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球智慧城市Top20出爐 中國三城上榜

全球智慧城市Top20出爐 中國三城上榜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未來城市將承載越來越多的人口。目前,我國正處於城鎮化加速發展的時期,部分地區「城市病」問題日益嚴峻。為解決城市發展難題,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建設智慧城市已成為當今世界城市發展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

近日,英國市場調研機構Juniper Research發布了「全球智慧城市Top 20」的榜單,這份榜單從出行、醫療、公共安全和工作效率四個方面對城市的智能化程度進行綜合評定,並揭示了這些城市在節省時間、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質量、提供安全環境等方面帶來積極影響。

其中,中國的三座城市榜上有名,無錫位列第十七,銀川位列第十八,杭州位列第二十。

為什麼需要智慧城市?

把寶貴的時間還給城市居民!

在20世紀和21世紀之間,世界上誕生了約37個「特大城市(人口超過1000萬的城市)」,包括東京、墨西哥市、紐約和里約熱內盧等。在這些城市中,人口密度和可用資源、城市基礎設施、服務之間存在嚴重的不匹配,從而引發了過度擁擠。同時,對保障性住房、衛生條件、食品供應和醫療服務的需求都將對城市化造成巨大的壓力。

交通擁堵和空氣污染是城市面臨的頭號難題。機動車往往被視為個人自由的象徵,但過多的車輛卻給城市基礎設施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因此,交通擁堵成了城市居民的家常便飯,它像一個棘手的怪物,不斷撩撥著上班族們原本就緊繃的神經。另外,龜速移動的車輛還會增加空氣中微小顆粒物的吸入,從而嚴重影響司機和路上行人的健康狀況。

不平等是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許多城市內部存在巨大的貧富差距,里約熱內盧的貧民窟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這往往會成為滋生犯罪的溫床,從而危害到城市居民的安全。

換言之,城市移民的主要驅動力是能否切實提升個人的生活質量、提高個人財富以及更多的生活機會。因此,城市的魅力在於怎樣證明自己是一個更加利於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以此吸引最優秀的人才和投資。城市因此開始被迫考慮如何減輕這些壓力,技術、分析和現代城市政策作為「智能解決方案」以向居民交付可持續、高效的生活環境。「智慧城市」的概念由此興起。

所謂「智慧城市」,就是採用物聯網技術,例如互聯感測器、計量器和路燈,來採集並分析數據,進而改進公共基礎設施和服務。智慧城市有望大大改變市民生活、工作和出行方式。

其實市面上關於智慧城市的研究報告並不少見,但它們關注的重點大多放在相關技術投入和企業服務收益方面,然而,調研機構Juniper Research認為,這些調研沒有充分考慮到城市本身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城市居民。因此,Juniper Research在全球範圍內進行了一項智慧城市的調查,目的是揭示智慧城市可以幫助城市居民節省多少時間。

結果顯示,生活在智慧城市中的普通人每年可以因此而節省125小時。

出行

城市高峰時間的平均車速是每小時4英里。這樣的交通堵塞會導致司機每年浪費70個小時。該調查認為,基於物聯網的基礎設施可以讓司機在一年的時間內節省60個小時的堵車時間,該系統由智能交通系統、更安全的道路系統、指引停車系統、無接觸過路費和停車付費系統組成。

具體而言,開放數據可以節省31小時,智慧交通系統可以節省19.4小時,安全道路可以節省7.8小時,無現金支付可以節省1.2小時。

公共安全

研究顯示,公共安全改善每年可以幫助居民節省35小時。例如,在俄勒岡州波特蘭市(Juniper智能城市指數排名第12)和聖地亞哥(排名第14),英特爾和通用電氣*以及AT&T *一起部署了採用GE』s CityIQ?*的Digital Infrastructure with Current,使城市景觀生成有意義的數據,將街燈轉化為互聯數字基礎設施無線電台,監測城市生活的脈搏,讓當地各個部門更安全、更清潔、辦事效率更高。

醫療

調查發現,擁有互聯數字醫療服務的智慧城市能夠有效的提升效率——每年為市民節省9個小時,甚至有可能同時為患者和醫護人員帶來好處。例如,某些「可穿戴應用」可監測血壓、疼痛耐受性和溫度,幫助人們在不住院的情況下管控慢性疾病。「遠程醫療」可以通過高速視頻鏈路,讓傳染性流感患者在家中舒適地接受檢查,從而避免去醫院傳染更多人。

工作效率

當城市居民需要與政府或行政部門打交道時,APP和數字化服務將會簡化機構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每年為市民節省21個小時。

世界智慧城市的典範——新加坡

從每個細分領域的具體排名來看,新加坡在出行、公共安全、醫療、工作效率四個方面均評分第一,是當之無愧的世界智慧城市典範。

智慧交通

新加坡的公共交通系統非常善於利用大數據技術,公共汽車系統對新加坡的公共交通意義非凡。智慧國計劃涵蓋的部分巴士站現將配備互動式地圖和Wi-Fi連接,甚至是電子書和鞦韆,而這一切都是為了讓新加坡的乘客享受更加愉快和高效的旅程。此外,政府計劃利用全球定位系統(GPS)來對公交車進行定位,以準確記錄行駛路線和距離,從而緩解交通擁堵狀況並實現對機動車的有效管理。

另外,新加坡已經成為自動駕駛交通工具測試的前沿陣地。據媒體報道,新加坡開通了一條自動駕駛測試路線,以便在制定公共道路標準方面發揮作用,目前已有十個本地和外國公司在新加坡進行自動駕駛試驗。

還有,新加坡通過電子收費系統徵收汽車稅已經十幾年了,到2020年,下一代的系統功能將會更加全面,所有交通工具中都會安裝一套政府控制的微信導航系統。這套系統可以在後台隨時監測汽車的位置,並提供大量可供分析的數據。管理者就可以監測全國範圍內的交通狀況,從車輛數量到平均車速都能監測,並會通過道路布局圖標註出擁堵和事故路段。這套系統監測交通狀況的水平已經達到能在任何時間內顯示道路上的每一輛車。

智慧醫療

在醫療問題上,智慧國度致力於減少負擔。過去幾年裡,新加坡一直在試驗「老年人監測系統」(EMS),這種非侵害性的系統通過在門及室內安裝感測器來檢測老年人活動。一旦被監測者缺乏活動跡象或者系統監測到其他事故,系統將會立即向其家人或者專業人員發出警報。

另一個醫療方面的試點圍繞著「遠程醫療」,實現用戶足不出戶,或者不用見醫生即可得到醫療服務。這項「遠程康復」的實驗發起於2014年末,2016年末幾乎已經完成,旨在為中風患者提供康復服務,而不用他們前往醫院或者康復中心。試點中,病人通過平板電腦來進行恢復訓練。當他們訓練時,感測器和攝像機將捕捉他們的足跡並將數據遠程傳輸給治療醫生。病人和醫生每周還會通過平板進行一次面對面的視頻會診。

智慧公租房

在新加坡,公租房的定義非常廣,超過80%的居民(約320萬人)都居住在由國家建屋發展局開發的基礎公寓中。這也為一些智慧國度的方案提供了非常好的實驗環境。

在裕華地產中,第一個社區走向了「智能化」,安裝了數千個感測器來檢測每一個公寓。通過與私營企業合作,專家們就能獲得居民用電、雜物產生、用水的實時數據。

通過智能程序,感測器為居民提供日常行為數據的反饋,幫助他們減少水、電等資源的使用,從而減少日常開支。對政府來說,能夠收集匯總這些數據,通過分析和計算機模擬來改進城市規劃,以及公租房的設計和運營。這種對居民和國家雙贏的模式在智慧國度規劃中反覆地實施著。

虛擬新加坡

「虛擬新加坡」是一個包含語義及屬性的實境整合3D虛擬空間,通過先進的信息建模技術為該模型注入靜態和動態的城市數據和信息。「虛擬新加坡」是一款配備豐富數據環境和可視化技術的協作平台,可幫助新加坡公民、企業、政府和研究機構開發工具和服務以應對新加坡所面臨的新型複雜挑戰。「虛擬新加坡」是一個動態3D數字模型,該模型將利用數據分析和模擬建模功能來測試概念和服務、制定規劃和決策、研究技術,並促成社區協作。

同時,利用不同公共部門收集的圖形和數據,包括地理、空間和拓撲結構以及人口統計、移動和氣候等傳統和實時的數據,「虛擬新加坡」的用戶能打造豐富的可視化模型並大規模模擬新加坡市內真實場景。用戶能以數字化的方式探索城市化對於國家的影響,並開發相關解決方案優化與環境和災難管理、基礎設施、國土安全及社區服務有關的後勤、治理和運營。

中國的智慧城市典範

無錫

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無錫可謂成績斐然——國家唯一的感測網創新示範區、唯一的國家雲計算創新服務地級試點城市,同時,又是雲計算服務安全審查國家標準應用試點城市、首批國家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城市、首批國家智慧旅遊試點城市、TD-LTE試點城市、下一代互聯網試點城市、三網融合試點城市、電子商務試點示範城市、信息惠民試點城市、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倡議實施的智慧城市試點計劃中國唯一的試點城市、軟體名城創建試點城市、國家金卡工程試點城市等近20個國家級試點城市。

數據顯示,作為國家級實驗基地,無錫擁有物聯網企業近2000家,營收超2000億元,從業人員超過15萬人,基本形成了涵蓋感知、網路通訊、平台、應用、基礎支撐的產業鏈。如感知集團、大為科技、遠景能源等企業已在全球17個國家和地區、200多個城市承建或參建應用示範工程,推廣物聯網應用。

其中,無錫西涇變電站首次構建了變電站物聯網系統,實現智能監測與輔助控制,具備智能監測、判斷、管理、驗證等智慧功能,成為我國首座220千伏智能變電站,其樣本經驗已全面融入國網標準,應用於國內150餘個智能變電站的建設改造;遠景能源首創的智慧風場管理系統成為首家為美國公司提供風場管理服務的中國企業;物訊科技研發的應急清點系統獲得美國2016物聯網大會年度最佳IOT獎,已在秦山核電站成功部署實施;富華科技2014年與阿根廷政府合作建廠生產RFID牲畜電子耳標,項目總額達2000萬美元,達產後中國產品將主導阿根廷畜牧業電子耳標市場;去年8月1日,無錫高新區(新吳區)與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阿里雲達成物聯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還將共同開啟無錫·鴻山物聯網基礎平台「飛鳳平台」的建設,打造世界級物聯網示範項目。

銀川

過去幾年,銀川市將「智慧的觸角」延伸到城市的每個角落,搭建起「一圖一網一雲」的整體架構。這個架構最大的優點是既可以支持一期的智慧城市建設,還可以對未來二期、三期建設進行延伸擴展,換句話說就是既可以滿足現在的建設需求,同時又不會對未來的發展構成障礙和限制。

「一圖」,是通過部署的各類物聯網感知終端,結合全景真三維地圖,對城市各要素進行空間節點定位;「一網」,是8000G的城市光網路,將這些節點連起來,把「一圖」的數據傳到「一雲」;「一雲」,就是大數據中心雲平台,把「一網」送過來的數據進行存儲和挖掘分析,讓數據產生價值。簡而言之,「一圖」就是「眼睛、耳朵、鼻子」,負責感知;「一網」就是神經,負責信息傳輸;「一雲」就是大腦,負責記憶和思考。在此基礎上,銀川與中興通訊攜手規劃智慧城市頂層設計,打破全市各類「信息孤島」,以智慧度、惠民度為核心目標,以資源整合、服務融合為理念,建立了智慧銀川城市運營指揮中心,集合智慧城市日常運營、應急指揮、城市綜合管理三大功能於一體,匯聚城市信息,分析城市指標,堪稱智慧銀川的「大腦」,肩負著城市指揮中心、應急指揮中心、城市管理副中心三大職責。

杭州

在建設移動智慧城市方面,杭州早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支付之城,只要一部手機就可以解決日常生活所需。數據顯示,在杭州,超過95%的超市、便利店能使用支付寶付款;超過98%的計程車支持移動支付。截至目前,杭州市民通過支付寶城市服務,就可以享受政務、車主、醫療等領域60多項便民服務。杭州實際上已經率先完成「移動智慧城市」建設。

在智慧交通領域,城市數據大腦V1.0平台投入使用,分析研判路面情況,調整紅綠燈疏導交通,通過手機終端等多種渠道,把交通信息反饋給市民,引導他們避開擁堵。去年7月上線運行的城市數據大腦V1.0平台,目前已接入了路口、路段、高架匝道等點位136路,監控視頻249路,相當於市區9%的規模。平台運行以來,在接入的249路監控視頻分析中,發現規律性的交通亂點8個,其中潮王路新華醫院門口一天規律性報警最高達197次,通過社會綜合治理,調優交通組織、理順內部循環,通行秩序得以明顯改善。

在智慧社區領域,為了讓更多的中老年人享受互聯網帶來的便捷生活,拱墅區湖墅街道與一家智能科技公司共同出資,在倉基新村社區試點建設智慧社區。針對老人不會上網的問題,倉基新村在區域網建設基礎上專門針對這些老人組建了一個小區固定電話的虛擬網路,就像酒店裡的內線電話,居民們可以直接撥打短號和隔壁鄰居免費通話,比如有個頭疼腦熱時可以一鍵呼叫社區服務中心。這門電話還連通單元樓的門禁系統,樓下有人按門鈴,居民可直接用電話對講、開門,非常方便。

在蕭山區,正以物聯網應用為基礎,打造智慧社區、智慧養老、智慧醫療三者合一的綜合性網上醫養護平台。健康保健小屋的相關儀器可以測體重、血壓、體脂肪含量、骨骼、肌肉含量和卡路里。儀器都安裝了物聯網感應系統,通過一個個終端採集的個人健康信息可以及時傳遞到健康雲服務平台上,當老人的生理指標超過正常範圍時,系統會做出異常告警。老人也可以通過手機APP管理自身的健康狀況,同時老人的子女親友也可以通過APP及時跟蹤老人的健康狀況。

在淳安,啟動了水電熱氣「四表合一」試點。在以成熟的電能信息採集網路為基礎,在新建住宅小區推行水表、電錶、氣表、熱表四表合併採集,對民生密切相關的水、電、氣、熱能源信息數據進行採集分析,運用大數據運算提高社會能源綜合利用率。

在未來,互聯網會變成水電一樣的基礎設施,每一個角落都能嗅到智慧城市的氣息。一座能夠自我調節、與市民良性互動的城市,正在不遠處向我們招手。

來源:Juniper Research

轉載請註明來源,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物聯網觀察 的精彩文章:

國際首個支持ISO/IEC六域模型標準的物聯網公有區塊鏈問世
下一代智慧城市:透過現在看未來

TAG:全球物聯網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