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人為何愛玉?因君子之德美如玉

古人為何愛玉?因君子之德美如玉

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古人愛玉,並非純粹是因為外在的美麗,而是重其內涵,因為玉器是一種品德的象徵。人們佩玉在身,以此自勉自比,作為自己的人生啟示,規範自己的言行不要越規出格,所以自古有「君子比德於玉」的說法。《禮記》中說:「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詩經》也有「言念君子,溫其如玉」的記載。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說:「玉,石之美兼五德者。潤澤以溫,仁也。鰓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也。其聲舒暢遠聞,智也。不折不撓,勇也。銳廉而不忮,潔也。「仁、義、智、勇、潔」,這就是古人所稱玉所蘊涵的五德。

戰國、秦漢時期的玉佩繁縟華麗,甚至數十個小玉佩,如玉璜、玉璧、玉珩等,用絲線串聯結成一組雜佩,用以突出佩戴者的華貴威嚴。

魏晉以後,男子佩戴雜佩的漸少,以後各朝都只是佩戴簡單的玉佩,而女子很長時間裡依然佩戴雜佩,通常系在衣帶上,走起路來環佩叮噹,悅耳動聽,因此「環佩」也漸漸成了女性的代稱之一,環佩在樣式和佩戴方式上是不斷變化的。

清代學者葉夢珠《閱世編·內裝》解釋說:「環佩,以金絲結成花珠,間以珠玉、寶石、鍾鈴,貫串成列,施於當胸。便用則在宮裝之下,命服則在霞帔之間,俗名墜胸,與耳上金環,向惟禮服用之,於今亦然。」 可知清代女性的環佩已經從古時只繫於衣帶的腰飾,而轉為墜於胸間的項飾了。

身上的佩掛,或懸於頸,或繫於腰,是古人重要的裝飾。

不同的佩飾,往往有不同的表意功能。古人有選擇地佩帶一些飾物,常常為了寄託某種美好的願望,元好問詩句:「玉環何意兩相連,環取無窮玉取堅。」環有無窮盡的意思,玉也能傳達出人們祈福求祥的意願。《後漢書》:「詔賜御府衣一襲,自所服冠幘綬,玉壺革帶,金錯鉤佩。」玉壺是玉制的壺形佩飾,由皇帝頒發,表示敬老、嘉獎之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玉之惑 的精彩文章:

原石造假一張紙騙你幾十萬!滿滿的都是套路!

TAG:玉之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