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春分當令,食補養生

春分當令,食補養生

日月陽陰兩均天,玄鳥不辭桃花寒。從來今日豎雞子,川上良人放紙鳶。

春分節氣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 《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歷代養生家、醫學家都非常重視這個節氣。宜保持輕鬆愉快,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在起居方面要堅持適當的鍛煉,定時睡眠,定量用餐,有目的地進行調養,方可達到健康養生的最佳效果。

2018年03月21日農曆二月初五日戊戌年乙卯月壬子日

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春分三候

我國古代將春分分為三候:「一候玄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意思是說春分日後,燕子開始從南方飛回來,下雨時天空會打雷並發出閃電。春分三候所代表的花信為:「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蘭。」三花一開,春花萬枝,百花爭寵,滿園春色。春分是個大節氣。天地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不冷不熱,花紅草綠,人心舒暢。

初候,元鳥至

元鳥,又稱玄鳥,即燕子

燕子是春分來,秋分去的候鳥

二候,雷乃發聲

雷是春天陽氣生髮的聲音

陽氣在奮力衝破陰氣的阻擾

隆隆有聲,但看不到閃電

三候,始電

下雨時天空便要打雷

並開始見到閃電

節氣養生

「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一個「分」字道出了晝夜、寒暑的界限。由於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人們在保健養生時應注意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這一法則無論在精神、飲食、起居等方面的調攝上,還是在自我保健調理方面都是至關重要的。故而養生也要順應此時的節氣特點,要講求「平和」,以和為貴,以平為期。

精神調養方面,要做到心平氣和,保持輕鬆愉快、樂觀的情緒,從而安養神氣,切忌大喜大悲、情緒波動劇烈而不利於肝氣疏泄 ,與春分時節的「陰陽平衡」特點相應。春分時節,春光明媚,鶯飛草長,桃紅李白,百花盛放,此時仍然是郊遊踏青的好時節,可在風和日麗的時候與好友結伴郊遊,增廣見聞 ,以利於肝氣的疏泄。

起居方面,雖然春分天氣日漸暖和,但日夜溫差較大,而且仍不時會有寒流侵襲。此時,要注意添減衣被,「勿極寒,勿太熱」 ,穿衣可以下厚上薄,注意下肢及腳部保暖,最好能夠微微汗出,以散去冬天潛伏的寒邪。尤其是老人及小孩,抵抗力差,容易患感冒或風疹等傳染病,更應注意適時添減衣被,可以多曬太陽,以利祛散寒邪。

春分節氣,肝氣旺,腎氣微,故在飲食方面要戒酸增辛,助腎補肝,同時,由於肝氣旺,易克脾土,因此飲食方面同時也要注意健運脾胃,健脾祛濕。飲食上可多吃薑、蔥、蕎、韭菜、淮山、枸杞、土豆、椰菜等,同時也可結合專業中醫技法進行調理。

另外,人體五臟中的肝臟與春天相應,就是說,在春天肝臟的功能偏亢,所以需要適當少吃一點酸味的食物,不要使肝臟之氣太亢了,肝臟之氣如果過於偏亢,就會損害脾臟的功能,這也就是為什麼一些慢性病特別是肝病容易在春天複發的道理。

春季,也是陽氣生髮的季節,此時生機勃勃、萬物復甦,同時,此時也往往會出現春睏乏力,舊病複發等情況,是容易頻發各種亞健康及複發各種慢性病的季節。而人體體內氣血的變化也遵循這種規律,經過秋收冬藏,陽氣在春天開始生髮,機體代謝旺盛,懸灸也應按照這一規律來進行。

更重要地是,春季懸灸,不但會調動應季而生的機體陽氣,同時也會補益陽氣使其「衝擊」沉積的病灶,事半功倍,效如桴鼓。

春分節氣的保健養生,應注意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此時人體血液正處於旺盛期,激素水平也處於相對高峰期,易發生高血壓、月經失調、痔瘡及過敏性疾病等。在此節氣的飲食調養,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能夠保持機體功能協調平衡的膳食,多吃辛甘之品,禁忌偏熱、偏寒的飲食。

辛甘之品助春陽

春分適宜吃稍微有一些辛味的東西,如蔥、生薑、韭菜、蒜苗等都是養春氣的食物。唐朝的《千金方》里有一句話叫做「二三月易食韭」。特別是食用大蒜,對肝病病人很有好處。大蒜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C等,其提取物具有抗菌、抗病毒、軟化血管等作用。

少酸增甘保脾胃

《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中提到春天「在味為酸,在志為怒。怒傷肝,悲勝怒;風傷筋,燥勝風;酸傷筋,辛勝酸。」因此中醫認為,春季為人體五臟之一的肝臟當令之時,應該適當多吃些甜味食物,少吃酸味食物。

比如百合銀耳金耳等,含蛋白質、脂肪、脫甲秋水仙鹼,具有益氣補中、益肺止咳的作用。而百合中的秋水仙鹼具有抗肝纖維化和肝硬化作用,所有說常食百合可防治肝硬化。又如:胡蘿蔔對於提高肝病病人維生素A水平,間接預防癌變的發生具有較好作用。

陰陽互補更健康

食物分寒、熱、溫、涼、平五種屬性。如在烹調魚、蝦、蟹等寒性食物時,需要添加蔥、姜、酒、醋類溫性調料,以防止菜肴性寒偏涼;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陽類菜肴,配上蛋類等滋陰食材,達到陰陽互補之目的。

春分飲食忌「偏熱性、偏寒性」。熱性食材食用過多,會出現口苦、舌紅、口唇乾燥,易誘發高血壓、心臟病等不適癥狀。而過度偏愛鴨肉或河蜆、田螺、蟶子等寒性食材,會導致腰以下發涼、畏寒、腹瀉等狀況。如果特別想吃螃蟹等寒涼食物,可以加些蔥姜等緩解其寒性。

茯苓粥

說起茯苓都會想起北京的茯苓餅

茯苓是一味常見的中藥

具有健脾利濕、養血安神的功效

非常適合春分時節滋補養生

原料

茯苓15克,粳米200克,冰糖適量

做法

將茯苓、粳米洗凈,一同放入電飯煲中,加適量清水,選擇煲粥模式,煮完開蓋前調入冰糖大火煮開後改小火煮至粥熟米爛,調入冰糖就完成了。

豬肚白朮湯

春分時節人們常常腹脹、胸悶、乏力

此時可以煲個豬肚白朮湯來驅趕這些脾虛癥狀

有健脾益氣、開胃消食、燥濕利水的作用

原料

豬肚1個,白朮40克,茯苓40克,淮山30克,黃芪10克,蜜棗10克,食鹽適量

做法

把豬肚翻轉過來用鹽、澱粉搓擦,然後用水沖洗,反覆幾次。茯苓、白朮、淮山、黃芪、蜜棗浸泡,洗凈。把全部材料加水放入電飯煲,選擇煮湯模式,煮完開蓋前放入鹽調味即可。

紅棗陳皮茶

春分要少吃酸的,多吃甜的

紅棗絕對是春分養脾首選

紅棗陳皮茶具有消脂理氣、改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功效

原料

紅棗5枚,陳皮3克

作法

將紅棗洗凈,連同陳皮共同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水,煎湯,去渣取汁,代茶飲。

一年之計在於春

試試這些快手養生的食物來自網路的健康版權屬原創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