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我們的船怎麼能造得更好?這是3位人大代表的答案

我們的船怎麼能造得更好?這是3位人大代表的答案

來源中國軍網

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三位專家共話高質量

解放軍報記者 張新 通訊員 符馬林 馬晨曉

「遼寧艦」出海進行科研試驗和海上訓練。(資料圖)

「大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要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圍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這是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對高質量發展的表述。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意味著發展方式、經濟結構、增長動力的多重轉向,我們將迎來一場深層次全方位的變革升級。這既是一次機遇,也是一場挑戰。

習主席指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把重點放在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上,把實體經濟做實做強做優。習主席這一重要論述,為我國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對於我國船舶製造業來講,高質量發展之路如何走得蹄疾步穩?本期我們邀請來自中船重工集團的3名全國人大代表——大連船舶重工集團董事長劉征、725研究所所長馬玉璞、山海關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高級技師馬加友,共話高質量發展。

從「有沒有」到「好不好」,實現產品由量到質的突圍

大連船舶重工集團董事長劉征。

記者:與過去傳統發展模式相比,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內涵體現在哪些方面?作為軍工企業,如何推進高質量發展在基層落地生根?

劉征:短缺經濟時代,造船廠生意十分火爆,可以說只要造出產品來,就能賣出去。在這種環境下,造船業大多是「速度至上」,大家都想著怎麼擴大規模、打開市場。與以往的傳統發展模式相比,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內涵體現在「兩個轉變」上,就是從速度效益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就是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

今天的中國經濟已經告別了「鋪攤子」模式,開始向「上台階」發展,如果思維方式還跳不出過去「唯增長論」的老套路上,不僅難有出路,還會坐失良機。從上世紀60年代以來,全球100多個中等收入經濟體中只有10多個成功進入高收入經濟體。那些取得成功的國家,正是在經歷高速增長後實現了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高。

馬加友:質量是企業的生命。今天,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踏上了建設世界製造強國的新征程,新時代呼喚工匠精神。老一輩工匠人在艱苦的環境下,打造出令國人振奮的大國重器,挺起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脊樑。我們應該傳承工匠精神,讓這種精神滲入每一件產品、每一道工序,才能實現產品由量到質的突圍,才能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推動「中國製造」走出去。

既要「低頭干」還要「站起來看」,以創新求突破

山海關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高級技師馬加友。

記者:過去一年,我國科技創新成果捷報頻傳,充分展示了科技領域的創新活力和創造偉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撐和根本要求,企業是如何利用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

馬玉璞:創新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以艦船用鋼為例,鋼材強度和厚度要求遠比一般船體要高得多。我國為了研製艦用特種鋼,在合金設計和生產工藝上進行創新,研製出的鋼材不僅強度高,還具有高韌性和耐海水腐蝕性,已經在一些艦艇上成功應用。

馬加友:隨著人工智慧技術快速發展,製造業進行轉型升級,越來越多的創新成果正向造船業成功轉化。作為新時代的工匠,不能只會「低頭干」,還要學會「站起來看」,要了解自己這個領域,乃至整個行業的發展脈絡,力爭實現創新突破。舉個例子,為解決某船舶焊接時出現材料變形的問題,技術人員藉助龐大的資料庫,開展計算攻關,經過上千次模擬平台試驗論證,探索出一種特殊焊接工藝,一舉突破了技術瓶頸。

軍地資源優勢互補,推進高質量發展落地生根

725研究所所長馬玉璞。

記者:這些年,我國在軍民融合發展上取得了豐碩成果。如何發揮好軍民融合對國防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向支撐拉動作用,從而服務於高質量發展?

馬玉璞:與大部分民用產品相比,軍品擁有質量和技術方面的優勢。去年年底,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面貫通。725所負責研製158個雙曲面球型支座,我們將船體結構鋼、非金屬複合材料、腐蝕與防護3種艦船製造技術,成功轉化到民用橋樑建造領域,讓大橋能夠抵禦16級颱風、8級地震以及30萬噸巨輪撞擊。軍工企業參與建造民用大橋,是軍民融合領域一次有益的實踐。在這項「世紀工程」中,諸多軍工領域專家集思廣益、艱苦攻關,書寫了軍工人的時代擔當。

劉征:我們要用好社會主義制度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快速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我國某型艦建造時,參與研製的專家和企業涵蓋各個領域,僅用幾個月時間,就完成了通常情況下數倍的工作量。上艦安裝的上萬台設備,由1000餘家科研院所協同完成,施工建造時,上萬名科學家、工程師和工人晝夜奮戰,集全國之力,高質高效地完成建造任務。經過幾十年發展,軍工企業擁有豐富的產業實力,如同巨大的犀牛,民企應該像犀牛鳥依附犀牛一樣,把自身優勢特徵發揮出來,與軍工企業實現優勢互補,從而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匆匆而過的那些年裡,始終有你們的身影
他是鄭耀先式的英雄,曾孤身潛伏在敵人心臟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