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汪曾祺短篇《釣魚的醫生》:這樣淡泊名利的人,越來越少了

汪曾祺短篇《釣魚的醫生》:這樣淡泊名利的人,越來越少了

汪曾祺短篇《釣魚的醫生》:這樣淡泊名利的人,越來越少了

讀汪曾祺的短篇《釣魚的醫生》,我彷彿看到了汪先生面色祥和,平心靜氣,在娓娓而談著,而他筆下那位釣魚的醫生王淡人先生,則讓我又喜歡,又感動。

他的名字「人淡如菊」,而他的為人則一如其名;也喜歡他庭院里的對聯「一庭春雨瓢兒菜,滿架秋風扁豆花」;我喜歡他那特別的釣魚吃魚方式,一個白泥小灰爐子,一口小鍋,佐料齊全的提盒,還有一瓶酒,他釣魚的方法很特別,吃魚就更特別,釣上魚來,刮鱗洗凈,「就手就放到鍋里」,這種魚叫做「起水鮮」;我喜歡他平淡地釣魚,平淡地種花,平淡地看病。

他做過的兩件傻事,拿命換匾,拿己物換他人命,尤其面對所做的一切,他只是一笑而過;這樣的生活態度,淡泊名利,本分做人,特別是在那個人心浮躁、物慾橫流的時代里,能有這份淡泊和從容,就更顯珍貴;而他懷揣善良,心有他人,不求利益,不求聞達,心存恬靜和祥和。

一個鄉間醫生,懸壺濟世,淡泊名利,有些時候,鄉親們的一些生瘡長癤子的小病症,是不好意思多收錢的,——那時還沒有挂號收費這一說。而且本地規矩,熟人看病,很少當下交款,都得要等「三節算賬」,——端午、中秋。過年。忘倒不會忘的,多少可就「各憑良心」了。

有的也許為了高雅,其實為了省錢,不送現錢,卻送來一些華而不實的禮物:批把、扇子、月餅、蓮蓬、天竺果子、臘梅花。鄉下來人看病,一般倒是當時付酬,但常常不是現鈔,或是二十個雞蛋、或一升芝麻、或一隻雞、或半布袋鵪鶉!遇有實在困難,什麼也拿不出來的,就由病人的兒女趴下來磕一個頭。

王淡人看看病人身上蓋著的破被,鼻子一酸,就不但診費免收,連葯錢也白送了。王淡人家吃飯不致斷頓,——吃扁豆。瓢菜、小魚、糙米——和炸鵪鶉!穿衣可就很緊了。淡人夫婦,十多年沒添置過衣裳。只有兒子女兒一年一年長高,不得不給他們換換季。

看看,就是這樣的一個人。而他對於朋友又如何呢?汪炳之是他的朋友,落魄後三餐不繼,一名不文,然而破船偏遇頂頭風,汪炳又患了「搭背」;於是,王淡人把江炳留在家裡住,「管吃、管喝,還管他抽鴉片」,他甚至「把王談人留著配藥的一塊雲土抽去了一半」,把「王淡人祖上傳下來的麝香、冰片也為他用去了三分之一」。

為什麼如此厚遇他,因為「汪炳是和他小時候一塊掏蛐蛐,放風箏的朋友」,正所謂「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這裡表現了王淡人先生的高貴不俗和不忘舊情。

王淡人就是這樣,給人看病,看「男女內外大小方脈」,做傻事,每天釣魚。一庭春雨,滿架秋風。

汪曾祺短篇《釣魚的醫生》:這樣淡泊名利的人,越來越少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的精彩文章:

《紫電青霜》:諸葛青雲以此成名,辭職專業寫書,古龍曾為他代筆
《天龍八部》蕭峰是如假包換的契丹人,大遼國滅亡後契丹人去了哪裡?

TAG: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