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翻爛《牛津詞典》又背熟語法的學生,為何還「會錯意」?

翻爛《牛津詞典》又背熟語法的學生,為何還「會錯意」?

師訓君評

相信很多老師對語法、辭彙和語音已經比較熟悉了,但是語篇到底是什麼呢?它在我們使用的語言體系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對我們語言教學又有什麼樣的意義呢?今天我們就來科普下Discourse(語篇)是什麼。

建議閱讀時間:3分鐘

學習一門語言或者教學一門語言就要了解語言的分支,這就是所謂的語言體系,而這樣的劃分常常要求我們把「語言」這個大的板塊不停地做切分,通常來說,我們把語言的體系劃分為:Grammar(語法),Lexis(辭彙)Pronunciation(語音)還有今天我們要講的Discourse(語篇)。

兩個「語言誤讀」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發生在我剛剛開始當老師的時候。

有一次講公開課,是一節聽力課。選擇的聽力材料是一個烹飪節目,有一個廚師來當場製作義大利面,因為是Elementary的內容,所以聽力材料並不是很難。

在準備這節課的時候,我因為時間倉促,並沒有聽錄音,直接拿著錄音稿準備課程的任務。當時有一個問題是「Does the host like the spaghetti?」我在查閱錄音稿的時候發現主持人在品嘗義大利面之後用的文字是「it』s delicious.」所以這道題我的答案我就默認為是肯定的。

結果在正式行課的時候,播放錄音的時候,我才發現,「It』s delicious」這句話,主持人是用非常有難言之隱和尷尬的語氣和語調說出來的。所以這道題的答案明顯是否定的,而學員也對這道題產生了很嚴重的誤解。

第二個故事發生在1938年的美國。

萬聖節的清晨,美國陷入一片驚慌,市民紛紛打電話給警察局和軍隊。原因是在前一晚,年輕的Orson Wells在電台演出了改編自H.G. Wells的科幻小說《The War of the Worlds》的廣播劇。在節目里,年輕的Orson繪聲繪色地描述了火星人襲擊美國新澤西的科幻故事,而當時的美國觀眾在收聽之後信以為真,開始瘋狂求助。

「語言誤讀」的原因

如果我們把語言單純地分為語法(句子如何組成和單詞如何組成)、辭彙還有語音這三種元素之外,我們會發現還有一種因素會影響語言的含義,這種因素不是簡單的「這個單詞什麼意思」或者「這個句子什麼意思」,而是文字和句子聚合在一起的使用關係,可以說是一種句子背後的含義(Beyond the sentence),而這就是我們說的Discourse —語篇

在上面的第一個故事裡面,語言教學中,教師忽視了語言文字含義以外的因素—— 語言在使用時候話語人的表情和語氣。

而在第二個故事裡面,收聽廣播的觀眾沒有弄清楚新聞和戲劇的區別,這是一種文體框架的區別。

這些區別和因素都可以看做是Discourse的特徵,都對文字的含義有很大的影響,研究這些語篇的特徵就成了語言學中的一個重要分支 — Discourse analysis。

定義與特徵

對於「什麼是Discourse」,Scott Thornbury有過一個比較籠統的定義— 「Any spoken or written text.」換句話來說,所謂的語篇就是大於句子的語言單位而所謂的Text就是一種我們溝通使用的文本(Language in use),我們使用語言的方法,代表了人類對生活的理解,這種含義和理解是高於辭彙,句型或者從句的,它集合以上所有語言單位使用的場景和我們使用語言的方法。

既然語篇就是所謂的Text,那麼我們來看看Text的特徵有些什麼?

下面有7個「語言現象」,請大家仔細看看,然後思考下,你覺得哪些可能是Text,也就是語篇(Discourse)?

(文段1和文段2)

首先,我們來看看第1段第2段文字,閱讀後能很快判斷兩者的具體文體。

第一段文字是某種飲品的包裝上的使用說明,第二段文字是比較容易辨認的信件。從文字的含義上來看,兩段文字也很好理解。單個的單詞能服務於整段文字的表達,並且之間能有緊密的邏輯聯繫。

最後我們從文字的合理性上看,兩段文字都包含開頭,中段和結尾,承載相應的信息,第一段文字出現被動語態,感覺語言較為正式,而第二段文字有一個非正式的語言錯誤 ——「sendingme」,暗示文字本身並非那麼正式,因為是一封簡單的email。

因此前兩段文字是合格的文體,而其它五段文字就並非如此了。

(文段3和4)

第3段文字沒有粘合性:字與字,句與句之間沒有連接在一起;第4段文字感覺是寫出來為了某種語法教學意圖的(一般現在時),但是和第1和第2段文字不同,我們很難認定它的特定文體,而且這段文字本身承載的信息好像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溝通意圖(Communicative purpose)。

(文段5,6,和7)

第5段文字完全是一段「天書」:沒有具體的含義,而且很難想像有一個什麼與之承接的上下文可以使它變得有意義;第6段感覺是一個什麼玩味性質的兒歌之類的,但是又不具備兒歌文體的實際含義,因為本身的詞語似乎不承載具體的信息;最後一段文字可能具備成為Text的條件,但是具體要看它處於什麼樣的情況和上下文去使用,目前獨立看來,是不具備成為語篇條件的。

小結

總結以上的內容,成為語篇的關鍵因素是:

承載信息(Well-informed)

文字連接(Cohesive)

言之成理(Coherent)

傳遞信息,有溝通意圖 Communicative)

有可以被認定的問題(Recognized text type)

在使用場景中是適宜的(Appropriate in the context)

希望大家通過今天的閱讀能理解什麼是Discourse, 以後繼續給大家介紹什麼是語篇分析以及Written discourse和spoken discourse對我們教學的影響。

祝大家每天都有收穫!

註:本期內容部分插圖來自奧黛麗赫本主演的電影《窈窕淑女》。講述了賣花女被語言學教授Higgins改造成優雅貴婦的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東方師訓講堂 的精彩文章:

和家長溝通,就靠這5個原則

TAG:新東方師訓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