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觀眾到底喜歡什麼樣的現實題材劇?

觀眾到底喜歡什麼樣的現實題材劇?

來源:傳媒獨家

作者:啾一

時下最受關注的兩部電視劇無疑是正在熱播中的《美好生活》和《老男孩》。《美好生活》由張嘉譯、李小冉、宋丹丹主演,講述了一對中年男女因一次心臟移植手術引起的情感糾葛與經歷;《老男孩》由劉燁、林依晨、雷佳音主演,講述了桀驁不馴的老男孩吳爭人至不惑之年經歷愛與成長的故事。

同在黃金檔播出,又都是「戲骨級」演員主演的現實題材都市劇,難免會被觀眾拿來比較。從目前的數據來看,《美好生活》雖然在收視率上略勝一籌,但兩部劇的豆瓣評分卻一樣都是6.6分。

在網友的評論中可以看到這樣一種聲音,《美好生活》和《老男孩》兩部劇的通病是劇情拖沓,部分人設不討喜,但相比之下觀眾更願意繼續追《老男孩》,因為劇情不斷讓人看到希望,而《美好生活》描述的生活卻並不美好,看得人喘不上氣。這也是《美好生活》口碑高開低走,從8.0分降至6.6分的主要原因。也有人直接對《美好生活》發出質疑:如果劇情都是如此,那為什麼要看這類電視劇呢?

聯繫到前段時間播出的《談判官》,雖然大結局男女主人公團圓,但團圓前突如其來的轉折讓男主不斷陷入「渣男」的人設,另一邊女主的閨蜜夏杉杉好不容易苦盡甘來就要結婚了,卻在最後難產致死,大部分觀眾都表示對這樣的劇情安排難以接受,甚至有點莫名其妙。

由於政策等原因,現實題材電視劇已經成為電視觀眾的首選,那麼觀眾們到底喜歡什麼樣的現實題材呢?

喜劇元素、懸疑警匪最受歡迎

筆者隨機調查了部分電視觀眾,其中大部分都表示並不是很喜歡看國產劇中的現實題材作品,如果一定要做選擇的話,具備喜劇元素以及懸疑警匪類的電視劇應該會是首選。

觀眾A:喜歡要麼夠真實夠殘酷要麼幽默又感人的現實題材,最不喜歡一本正經為了講道理而設計劇情的電視劇。觀眾都不傻,沒人喜歡被說教。

觀眾B:貼近生活現實、具有一定現實意義的電視劇比較吸引我,主演最好是實力過硬的演員,再有點喜劇元素就更好了。最近看了《美好生活》,但是已經棄劇了,劇情給人的感覺有些喪,而且賈小朵的人設太討人厭了,女性角色不受歡迎,男性角色又都年紀偏大。

觀眾C:我比較喜歡「喜劇」。換句話說,就是不涉及家庭生活、家長里短的都市「單身狗」喜劇,有笑點又注重細節,國產劇中《家有兒女》《愛情公寓》就不錯。

觀眾D:主要還是看劇情接不接地氣吧,國內大部分現實題材劇不接地氣,韓劇《請回答1988》也是講的家長里短,但是很吸引人。前段時間播出的《機智的監獄生活》很有新意,也有笑點,這類的也很好看。想要不出錯的,刑偵懸疑劇就很棒啊!

看得出來,其實很多觀眾並不是不喜歡看現實題材,而是近年來國內電視劇市場確實很少出現能夠讓大部分觀眾都滿意的現實題材作品。

就像幾位受訪者所說的,大家明明喜歡看輕鬆快節奏、大團圓結局、喜劇元素多,最好還有點新意的劇情,可電視上播出的卻偏偏都是一些「狗血悲劇」,要麼就是些家長里短的老梗,要麼就是披著行業外衣的一段瑪麗蘇式情感糾葛,就連青春劇也不例外。

可以做個對比,鄭爽主演的兩部青春劇《微微一笑很傾城》《夏至未至》分別在2016和2017兩年播出,《微微》的口碑明顯比《夏至未至》好太多,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兩部劇的劇情走向和結局不同。《微微》全程高甜,以大團圓結局,而《夏至未至》的劇情則越來越波折,幾位主人公不斷陷入困境,並且大家看好的幾對cp最終都沒有好的結果,也就是大家所說的「爛尾」。

當然也不能把所有國產現實題材劇一棒子打死,去年播出的《急診科醫生》《我的!體育老師》都屬於比較輕鬆有趣的題材。

另外一類比較受歡迎的懸疑警匪劇在電視上更是罕見,由於各種原因只能在網路播出,所以觀眾可能要把更多希望放在前者上了。

創作現實題材劇要注意什麼?

結合近年來播出的現實題材電視劇,根據廣大觀眾的反饋,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現實題材劇創作需要注意的地方:

做不到創新,也不要強行「虐」觀眾

可能是受到了以前瓊瑤劇的影響,很多現實題材劇都本著「虐哭觀眾」的目的去寫劇本,但上文中也提到了,這樣的劇情反而更容易逼著觀眾棄劇。

當下觀眾的生活水平和審美都比以往提高了很多,自然也會產生更高的精神追求。再加上來自工作、學業的壓力越來越大,觀眾看電視劇的目的更多是為了放鬆心情,學學劇中人物的生活方式和穿衣搭配,提高生活品質,絕對不是想在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和學習後,還要跟著劇情揪心,對著電視機一頓痛哭流涕。尤其是當我們看到追了一兩個月的電視劇以悲劇結尾時,真的會有一種失落感。

如果覺得創新內容太難的話,不妨可以嘗試一些類似《急診科醫生》這種可以讓觀眾從中有所得的題材,可以是醫學、法律、美食,也可以是時尚、生活方式等,只要不是太老套的劇情,注意專業性和細節的把握,相信這樣的劇情還是很容易被接受的。

謹慎使用「開放式大結局」

每年都會有那麼幾部電視劇留給觀眾一個模稜兩可的大結局,有的是什麼都不說,讓觀眾自己去想像;有的則會準備兩個版本的結局,一個圓滿一個不幸,這種做法在網劇中用的比較多。但事實是,並不是所有作品都適合採用「開放式大結局」。

舉一個較近的例子,韓劇《花遊記》是根據吳承恩原著《西遊記》改編而成的,前幾集播出後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就連看著《西遊記》長大的中國觀眾都可以接受編劇對原著中人物關係的改編。但隨著劇情的發展,編劇埋了一個梗,男主角孫悟空和女主角三藏之間是「必有一死」的關係。原本以為編劇會在最後將這個「坑」圓回來,但結局卻是三藏去世,孫悟空承諾要與轉世的三藏再續前緣,劇情戛然而止。這樣的結局確實能給觀眾留下不少想像的空間,但更多是引發了觀眾的不滿:「如果結局是這樣的,那前面19集還有什麼意義?」

所以,對於「開放式大結局」,一定要謹慎使用。

人設塑造不要過於偏激

小時候看劇總喜歡分「好人」和「壞人」,但是現在來看,現實題材劇中的人物很少有非黑即白的了,可能每個角色都會有讓人欣賞的一面,也有比較「暗黑」的一部分,主角也不例外。

但無論如何,都不要塑造人設過於偏激的角色,適當地體現人物個性才更加貼近現實生活,能讓觀眾在生活中找到類似的角色。很多人說國產現實題材劇不夠「接地氣」,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編劇將某個人物身上的特點放得太大,或是為了突出某個人物的「慘」而將他的經歷編得脫離實際太多,這一點尤其需要注意。

電視台對現實題材劇的需求增大,想必也會催生出更多優秀的作品,所以我們也不必對國產現實題材劇的發展過於悲觀,好作品總會出現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高檢影視中心 的精彩文章:

機器人格鬥來了,看2018年科技類綜藝如何「爭奇鬥豔」
好萊塢大片緣何在中國內地電影市場頻頻遇冷?

TAG:最高檢影視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