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奧巴馬時期「大數據」曾是正面榜樣 怎麼到了特朗普美媒就雙標

奧巴馬時期「大數據」曾是正面榜樣 怎麼到了特朗普美媒就雙標

【文/觀察者網 王驍】炮轟特朗普,現在又有了新靶子。這兩天最火的美國新聞無異於臉書公司(Facebook)泄露5000萬用戶信息,使得「劍橋分析」公司操縱美國選舉,協助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了。

相信關注美國新聞的讀者早就有這樣的感覺,只要一件事對特朗普有利,那麼在美國主流媒體上就鮮有正面報道。很多事情其實並不存在好壞,唯一的區別僅在於主角到底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

同樣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做就會有不同的媒體報道風格,你信嗎?那麼我們就以這一次「臉書泄露用戶信息」事件作為藍本,聊聊「西式宣傳機構」的雙重標準。

按著扎克伯格的頭道歉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之後,美國政界和文藝界就興起了一股所謂的「通俄門」炒作。美國媒體和政界紛紛指責俄羅斯利用黑客在社交網路上發布假新聞,攻擊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最終幫助特朗普當選。

此後,基本上每次通俄事件炒大,臉書的估價就會在媒體的討伐中跳水。

當地時間21日,臉書創始人CEO扎克伯格出面道歉。他表示:

我們有責任保護好大家的數據,如果我們沒能做到這一點,那麼就不足以向大家提供任何服務。我這幾天一直在儘可能搞清楚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考慮採取哪些措施才能才能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好消息是,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的最重要的舉措,我們數年前就已經開始實施,但我們仍然犯下錯誤,我們還需更多努力,加大保護用戶數據安全的力度。

但是扎克伯格自己可能都覺得冤枉,因為同樣的事情曾經發生過。那時「大數據」影響選舉還獲得了表揚。

事實上,利用社交網路、大數據和用戶信息為選舉服務並不是什麼新招數。保守派也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其實這一招最早就是民主黨想出來的。

奧巴馬競選團隊沒有使用「劍橋分析」的「問卷調查」方式獲取用戶信息,他們做的更堂而皇之。奧巴馬團隊派出核心支持者使用他們的臉書賬戶登錄到競選網站,然後他們利用開發的先進技術把他們自己的臉書好友信息套取出來。

2012年,《麻省理工大學科技評論》雜誌還專門以出版了名為《一個更好的聯邦》的專題報道,解釋奧巴馬如何利用大數據「動員」選民。

當時麻省理工滔滔不絕寫道奧巴馬團隊如何巧妙利用臉書用戶數據和選民登記券等來源,生產出一種全新的政治貨幣,可以預測個人行為。文章還明確說道,競選團隊知道你是誰,知道他們想讓你在選舉的時候變成什麼樣的人。

文章還洋洋得意說道:奧巴馬團隊對於選舉充滿信心,他們早就知道了6945萬支持者的名字。雖然投票是無記名的,但是在選舉之前,他們就已經知道誰會給奧巴馬投票了。

那麼當時主流媒體又是如何評價奧巴馬這種「套取信息,操縱選舉」的行為的呢?他們象徵性地監督了一下,並且幫助臉書找了個借口……

自由派的旗手,反特朗普媒體《紐約時報》報道說:這場選舉觸發了該網站內部安全的警惕,不過只要你承諾在投票日不這麼干,就可以了。

而且《紐約時報》在文章中還輕鬆地將奧巴馬團隊的行為形容成跟上時代潮流,並且說道政治市場通常比商業市場行動慢,其實商業市場定向投放廣告已經非常成熟,而奧巴馬團隊此舉就是跟上時代潮流……

據美國理性保守派媒體《國民評論》就從目前的輿論亂局中點出了問題的核心,即自由派媒體和民主黨對於矽谷的態度取決於,矽谷是否能夠讓他們保持權力。只要能夠幫助到民主黨和自由派,那麼矽谷遇到問題解決問題就可以了,沒有人會扣帽子。這次臉書翻車的最大原因就是,希拉里輸了,而特朗普贏了……

社交媒體應該為誰服務?

《國民評論》指出,從宏觀角度來看,自由派更喜歡傳統媒體。傳統媒體由精英控制,他們和民主黨共享同樣的價值觀與意識形態。他們可以通過控制輿論來塑造民意。

矽谷社交網路的崛起卻給傳統媒體王國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老百姓終於獲得一個可以發聲與串聯的平台,而2016年大選的結果和傳統媒體的預測大相徑庭更證明了民眾與精英的分裂。

傳統媒體塑造民意的能力卻越來越差,公信力不斷下跌。如果宣傳機構不能塑造民意,那麼他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所以炒作隱私權,摧毀臉書的社交基因,重建傳統媒體的道德與輿論優勢就成了目前傳統媒體界的共識。

讓我們回顧一下民主黨大金主索羅斯在2018年達沃斯論壇上的發言吧。索羅斯當時已經用他的演說給未來民主黨確定了工作方針。他說:

1、2018年中期選舉民主黨一定會勝利。

2、臉書和谷歌等社交媒體巨頭要完了。

3、而2020年美國大選特朗普將不是威脅。

(索羅斯2018年達沃斯演說)

《國民評論》認為,當下事實就是這些科技大佬們在傳統媒體、財閥和政客的圍剿下已經舉起白旗,表示投誠。那麼自由派使用高科技竊取身份信息,操控民意將會更加高效。

自由派並不在意社交網路在第三世界國家創造多少的假選舉,鼓動起多少的戰爭和族群衝突,只要他們在華盛頓可以立於不敗之地就沒問題了。而對於科技大佬們,有錢賺,少惹事兒就夠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的精彩文章:

文在寅同安倍就半島局勢通電話:美日韓須緊密聯繫
日本外相:歐洲我可熟了 從大學到拘留所我都待過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