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養生保健機構亂象調查:准入門檻低 按摩師速成

養生保健機構亂象調查:准入門檻低 按摩師速成

中醫養生講究「無病先防,未病養生」。隨著這種觀念深入人心,各種主打經絡療法、足療、按摩、推拿、針灸的養生館、SPA店、保健中心開始遍地開花,有的主打保健按摩,有的打出了防病治病的招牌。近日,記者在走訪多家養生館後,發現了其背後亂象叢生。

遍地開花 很火爆

近兩年,隨著養生觀念深入人心,養生館、足療館、保健中心遍布市區大街小巷,有的主打足療、按摩、推拿,有的主打防病治病、減肥瘦身、產後保健等。

記者走進位於二七區的一家足療館,一名男子熱情地給記者介紹店內各種特色項目及功效,還有各類優惠活動。記者注意到,該足療館雖然不大,但種類繁多,一些項目還承諾「按療程,絕對有效。」價格倒是不貴,足道、按摩65元,針灸只要50元。市民袁女士說:「我也只是偶爾來按按,當時感覺挺舒服,有沒有效果不好說。」

位於某公寓的一家養生會館則實行會員制服務,年費幾千元到上萬元不等,而且充得越多優惠越大。店內除了有精油SPA、足療、減肥、豐胸等服務,還有按摩、刮痧、拔罐、針刺、艾灸等中醫治療項目。

市民李女士說:「這家養生會館雖說價格有些貴,但是環境好、設備齊全、服務又好,深受我們女士的喜愛,非常火爆。」但當記者詢問有沒有檢查過技師的資格證書時,不少人都表示沒有這個意識,且都認為洗腳、按摩和拔罐很簡單,不需要「較真兒」。

此外,不少搓澡的也都改做保健按摩了。經常去洗浴中心的周先生感慨道:「我常去的一家洗浴中心的工作人員,原來明明是做搓背工作的,後來竟改做保健按摩了,而所謂的保健按摩其實也就是拍打拍打背部。」

不難看出,養生館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不少問題,一些美容院、足療館搖身一變就成為「養生館」,打著養生旗號招攬生意。但事實上卻是換湯不換藥。

誇大宣傳 需謹慎

市民劉先生告訴記者,前不久他在一家足療店做按摩,沒想到才半個多小時,就覺得足部疼痛難忍。沒過多久,腳部出現烏青,原來是按摩師用力太猛造成的。一家中醫館的醫師表示,任何一種治療方法都有它的適應症和禁忌症,足療也不例外。足療並不是像某些機構宣稱的那樣包治百病。人的腳上有60多個反射點,與人體的主要臟器相對應,只有受過專業訓練的按摩師推拿手法得當,才可以取得應有的效果。反之,則會帶來許多弊端。

「當今社會環境下,養生館滿足現代人對健康、美容的渴望,達到賺錢目的,這本身無可厚非。但目前一些養生館不同程度存在誇大宣傳養生功效的問題卻值得注意。」這位醫師坦言道。

對於前列腺、卵巢保養、調節內分泌等保健項目,理論上,通過按揉的方式對腹部施加一定壓力,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盆腔和腹部供血,對身體有一定保健作用,但對於已經患有盆腔疾病的人來說,這些保健手段就很難達到治療目的。同時,按壓手法、時間、節律能不能達到養生館宣傳的功效,也很難說。

除了誇大宣傳,盲目、過度養生也可能有害健康。有專家表示,按摩和艾灸等治療手段必須運用得當才能取得相應功效。比如,嚴重的頸椎病和腰椎病不能隨意按摩,按摩手法運用不當,可能會對病人造成更大傷害,嚴重時甚至癱瘓;有的病症通過艾灸調理5~8次就夠了,但如果做了20次,多出來的那些治療,不僅是無效消費,還會損害人的自愈力;針刺、艾灸等療法是通過對身體施加刺激,調動身體的自愈力,從而促進身體自我修復,如果刺激過久、過於頻繁,反應能力就會下降,身體自我調整能力逐漸變差。

缺乏監管 需警惕

「10年行業品牌,成熟模式一站式輸出,開一家火一家」「小投資,無需經驗,教你開店」……隨便打開一家養生加盟網站,都能看到誘人的宣傳。投資小、成本高、利潤大,致使養生這個行業魚龍混雜,但缺乏規範和監管才是它們一直能渾水摸魚的癥結所在。

據了解,早在2005年,原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就曾聯合發出禁令,非醫療機構不得用「中醫」二字開展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等醫療活動,但禁令出台後既未寫明相應的處罰規定,也沒有出台相關細則,執行上有難度。而專家也明確指出,養生館主要應開展保健服務,而不該涉及醫療服務。由於按摩、艾灸屬於「葯食兩用」,與醫療和養生都沾邊,沒有說養生館絕對不能開展,但需肯定的是,針刺、針灸是完全的醫療行為,應納入醫療管理之中,不該在養生館出現。

同時,記者在走訪中發現,養生行業中從業技師的現狀也令人擔憂。「現在很多養生館都主打『名醫師、老中醫坐鎮』,但多數都是依賴加盟品牌提供的相應技術和學習,匆匆培訓幾天就『上崗』了。」一位知情人透露道。不少消費者也表示,養生館一般在門店會展示營業執照和服務人員的健康證,但很少有門店會展示按摩師、美容師等技師專業培訓資質,一般都是經過體驗後找自己認為手法較好、自己認可的技師。

此外,有些養生館看似免費體驗,實則推廣會員卡後玩失蹤。市民王女士說,去年她在一家剛開業的美容院做免費臉部護理,當時感覺效果不錯,經過店員推薦,她辦了一張1000多元的護理卡,含面部護理和身體護理。時隔一個月王女士再去的時候,這家美容院已經關門,店主聯繫不上,而1000多元的消費卡也無處討要。監管部門工作人員表示,一些美容、養生場所將店開在老舊小區居民樓上,這些店租金便宜並且方便附近居民,但由於處在監管的真空地帶,很多店並不正規,相關證照並不完備,一旦發生糾紛,消費者的權益很難保障。

因此,專家強調,有養生需求的人最好先去正規醫院查清身體情況,在醫生建議下選擇適合自己的養生保健方法,並把握好時間和頻次,挑選有資質、信譽好的養生場所。

來源:鄭州廣播電視報

編輯:vivia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按摩 的精彩文章:

帕托趕在德比之前再火一把 合影按摩店與水果店爆笑料
冬天是最容易感冒的季節,中醫針灸、推拿按摩、刮痧來幫你

TAG:按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