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懂得一點不比你少
人生就是如此,你以為已經從一個漩渦逃離,其實另外一個漩渦就在你的腳下。用力蹬一腳,就進去了。所以,不需要對生活太用力,心會帶著我們去該去的地方。——龍應台《目送》
「並不是每個小孩都看到過媽媽流淚吧?」好朋友Kathy見面第一句話,便把我問倒了。
我在約定的時間來到那間我們的茶社,從窗外看到略顯憔悴的Kathy,思緒瞬間回到那段芳華歲月。
我和Kathy大學時一個宿舍,那個時候我們都很羨慕她,她是美麗的學霸。立志讀研讀博不結婚不生孩子。可誰知剛一畢業,第一個傳出了她結婚的消息,一轉眼就掛上了奶瓶。
婚後幾年她過得不輕鬆,婆媳同處一個屋檐下,老公對婆婆言聽計從,婆媳之間矛盾糾葛不斷升級。最近,老公經常是半夜喝得酩酊大醉,帶著一身酒氣倒頭就睡。自己白天工作晚上還要照顧孩子。眼看著娃一天大似一天,她想等娃大一些可能就熬出頭了,到時候和婆婆分開住,矛盾自然會少了許多。可誰知,婆媳還沒有分家,夫妻就開始進入了七年之癢。和老公過得不冷不熱,和婆婆過得倒是熱火朝天。大概是壓抑的日子過久了,脆弱的靈魂被逼得無路可逃,天天處在淚崩的邊緣。
「我覺得對不住孩子,那天和他爸爸在樓下大吵了一架,進屋看到背對著我,正在玩橡皮泥的孩子,強忍著眼淚,與孩子目光相對的一刻忍不住淚如雨下。」孩子抱住我問:「媽媽,你傷心了嗎?你哭了嗎?」「沒有,媽媽不是傷心,沒哭」
我很理解Kathy,她不希望孩子看到自己軟弱的一面,不希望自己的壞情緒影響到孩子,任何問題都自己來承擔,但她這樣的回答會讓孩子陷入困擾中。幼小的她會問自己,為什麼明明看到的是眼淚,媽媽卻說沒有傷心沒有流淚呢?其實,媽媽的好意反而不利於讓孩子發展出合理並且完整的認知。
我建議Kathy,與其隱藏自己的感受,不如拿出來與孩子分享。你可以告訴孩子,媽媽確實很傷心,謝謝你關心媽媽。並且讓孩子知道,生活中遇到各種坎坷在所難免,我們要積極的去面對,去尋找希望,想辦法解決問題。哭過之後對著鏡子笑一笑,抖掉一身塵土,繼續出發。
當你與孩子坦誠的聊天,孩子才能夠會體會到,眼前的這個媽媽是真實的,她離我很近,她也會有不開心,會流淚。而不是媽媽努力掩飾自己的壞情緒,將孩子推得遠遠的,隔離自己與孩子的情感。
引導孩子正確理解媽媽的眼淚,讓她看到眼淚只是短暫的發泄,哭過之後還會有晴天,生活仍舊充滿希望。在孩子面前充分表達自我,可以教會孩子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聊過之後,Kathy的心情放鬆了許多,眉毛也舒展開了。她笑一笑說,那天,寶貝告訴我:媽媽,如果你不哭了,我就多給你一塊橡皮泥。


TAG:慢慢成長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