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嘉誠的 66 載,也是一部香港的商業史

李嘉誠的 66 載,也是一部香港的商業史

超人」李嘉誠退休,最大的變化,似乎是人們不能在長和系的股東會上再向他提問。問這位 90 歲的商界長者,關於香港的經濟與政治,也關於香港的年輕人該何去何從。

這些問題是會場內外的香港人更關心的。相比之下,沒什麼人談論長和系公司會活不下去——多年來,它已經和香港的房地產、港口、零售、通訊、水、電都息息相關;也沒人擔心李嘉誠做買賣失當——自 1979 年人們把「超人」的稱號送與他,近 40 年就沒有改口過。可上述這些問題,卻在過去幾年壓得人們喘不過氣。

而除了問李嘉誠,還能問誰?

2016 年,因為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Moody"s)將香港的長期債務展望由「穩定」下調至「負面,讓人們對已不見起色的香港經濟愈加擔心,李嘉誠的看法至關重要。他在發布會上說,香港政府財政健全,儲備豐富,「沒什麼不好,所以穆迪要仔細再檢討一下」。他同時反駁了香港會受內地所累的看法,說,中國是香港政治、經濟的依靠,如果沒有中國的支持,「我相信恒生指數最少跌一半」。

就在上周五,3 月 16 日的長和集團業績發布會上,李嘉誠宣布退任。有記者又問李嘉誠,你把中環中心賣了,是真的要撤資嗎?李嘉誠說,撤資的說法是缺乏經濟學常識。他繼續看好香港,會繼續投地。李嘉誠都這麼說了,好歹是個安慰。

同樣在周五記者會上,也有人問他對「女朋友要買樓才結婚」的看法,李嘉誠的看法是:「不能把買房看得太重要。如果女孩子說沒有房就不結婚,那如果是我我就會說,不如趁年輕你再找一個吧。」

自 1950 年創業開始,這位祖籍潮州的香港人白手起家,創造了一代香港傳奇。他從鐘錶學徒開始,趁著香港作為世界貿易轉口港的機會成為香港塑膠花大王。在香港房地產起飛的數十年年間,李嘉誠進入地產、港口、零售、能源、通訊、醫藥等行業,組建起了龐大的商業帝國。起初在香港,同時很快進入中國內地,並遍布全球。

如李光耀的評論,李嘉誠沒有創造出令人稱道的產品品牌,更多是買和賣。但他靠精準的判斷,一次次總能在最低的時候買進、並在幾乎最高的時候賣出,在 1999 年成為亞洲首富,並多次蟬聯。

香港作家陶傑在接受《好奇心日報》採訪時說,李嘉誠在香港呼聲最高是在 1980 年代到 1990 年代初。和已經老去的大亨不同,他既不是諸如何東那樣的本地買辦,也不是從上海來的有錢人包玉剛、邵逸夫。李嘉誠是白手起家的典範,有了錢、又到世界各地收購資產,打著香港資本的旗號。當時香港電台熱播電視劇《獅子山下》,「李嘉誠就是獅子山精神(的化身)」。陶傑說。

李嘉誠代表著香港最好的時候。受戰爭影響沒那麼大的香港在 1940 年代後期陸續建立起加工業,之後又隨著全球貿易的發展成為亞洲物流中心。到 1980 年代末,香港成為全球最繁忙的集裝箱港口、港商是大陸接受外部投資的第一大資金來源。新崛起的香港中產階級的崛起開始消費升級,帶動了通信、商超、娛樂業,當然還有地產。李嘉誠趕上了這中間的每一步,從一開始跟隨趨勢到之後的領導趨勢,李家公司市值一度佔據整個港交所的 13%。

但隨著 1990 年代中後期房價高漲的爭議和貧富差距的加大,當人們再去談論李嘉誠的生意時——擁有的私宅物業總量佔到了全港的 1/7;和黃至今在香港葵涌港擁有 12 個泊位,處理港口近一半的集裝箱;百佳超市佔據了全港 70% 的零售超市份額——李嘉誠的象徵意義和過去不同了。人們還因此創造出了一個關於「李氏力場」的段子——是李嘉誠讓颱風在臨近香港時變弱的,因為他需要你照常為他打工。

現在的年輕人中還是有許多會以李嘉誠為偶像。但也有很多抱怨說,在他參與建造的香港,昔日輝煌不再,已經不可能有成為「下一個李嘉誠」的機會了。

但當一個時代結束,人們回頭評價的時候,往往會暫時忘卻「現在」、想起最好的時候。李嘉誠如此,香港也是如此。過去三天,香港媒體的頭版談論更多還是一個時代的落幕,李嘉誠作為香港精神的象徵。

李嘉誠在商界的 68 年,也是一部香港商業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秦聞匯 的精彩文章:

TAG:秦聞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