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失眠的診斷與治療:十條核心建議

失眠的診斷與治療:十條核心建議

3月21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題為「規律作息,健康睡眠」。以下基於最新指南共識及臨床證據(來源見文末),針對失眠的診斷及治療提出十條核心建議:

一、同樣的失眠主訴,不一樣的處理原則。

失眠可以是情境性、間歇性、持續性或複發性的,每種情況的原因及處理原則並不一致,不應「一刀切」。例如,單純的情境性失眠持續數天或數周,往往與生活應激事件、睡眠節律被打亂、睡眠環境改變有關,去除誘發因素後睡眠通常即可恢復正常。相比之下,慢性失眠障礙患者可能需要更全面的干預措施。

二、失眠需要與睡眠需求減少及睡眠剝奪相鑒別。

失眠障礙的核心特徵為個體對睡眠的質和/或量不滿意,表現為難以入睡、難以維持睡眠或晨間早醒,並導致具有臨床意義的顯著痛苦及多個重要功能領域的損害。只有在個體擁有足夠睡眠機會的情況下,才可以診斷失眠。此外,失眠需要與躁狂/輕躁狂患者的睡眠需求減少相鑒別:前者為「想睡而不得」,且常伴有次日的功能損害,均與後者顯著不同。

三、關注具體失眠癥狀背後的信息。

失眠患者常同時存在多種睡眠癥狀,不同的癥狀可能有助於鑒別診斷,進而開展針對性的治療。例如,難以入睡可能提示睡眠時相延遲綜合征、不安腿綜合征或焦慮,難以維持睡眠可能緣於睡眠呼吸暫停、遺尿及疼痛,早醒可能與睡眠時相提前綜合征及抑鬱有關。

四、失眠的評估:不僅要關注癥狀本身,也要關注患者。

1. 可能導致失眠的危險因素(軀體疾病、精神障礙、當前用藥情況、個人家族史及性格因素、生活方式因素);2. 失眠自身的特徵(就寢及睡眠時段的行為、睡眠期間的各種現象、患者本人對睡眠的態度);3. 失眠對患者的影響(覺醒時的功能、是否危及日間安全)。

五、急性失眠的管理要點:去除誘因,心理支持,短期用藥。

1. 處理導致失眠的短期情境;2. 回顧患者的睡眠衛生狀況;3. 為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如這些失眠癥狀是針對短期情境的正常反應,往往呈自限性;4. 若癥狀較嚴重,可考慮短期使用助眠葯。

六、慢性失眠的管理要點:全方位干預,必要時轉診。

1. 關注患者的人格素因,如焦慮及完美主義傾向;2. 處理患者針對睡眠的焦慮及恐懼;3. 改善患者睡眠前後的不良行為;4. 考慮精神及軀體共病對睡眠的影響;5. 必要時考慮藥物治療,但助眠葯僅作為短期選擇;6. 若癥狀持續存在,建議轉診至睡眠醫學科。

七、認知行為治療是慢性失眠的一線治療手段。

國外主流指南推薦,失眠認知行為治療(CBT-I)應作為慢性失眠障礙的初始及一線治療,主要包括睡眠限制、刺激控制、放鬆策略、認知療法及睡眠衛生教育等組分。簡化版的CBT-I包括四大措施:1. 減少在床上的時間,使之儘可能接近真實的睡眠時長;2. 無論前一晚睡了多長時間,次日都在同一時間起床;3. 只有在困了之後才上床;4. 除非處於睡眠狀態,否則不留在床上(不賴床)。

八、助眠葯更適用於急性失眠,應短期謹慎使用。

短期藥物治療更適用於急性失眠患者;對於慢性失眠患者,藥物治療應作為CBT-I的輔助治療手段。國內常用的助眠藥物包括苯二氮?類藥物及非苯二氮?類助眠葯(如唑吡坦、佐匹克隆)等,後一類藥物的安全性及耐受性相對較好,尤其是成癮潛力低,但上述藥物均建議儘可能短期(<4周)使用。以入睡困難為主的患者建議使用起效較快的藥物(如唑吡坦),以睡眠維持困難為主的患者建議使用長半衰期藥物(如艾司唑侖)。可考慮每周用藥3-4晚的治療方案。褪黑素等非處方葯整體證據效力較弱。

九、抗抑鬱葯之於失眠:一把雙刃劍。

具有激活效應的抗抑鬱葯(如氟西汀及文拉法辛)可能干擾睡眠;另一些具有鎮靜效應的抗抑鬱葯(如多塞平、米氮平、曲唑酮)可迅速改善失眠,但卻可能導致日間過度鎮靜。若原發性失眠患者在使用CBT-I的情況下,每周仍有數天需使用助眠葯,則可考慮使用低劑量的抗抑鬱葯,如多塞平3-6mg或曲唑酮25-50mg。然而,對於明確共病抑鬱的失眠障礙患者,抗抑鬱葯的劑量應與治療抑鬱時相當。

十、慎用抗精神病葯治療原發性失眠。

臨床中,低劑量「平」類抗精神病葯(如喹硫平、奧氮平、氯氮平)常用於治療失眠。然而,考慮到療效證據尚不一致,以及潛在的副作用風險(如代謝紊亂等),有研究者建議,避免將抗精神病葯作為原發性失眠的一線治療藥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失眠 的精彩文章:

如何走出失眠困境?如何挽救健康?6個助眠靈驗方,擁抱健康睡眠
我不是失眠,我只是捨不得睡覺

TAG:失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