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伯利亞萬里長征:捷克軍團在俄國

西伯利亞萬里長征:捷克軍團在俄國

原標題:西伯利亞萬里長征:捷克軍團在俄國


(本文首發於網易歷史欄目,禁止轉載)


1915924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滾滾洪流中,奧匈帝國陸軍第91步兵團的一名士兵不幸被俄軍俘虜。他不是個出色的軍人,因為他心臟有問題,還患有風濕病。不過他也曾獲得過一枚嘉獎英勇表現的銀質勳章。


在條件惡劣的俄國戰俘營里,他染上了傷寒。不過吉人自有天相,他熬了過來。19166月,有人來到戰俘營,尋找會說捷克語的人。他報了名。


他被招募到俄國陸軍旗下的捷克斯洛伐克步兵旅,這個旅的官兵都是捷克斯洛伐克人,其中不少是和他一樣的戰俘。

就這樣,這個到目前為止還默默無聞的小兵,與20世紀歐洲史和捷克斯洛伐克民族國家建立的大事件發生了聯繫。他所在的這個旅,很快將以「捷克軍團」的稱號揚名天下。


獨立的夢想


大致相當於今天捷克共和國和斯洛伐克共和國的地域,大約7世紀開始就是西斯拉夫人的家園。950年,神聖羅馬皇帝奧托一世(奧託大帝)打敗捷克人的波西米亞王國,從此波西米亞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附庸。而隨著帝國中央力量的衰弱,皇帝逐漸變成只是象徵性的共主,波西米亞王國實際上是帝國框架下的一個獨立國家。10世紀起,今天的斯洛伐克土地則成為匈牙利王國的一部分。


13561357年,神聖羅馬皇帝查理四世在紐倫堡召開帝國議會,最後頒布了《黃金詔書》,明確規定了神聖羅馬帝國的政體和皇帝選舉規則,設立了七個選帝侯(即享有皇帝選舉權的大貴族,他們本事是實力較強的諸侯,同時選票常常能給他們換來很大的利益),波西米亞國王就是七大選帝侯之一。


1526年,奧斯曼帝國入侵匈牙利,在當年829日的第一次摩哈赤(Mohács)戰役中大敗匈軍。匈牙利國王拉約什二世(同時也是波西米亞國王)戰敗身死。他沒有子嗣,於是按照之前的安排,他的姐夫神聖羅馬皇帝斐迪南一世(屬於哈布斯堡家族)入主匈牙利和波西米亞。從此,一直到19181028日,捷克斯洛伐克土地一直由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統治。


歷史上,在捷克斯洛伐克曾多次掀起反對神聖羅馬皇帝和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鬥爭,比如15世紀上半葉捷克民族英雄揚·傑式卡領導的胡斯起義。1618年波西米亞人反抗哈布斯堡家族的「布拉格擲出窗外事件」甚至成為三十年戰爭的導火索。但是這兩次,捷克人的獨立運動都被哈布斯堡家族殘酷地鎮壓了下去。



獨眼的捷克民族英雄揚?傑式卡


到了19世紀上半葉,和歐洲其他很多民族一樣,捷克斯洛伐克興起了民族主義。1848年全歐的革命浪潮中,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都揭竿而起,反抗哈布斯堡統治,但再次被鎮壓下去。19世紀末,捷克斯洛伐克民族主義在文學、藝術和思想層面風起雲湧。布拉格的哲學教授托馬斯·加里格·馬薩里克(Tomá? Garrigue Masaryk)就是捷克斯洛伐克民族主義運動的主要領袖之一。他後來成為獨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的第一任總統。


托馬斯?加里格?馬薩里克


馬薩里克原本希望將奧匈帝國改革為民主化的邦聯國家,但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他已經得出結論,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最好的前途是脫離奧匈帝國獨立。而要想達成這個目標,奧匈帝國必須戰敗。


與他英雄所見略同的捷克斯洛伐克人很多,包括愛德華·貝奈斯(Edvard Bene?,後成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的第二任總統)和米蘭·雷斯提斯拉夫·什特凡尼克(Milan Rastislav ?tefánik,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第一任陸軍部長,一戰期間是法軍的一位將軍,同時還是一位頗有成就的天文學家)。這些高級知識分子將成為捷克斯洛伐克的國父。馬薩里克更是常被譽為捷克斯洛伐克的喬治·華盛頓。



愛德華?貝奈斯



穿著法軍制服的米蘭?雷斯提斯拉夫?什特凡尼克


一戰爆發之後,馬薩里克流亡西歐和美國,團結並領導捷克斯洛伐克僑民,尤其是他們形形色色的民族主義組織,組建了捷克斯洛伐克民族委員會(CzechoslovakNational Council),並19151118日向奧匈帝國宣戰。委員會在戰時的使命,就是積極配合協約國打贏戰爭,壯大自己的地位,爭取獨立。


馬薩里克等人在西歐與美國的一項重要活動,就是將這些國家的捷克斯洛伐克僑民組成武裝力量,為協約國效力。在法軍和意軍中,都有所謂「捷克斯洛伐克軍團」,但發揮作用最大、對捷克斯洛伐克獨立建國貢獻最大的,要數在俄國的捷克斯洛伐克軍團(大部分官兵是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約佔8%。下文簡稱「捷克軍團」)。在俄的捷克軍團沿著西伯利亞鐵路的萬里長征,更是軍事史上的一大奇觀。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東線戰場

1914年,大約有7萬捷克斯洛伐克僑民生活在俄羅斯帝國境內,大多聚居在烏克蘭西部。早在191484日(也就是戰爭爆發的一周之後),捷克斯洛伐克僑民就向沙皇政府申請組建一支捷克斯洛伐克志願者部隊,並很快得到首肯。


一個捷克營(?eská dru?inaDru?ina,字面意思為「王室侍從隊伍」)於814日在基輔軍區正式成立,約有700名志願者,其中有幾個人,比如斯坦尼斯拉夫·切切克(Stanislav?e?ek後來成為著名的軍官。


928日,波西米亞主保聖人瓦茨拉夫(Saint Wenceslaus)的瞻禮日,捷克營在基輔向自己的新軍旗宣誓。這面軍旗的一面是俄國三色旗,另一面的中央是聖瓦茨拉夫的冠冕,後來四角加上了波西米亞(左上)、斯洛伐克(右上)、西里西亞(右下)和摩拉維亞(左下)的紋章。這四個地區都是歷史上捷克斯洛伐克人生活的土地。


捷克營於191410月投入作戰,隸屬於俄軍第三集團軍。這些捷克斯洛伐克士兵執行了一些特殊任務,比如偵查、審訊俘虜和顛覆敵軍(主要是針對奧匈帝國軍中的捷克斯洛伐克單位)等。19168月起,該營還在羅馬尼亞前線作戰。捷克斯洛伐克士兵其實承擔了很大的風險,因為他們一旦被俘,不會享受戰俘待遇,而會被奧匈帝國定性為逃兵和叛國者,會被當即處死。


從一開始,在俄的捷克斯洛伐克僑民就希望把這個營擴充為真正強大的部隊。但兵員從哪裡來?僅靠在俄的捷克斯洛伐克僑民,肯定是不夠的。他們必須招募俄國戰俘營內的捷克斯洛伐克戰俘。1914年末,俄軍高層批准他們從戰俘營招募人員,但幾周後又收回成命,因為俄國政府的一些勢力反對這種構想。雖然捷克斯洛伐克僑民一直為此奔走,但直到1917年夏季(此時沙皇已被推翻,統治俄國的臨時政府繼續配合英法對德奧作戰),俄國政府才允許他們招募戰俘。不過,在此之前,捷克斯洛伐克人也繞過俄國政府的禁令,吸收了一些戰俘。


所以在19141917年間,俄軍中的捷克斯洛伐克部隊發展很慢。1916年秋季,捷克營擴充為第1「揚·胡斯」步兵團(2個營)。揚·胡斯(Jan Hus,約1369 1415)是捷克的宗教改革家和思想家,是宗教改革的先驅,被天主教會處死。他是捷克民族主義的一面旗幟。


同年又組建了第2「波傑布拉德的伊日」步兵團。波傑布拉德的伊日(14201471)是歷史上的一位波西米亞國王。隨後原屬俄軍第47軍塞爾維亞師的數百名捷克斯洛伐克人(包括後來揚名的拉多拉·蓋達)也於19173月與同胞會合,組成了第3「揚·傑式卡」步兵團。這三個團組成了捷克斯洛伐克步兵旅。


同樣在19173月,內外交困的沙皇政府崩潰,二月革命爆發,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繼而統治俄國的新政府是自由主義者與社會主義者的政治聯盟:俄國臨時政府。對在俄國的捷克斯洛伐克人來說,這是一個危險而動蕩的過渡時期,前途懸而未決。


5月,馬薩里克從英國來到彼得格勒(就是以前的聖彼得堡),受到協約國軍事代表團的熱烈歡迎,被確認為在俄的捷克斯洛伐克人的政治和軍事領導人。隨後在基輔,他主持了捷克斯洛伐克僑民的大會,展示了他預想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的地圖,並告訴大家,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支持他們的獨立建國計劃。這對大家是莫大的鼓舞。


6月,捷克斯洛伐克步兵旅轉往西南戰線,隸屬於俄軍第十一集團軍。俄國臨時政府的新任陸軍部長亞歷山大·克倫斯基命令在7月初發動一場大規模攻勢。儘管此時民眾渴望和平,俄軍士氣低落,而且軍內的布爾什維克黨分子進行失敗主義的宣傳,但克倫斯基還是希望履行對協約國盟友的義務,並通過一場勝利來爭取民眾支持和恢復軍隊士氣。這場「克倫斯基攻勢」是俄軍在一戰中的最後一次攻勢,目標是利沃夫。其間,俄軍先小勝後大敗,一潰千里,導致臨時政府的威望更加受到打擊,布爾什維克黨起義的風險越來越大。

在克倫斯基攻勢及其後續作戰中,捷克斯洛伐克步兵旅(約7000人)表現不錯,在茲博羅夫(Zborov,在烏克蘭西部)戰役中佔領了奧軍陣地,俘敵3300人,繳獲20門火炮,己方傷亡800多人。這是他們第一次作為一個整體來作戰。雖然他們的裝備和訓練不足,但士氣極其高漲。



捷克共和國境內的茲博羅夫戰役紀念碑



烏克蘭境內的茲博羅夫戰役捷克軍團陣亡將士墓地


看到捷克斯洛伐克人能征善戰,俄國臨時政府終於同意捷克斯洛伐克民族委員會的領導人,允許他們吸收戰俘、大規模擴充。於是,這年夏天,捷克斯洛伐克步兵旅組建了第4「大普洛科普」步兵團。大普洛科普(Prokop the Great,約1380 1434)是捷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胡斯起義中的民族英雄。該旅也更名為第1「胡斯」師。大量志願者湧入,於是在8月組建了第2師,下轄第5「布拉格T.G.馬薩里克」團、第6「哈納吉」團、第7「塔特朗斯基」團和第8「西里西亞」團。這兩個師組成了一個軍,也就是一般所說的捷克軍團。除了兩個師之外,軍團還有一些騎兵偵察單位(後來改編成兩個騎兵團)、一個突擊營、兩個預備團、兩個炮兵旅和一個迫擊炮單位。於是全軍兵力到1918年初增長到4萬人。



捷克軍團的徽章


與此同時,捷克斯洛伐克人在戰場上抵抗奧匈帝國的消息第一次傳到了奧匈帝國境內,讓他們在帝國揚名。帝國高層也更加懷疑自己軍中捷克斯洛伐克人的忠誠度。1938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雲之下,捷克人拍攝了電影《茲博羅夫》,以弘揚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


布爾什維克黨統治下的俄國

191711月,布爾什維克黨奪權成功,隨後與德奧和談。捷克軍團處境尷尬,蘇俄不願意用他們繼續在東線作戰,他們也很難轉往西線。托馬斯·馬薩里克於這年初來到俄國,為了繼續與德奧作戰,計劃讓捷克軍團轉移到西線,為英法效力。但俄國的大部分港口被封鎖,他們原想從阿爾漢格爾斯克乘船去法國,然而蘇俄政府在德國的強烈壓力下,不准他們走這條路。捷克斯洛伐克人只能向東進入西伯利亞,希望一直到海參崴,然後乘船去歐洲。


19182月,布爾什維克黨同意允許捷克軍團借道。於是捷克軍團準備踏上去海參崴的近1萬公里征程。


但在218日,德軍為了迫使蘇俄政府接受苛刻的和談條件,在東線發動了「拳擊行動」(Operation Faustschlag)。這是一戰東線的最後一場大戰役。俄軍慘敗,德軍一周就前進了150公里,幾乎沒有遇到什麼抵抗,一口氣達到距離彼得格勒不到100英里的地方,迫使蘇俄遷都到莫斯科。33日,列寧接受了德國的苛刻條件,簽署《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條約》,俄國喪失了大片領土,包括烏克蘭。


8日,德軍逼近烏克蘭北部城鎮巴赫馬奇(Bakhmach,捷克軍團的部分單位就駐紮在這裡。他們一旦被德軍俘虜,就會被當作奧匈帝國的叛國者而被處死,所以捷克軍團拚死抵抗,最後與德軍談判達成停火,軍團得以乘火車向東撤往車裡雅賓斯克(Chelyabinsk)。巴赫馬奇戰役與茲博羅夫戰役一樣,成為捷克斯洛伐克人抵抗運動的象徵。



巴赫馬奇戰役的紀念銘牌


同時捷克斯洛伐克民族委員會的領導人繼續與蘇俄政府談判,以敲定軍團撤退的細節。325日,雙方簽訂奔薩(Penza)協定,規定捷克軍團交出大部分武器,以換取安全通行去海參崴的權利。但是雙方互不信任,氣氛越來越緊張。馬薩里克命令捷克軍團在俄國內戰中保持中立,但布爾什維克黨還是相信捷克軍團會加入反革命力量。而另一方面,在蘇俄領導下的捷克斯洛伐克裔共產黨員在試圖顛覆和控制捷克軍團,這讓軍團官兵非常厭惡和反感。軍團還懷疑蘇俄在德奧的壓力下,企圖阻滯軍團向海參崴的撤退。


19185月,捷克軍團在西伯利亞鐵路沿線的撤退進展緩慢,因為鐵路狀態糟糕(本身基礎設施比較差,同時根據《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條約》,蘇俄還在將德國、奧地利、匈牙利戰俘從西伯利亞送回國,鐵路超負荷運作),火車頭奇缺,並且不斷在途中與當地蘇俄當局發生摩擦,需要經常談判。


捷克軍團在東進過程中,經常遇到向西去的德奧匈戰俘(也包括捷克斯洛伐克人),這些戰俘將會回國並繼續在德奧軍隊服役,這是捷克軍團不願意看到的。514日,在車裡雅賓斯克車站,向東去的捷克軍團與向西回國的匈牙利戰俘發生衝突。一名匈牙利戰俘(也有說法是捷克人)向軍團士兵投擲石塊(也有說法是鐵塊),打傷一人。軍團士兵開槍將他打死。


隨後當地的蘇俄政權逮捕了一些軍團士兵,準備將其處決。軍團官兵衝擊火車站,營救了自己的戰友,隨後佔領了車裡雅賓斯克城。這導致蘇聯軍事人民委員列夫·托洛茨基命令將捷克軍團人員全部繳械並將其逮捕。托洛茨基此舉也是受到了德國的壓力,因為德國當然不希望看到這群捷克斯洛伐克人再出現在戰場上。

在幾天後的談判中,儘管捷克斯洛伐克民族委員會希望息事寧人,但軍團士兵拒絕交出武器,與布爾什維克黨正式決裂,並奪回了自己先前交出的武器,於5月最後幾天在西伯利亞鐵路沿線與紅軍發生武裝衝突。所謂的「捷克軍團反叛」就這樣開始了。


蘇俄內戰,漫漫回鄉路


5月和6月,西伯利亞鐵路全線不少地方都爆發了這樣的衝突,捷克軍團一邊向東前進,一邊佔領他們途中的城市。裝甲列車在這樣的戰鬥中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與此同時,白軍推翻了彼得巴甫洛夫斯克(Petropavlovsk和鄂木斯克(Omsk的蘇俄政權。一個月內,白軍就在捷克軍團的協助下控制了從貝加爾湖到烏拉爾山區之間西伯利亞鐵路的大部分地段。



俄國境內,捷克軍團的裝甲列車


5月底,米哈伊爾·迪捷里赫斯(MikhailDiterikhs1874,1937,俄國軍人,為白軍效力,一度擔任捷克軍團的參謀長將軍領導下的軍團先頭部隊抵達了海參崴,並推翻了當地的蘇俄政權。66日,軍團宣布海參崴為協約國的保護領地。隨後,軍團的一些單位從海參崴沿鐵路返回西方,以援助正在向東撤退的戰友。在針對羽翼初生的紅軍的戰鬥早期,訓練有素的捷克軍團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勝利者。



1918年,捷克軍團在海參崴


7月中旬,捷克軍團已經控制了從薩馬拉Samara)到伊爾庫茨克Irkutsk)的鐵路。到9月,白軍和捷克軍團肅清了整個鐵路沿線的紅軍,並佔領了西伯利亞大部分大城市,包括葉卡捷琳堡。末代沙皇一家曾被拘押於此,但已經在不到一周之前被處決。


1918年,捷克軍團在葉卡捷琳堡


德國在與布爾什維克黨簽訂和約之後,就將大部分東線兵力調往西線,對西方協約國軍隊造成很大壓力。英法支持捷克軍團的作戰,希望藉此重建反德的東線戰場。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原本不願意干預俄國內戰,但在國內外壓力之下同意支持捷克軍團從西伯利亞撤退。


19187月初,威爾遜呼籲美國和日本出兵,援救當時被困在外貝加爾山脈(Transbaikal的捷克軍團部分單位。但美國和日本軍隊在海參崴登陸時,捷克軍團已經佔領了那裡,並歡迎他們。協約國繼續出兵干預西伯利亞,到1918年秋季,已經有7萬日軍、829英軍、1400意軍、5002美軍和107法軍(越南人)在西伯利亞作戰。此時也有不少俄羅斯和哥薩克軍閥佔山為王,反對蘇俄。而外國干涉軍有時會支持這些反蘇力量。


捷克軍團在西伯利亞發揮出的戰鬥力,以及他們堅持不懈地為協約國效力的責任擔當,讓許多協約國政治家肅然起敬,他們開始認真考慮支持建立一個獨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國家。在捷克軍團於1918年夏季屢戰屢勝的同時,捷克斯洛伐克民族委員會也得到了越來越多協約國政府的承認,漸漸獲得了捷克斯洛伐克臨時政府的地位。


捷克軍團與蘇俄撕破臉皮之後,開始與形形色色的反蘇力量合作。其中最重要的是薩馬拉的「制憲會議成員委員會」(Komuch)和鄂木斯克的「西伯利亞臨時政府」。在捷克軍團的幫助下,Komuch的「人民解放軍」打了不少勝仗,佔領了喀山,並於191885日奪取帝俄的儲備黃金。


同樣,在捷克軍團的壓力下,西伯利亞的多支反蘇勢力於19189月開會,組建了一個「全俄臨時政府」,至少是表面上團結起來,一致對抗蘇俄。


捷克軍團第1師的師長斯坦尼斯拉夫·切切克曾說:「我們的隊伍是協約國聯軍的前衛,我們的唯一目標是與俄國人和我們的盟友合作,在俄國重建反德戰線。」



斯坦尼斯拉夫?切切克


大撤退

但到了1918年秋季,隨著托洛茨基改組紅軍的努力生效,紅軍戰鬥力越來越強(910日佔領喀山,一個月後佔領薩馬拉),以及1028日捷克斯洛伐克成功獨立建國,捷克軍團士兵思鄉心切,希望安全回家。軍團的兵力在最高峰時有6萬多,但隨後就無法吸納戰俘以補充兵力,並且協約國也沒有大規模出兵來幫助他們,這都讓他們失望。所以,他們的鬥志迅速衰落。


與此同時,當地民眾對捷克軍團持冷漠的態度,工人群眾支持布爾什維克黨,而白軍和捷克軍團的表現有時非常殘忍,招致民憤。


1118日,鄂木斯克發生政變,全俄臨時政府被推翻,亞歷山大·高爾察克將軍建立了在白色西伯利亞的獨裁統治。捷克軍團有些官兵投奔了他,但軍團本身與他保持一定距離,大部分軍團官兵更加渴望脫離俄國、回到家鄉。


1918年冬,捷克軍團守衛著西伯利亞鐵路,抵抗紅軍游擊隊的襲擊。在波蘭人、羅馬尼亞人和南斯拉夫戰俘組成的部隊的配合下,捷克軍團保護了高爾察克政府唯一一條補給線,即西伯利亞鐵路。


1919227日,揚·西羅維(Jan Syrovy,捷克軍團總司令)宣布新西伯利亞城(Novonikolaevsk)和伊爾庫茨克之間的西伯利亞鐵路為「捷克斯洛伐克戰區」,不準白軍使用鐵路。



捷克軍團總司令揚?西羅維,獨眼將軍,被人與同樣獨眼的民族英雄揚?傑式卡聯繫起來


1919年夏秋,高爾察克軍隊在紅軍打擊下節節敗退。1114日,紅軍佔領高爾察克政權的首都鄂木斯克。白軍和難民沿著西伯利亞鐵路向東撤退。一系列農民起義和騷亂使得白軍後方更加混亂。捷克軍團心力交瘁,只想著回家,不願蒙受更多傷亡,於是宣布中立,也沒有去鎮壓各種騷亂。


與此同時,高爾察克的火車(還運載著從喀山奪來的帝俄儲備黃金)在下烏金斯克(Nizhneudinsk附近的鐵路被困,他的衛兵都拋棄了他。協約國代表命令捷克軍團護送高爾察克到海參崴。但沿途捷克軍團不斷遭到紅軍攻擊,於是捷克軍團的指揮官莫里斯·雅南(Maurice Janin,法國將軍,法國駐西伯利亞軍事代表團團長,代表協約國指揮捷克軍團,但軍團的實際領導工作是西羅維負責的)和西羅維在徵詢同袍的意見之後,作了一個有爭議的決定,就是把高爾察克交給「中間派」,這是伊爾庫茨克一個社會主義溫和派組建的政府。


192027日,捷克軍團與紅軍達成協議。紅軍允許捷克軍團安全去往海參崴;軍團則承諾不嘗試營救高爾察克,並將儲備黃金留在伊爾庫茨克。這天早些時候,高爾察克被契卡槍決。因為這件事情,以及軍團的高級軍官拉多拉·蓋達(Radola Gajda19191117日在海參崴企圖組織反對高爾察克的起義,白軍指控捷克軍團背叛了他們。

軍團與紅軍簽協議的時候,還有幾十節運載捷克軍團士兵的車皮在伊爾庫茨克以西。192031日,最後一列捷克軍團的火車通過了伊爾庫茨克。但他們的行進還是不順利。因為日本干涉軍和白軍將領格里戈里·謝苗諾夫(GrigoriSemenov的軍隊為了盡量阻滯紅軍向西伯利亞東部的進攻,刻意拖住捷克軍團。


1920115日,第一艘運載捷克軍團的船從海參崴啟航。92日,最後一批捷克軍團士兵離開了海參崴港,於1120日抵達布拉格。



2006年在海參崴建立的捷克軍團紀念碑


隨同捷克軍團撤離俄國的共有67739人,包括一些軍人家屬和兒童。據估計,捷克軍團人員在俄國共有4112人死亡,還有一些人員逃亡或投奔紅軍。


軍團回國後,其中很多人成了新的捷克斯洛伐克軍隊的骨幹。捷克軍團成員還用他們在長期服役期間掙得的錢組建了一家銀行,稱為軍團銀行(Legioná?ská banka)。今天在布拉格仍然可以看到這家銀行的大樓。



布拉格的軍團銀行大樓



布拉格的軍團銀行大樓上裝飾有戰爭場景


在捷克斯洛伐克的獨立運動中,捷克軍團應當說是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東線崩潰之後,他們配合協約國繼續與德奧作戰,隨後又配合協約國干涉蘇俄(當然,捷克軍團在這其中扮演的角色究竟算不算光彩,是另一個問題),始終堅定地站在英法美一方,用自己的鮮血和奮鬥贏得了西方列強的尊重,提升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國際地位和聲譽。


而在殘酷的蘇俄內戰中得到鍛煉的官兵,也為初生的共和國提供了軍隊骨幹和國家棟樑。軍團總司令揚·西羅維後來擔任過捷克斯洛伐克國防部長、總理和代理總統。切切克後來擔任過總統軍事顧問、國防部航空局局長和師級指揮官。拉多拉·蓋達擔任過師級指揮官和國會議員。



拉多拉?蓋達在20年代


那麼本文開頭講到的那個小兵呢?他在捷克軍團當文員、記者、士兵和招募官,直到19182月。3月,捷克軍團踏上了去海參崴的長征路。他卻沒有走這條路。他受到捷克與俄國共產黨的感召,於當年10月加入了紅軍,主要是作為招募官和宣傳工作者。他於192012月返回布拉格。他被許多同胞,尤其是捷克軍團的老戰友們視為叛徒,遭到冷遇,沒過多久凄涼地病逝。他就是捷克文學的大師,《好兵帥克》的作者雅洛斯拉夫?哈謝克(Jaroslav Ha?ek)。



晚年的雅洛斯拉夫?哈謝克



好兵帥克的漫畫形象



1918年被捷克軍團殺死的紅軍士兵



1919年發行的捷克軍團主題郵票



1919年發行的捷克軍團主題郵票



布拉格一處捷克軍團紀念碑



捷克軍團的火車車廂



捷克軍團的火車上有不少機槍



捷克軍團士兵在俄國巡邏



喀山戰役期間捷克軍團在伏爾加河上使用的船隻



西伯利亞鐵路上捷克軍團的裝甲列車



葉卡捷琳堡的捷克軍團紀念碑



右一為揚?西羅維。拍下這張照片的第二天,他在茲博羅夫中失去了一隻眼睛



茲博羅夫戰役期間捷克軍團第7連


羅曼諾夫皇朝?王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陸大鵬Hans 的精彩文章:

採訪拉納·米特,牛津大學中國中心主任
英國的猶太爵爺

TAG:陸大鵬Ha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