看,GH5s不僅繼承了GH5上所有與視頻拍攝有關的優質特性,它更是目前全球唯一可以在Cinema 4K(4096x2160)模式下實現60p/50p視頻錄製的無反相機,而GH5在Cinema 4K模式下只能實現24p視頻錄製,從這一點來看它已經成為該領域的領跑者。

數碼相機入門 重要表格更新及新品瀏覽 [2018-03] [劉恩惠]

松下 LUMIX DC-GH5s 無反相機

富士也在做進一步細分市場的工作,它們的成果是為自己的X無反相機又增加了子系列——X-H,從而形成了由X-Pro、X-E、X-A、X-H、X-T構成的新體系,其中前三個子系列為仿旁軸造型,後兩個子系列為仿單反造型。X-H系列的開山之作X-H1是富士歷史上第一款內置防抖功能的無反相機,同時使用了新的快門減震機制和輕觸式快門按鈕,提升了自動對焦模塊的性能,增加了Cinema 4K(4096x2160)/24p視頻拍攝以及一個適用於視頻拍攝並模擬電影膠片的輸出「ETERNA」模式。在核心電子部件方面,X-H1與X-T2並沒有太大的差異,兩者使用的均為第三代X-Trans CMOS和X-Processor Pro處理器,但X-H1的機身無疑更加符合專業用戶的需求——增加了肩屏、加大了手柄的厚度、採用了更大的電子取景器,思路上顯然借鑒了中畫幅無反GFX50S的設計。綜合起來看,X-H1的市場定位與松下的G9較為接近。

數碼相機入門 重要表格更新及新品瀏覽 [2018-03] [劉恩惠]

富士 X-H1 無反相機

富士還對入門級產品線進行了更新,2018年1月底他們發布了X-A5。與前作X-A3以及X-A20相比,X-A5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引入了感測器相位檢測自動對焦系統,從而改善了AF效率;二是引入了高速攝影、4K連拍和4K視頻錄製功能(但僅支持3840x2160/15p模式下連續拍攝約5分鐘);三是曝光補償撥盤的設置範圍從±3EV擴展到±5EV。與此同時,富士為X-A5配套發布了一顆全新套機鏡頭——XC15-45mm F3.5-5.6 OIS PZ,這是目前富士X系列鏡頭裡唯一可以實現順滑變焦的電動變焦鏡頭,其廣角端等效焦距為23mm、最近對焦距離為5cm,加上其尺寸小巧、重量僅為135克,可以說是一款功能比較全面、特色也比較鮮明的輕量級入門級套機鏡頭。

數碼相機入門 重要表格更新及新品瀏覽 [2018-03] [劉恩惠]

富士 X-A5 無反相機

徠卡也在增加無反新機的研發密度,繼2017年7月推出TL2之後,他們在11月份又發表了一款名為「CL」的新品。這仍然是一款採用2400萬像素APS-C畫幅感測器和Maestro II系列處理器的徠卡相機,使用的卡口標準與TL並無二致,所以對徠卡無反感興趣的朋友們最關心的問題無疑是:TL和CL之間的差別到底體現在哪裡?首先是產品的外形風格上兩者完全不同,CL的機身與徠卡歷史上的螺口相機以及X系列數碼鏡身一體機更為接近;其次是CL內置了EyeRes電子取景器以及一個簡單的肩屏,這兩點是TL機身所不具備的。在性能表現上,TL2和CL幾乎沒有差異,但從機身功能上的差異來看,徠卡對CL的市場定位顯然要高於TL2。CL發布的同時,徠卡還推出了一款Elmarit-TL 18mm f/2.8 ASPH.餅乾鏡頭,其長度僅為20.5毫米,重量不到80克,彌補了徠卡L型卡口鏡頭群里沒有輕薄型定焦鏡頭的不足。

數碼相機入門 重要表格更新及新品瀏覽 [2018-03] [劉恩惠]

徠卡 CL 無反相機(安裝 Elmarit-TL 18mm f/2.8 ASPH.餅乾鏡頭)

製造商=LEICA;型號=LEICA SL (TYP 601);鏡頭=VARIO-ELMARIT-SL 1:2.8-4/24-90 ASPH.;焦距=90毫米;等效焦距=90毫米;光圈=F4.5;測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400;白平衡=自動;對比度=標準;飽和度=標準;銳度=標準;曝光補償=0.0EV;曝光時間=1/160秒;曝光程序=手動模式;場景類型=標準;日期=2017.09.15 14:08:53

從這些無反新品的特質來看,我們會發現一個現象:廠家對於高端機型的重視程度和改進幅度明顯超過低端機型,無論什麼品牌,入門機型的迭代都處於擠藥膏甚至是擠不出牙膏也在更新的狀態。這無疑反映出,在整個相機器材行業不景氣、低端市場完全被手機佔據的大環境下,廠商們似乎都將改善財務報表成績的重任寄托在高端機型上,畢竟高端機能夠帶來更大的利潤。問題在於,如果沒有重大技術變革出現,高端機型的受眾數量和高端機型的銷售成績很難發生根本性的扭轉;而當前整個相機行業相對保守,手機對於相機市場的蠶食也無止步的跡象,未來的形勢仍然不容樂觀。

單反相機 & 鏡身一體機

由於近半年來新發布的單反相機和有看點的鏡身一體機數量都不多,因此我們將它們放在同一頁里。單反方面,佳能在2018年2月底同時推出兩款四位數的入門機型——EOS 1500D和EOS 3000D。時隔兩年之後,再度更新四位數機型合情合理,但一下子發布兩個型號的低端機,恐怕也只有在單反領域品牌號召力超群的佳能還有這個意願並具備這個底氣。EOS 1500D是EOS 1300D的續篇,佳能為它換上了主流的2410萬像素的CMOS,但圖像處理器仍然沿用老邁的Digic 4+,自動對焦、自動測光、快門組件等核心模塊同樣延續之前的配置,連拍速度仍然保持在3張/秒的水平,這些倒都在意料之中。

數碼相機入門 重要表格更新及新品瀏覽 [2018-03] [劉恩惠]

佳能 EOS 1500D 單反相機

但很顯然,佳能並不甘心就此放棄使用了很久的「祖傳」1800萬像素的CMOS,本著「沒有最低、只有更低」的理念,催生出EOS 3000D這樣一個型號。這款佳能入門級數碼單反中最低端的產品,不僅在電子性能上與兩年前的EOS 1300D保持一致,甚至在兩個地方還有所不如:一是在鏡頭卡口連接部分採用了廉價的塑料材質(這大概是有史以來首款採用此類設計的數碼單反相機?),二是重新啟用已消失多年的2.7英寸、23萬點的機背LCD屏;看規格,應該是十年前問世的第一代四位數機型EOS 1000D曾經用過的那塊,實在是令人感動。放眼各大品牌,能夠如此成功清理庫存零件的,佳能大概也可排在老大位置了。截止本文發稿時,EOS 3000D單機身在某知名電商平台的預訂價為2188元,比EOS 1300D單機身現貨的價格要低,大規模上市後想必很快會降入2000元以內。對於這種敢於倒退、不畏吐槽的行為,站在廠商角度唯一合理的解釋是:佳能想把入門數碼單反的油水榨乾到一滴不剩。為此,我不得不在[市售各品牌可換鏡頭數碼相機產品定位表]的定位列中為佳能APS-C畫幅單反再增加一個「超低端」類,用於指向EOS 3000D。問題在於,這種性能指標全面落後、外觀廉價感十足的機型,它的價格優勢究竟能激發多少潛在用戶的消費慾望?答案恐怕不會很樂觀。

數碼相機入門 重要表格更新及新品瀏覽 [2018-03] [劉恩惠]

佳能 EOS 3000D 單反相機

同一個月,賓得發布了他們全畫幅旗艦機型的續作——K-1 Mark II,距離第一代發布也恰好過去兩年時間。新機仍然沿用了K-1上的3640萬像素的全幅CMOS、PRIME IV圖像處理器、SR II五軸防抖系統和SAFOX 12自動對焦模塊,但得益於賓得全新研發的加速器單元,感光度上限得以提升至ISO 819200;另一個主要變化是相機內置的像素偏移解析度系統(藉助防抖系統通過連拍進行高解析度圖像合成)升級到第二代,開啟高解像防抖模式後允許在手持模式下使用,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很實用的改進。由於一代和二代採用完全相同的機身設計,只是內部元器件有些許改動,因此賓得別出心裁地推出了一項創新服務——K-1的老用戶可以選擇花費約550美金(國內報價已確定為國行3000元人民幣、非國行6000元人民幣)對老機進行升級改造,改造後的機器功能和性能將與二代完全一致,包括連拍速度和電池續航張數相比升級前會有輕微下降。雖然K-1 Mark II本身並沒有帶來太多驚喜,但賓得推出這項升級服務還是值得讚賞的。

數碼相機入門 重要表格更新及新品瀏覽 [2018-03] [劉恩惠]

賓得 K-1 Mark II 單反相機

在最近半年時間,尼康沒有任何新的單反機身問世,這似乎令人有些意外。眾所周知,2018年是「冬奧會年」和「世界盃年」,按照2009年10月推出D3S、2012年推出D4、2014年2月推出D4S、2016年1月推出D5的節拍來推算,2017年第四季度或2018年第一季度尼康理應發布新的旗艦機高速數碼單反D5S,為攝影記者提供新一代體育攝影利器,但結果尼康並沒有實際動作。這無疑是目前數碼單反相機技術發展瓶頸最直接的體現,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尼康目前不怎麼好的狀態。

我們按照慣例對與數碼單反有關的表格進行數據更新:

數碼相機入門 重要表格更新及新品瀏覽 [2018-03] [劉恩惠]

市售數碼單反相機的相位式自動對焦模塊主要參數匯總表

數碼相機入門 重要表格更新及新品瀏覽 [2018-03] [劉恩惠]

市售數碼單反相機光學取景器參數匯總表

根據上述新品信息,我們對[市售各品牌可換鏡頭數碼相機產品定位表]進行了更新:

數碼相機入門 重要表格更新及新品瀏覽 [2018-03] [劉恩惠]

市售各品牌可換鏡頭數碼相機產品定位表 [不含已經退市的型號]

鏡身一體機方面,最近半年時間裡幾乎沒有引人注目的新品,只有松下更新了自己的卡片式長焦相機,在2月份推出了LUMIX DMC-ZS100的繼任者LUMIX DC-ZS200(海外型號為TZ220)。新機仍然採用2000萬像素的1英寸感測器,但鏡頭規格發生了變化,從原來的10倍光學變焦(等效焦距25-250mm,最大光圈範圍f/2.8-5.9)增加到了15倍(等效焦距24-356mm,最大光圈範圍f/3.3-6.4),同時松下還升級了自動對焦模塊,具備DFD空間識別技術,從而提高對焦速度;上市售價約799美金。

數碼相機入門 重要表格更新及新品瀏覽 [2018-03] [劉恩惠]

松下 LUMIX DC-ZS200 數碼相機

到這裡,本次更新全部結束。成文時間倉促,如有錯誤和不足請廣大讀者指正。預計下一次《重要表格更新及新品瀏覽》推出時間為2018年10月。

  • [Doc]key=數碼相機入門[/Doc]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碼多 的精彩文章:

Harman/Kardon 哈曼卡頓 INVOKE 智能音箱體驗報告 [Soomal]
谷歌 Google Home Mini 智能音箱 圖集 [Soomal]

TAG:數碼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