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熙王朝》里,她是康熙最敬重的人,為何死後37年才得以下葬?

《康熙王朝》里,她是康熙最敬重的人,為何死後37年才得以下葬?

《康熙王朝》里,8歲登基的康熙,面對的是一個風雨飄搖的朝廷。康熙能坐穩皇帝的位子,能取得光耀後世的豐功偉績,離不開孝庄太皇太后的堅定支持。

劇中,當康熙想要撤三藩的時候,孝莊客觀的分析了當時的形式,告誡康熙:藩王們並不比鰲拜,鰲拜再厲害那也只是滿族的一介家賊,可是三個藩王久經沙場,老謀深算,十分難對付。

孝庄還對康熙說「我知道你有雄心,可是你得記著,有雄心還不夠,還得有耐心,雄心的一半是耐心」。

孝庄對於時局的把握可以說恰到好處,對於問題更是瞭然於胸,不愧是優秀的女政治家。歷史的發展也證明了孝庄的深謀遠慮,康熙的貿然撤藩直接導致了三藩之亂,致使滿清王朝根基動搖。

羞愧難當的康熙,覺得自己不配為帝王,想要效仿先帝自請退位。孝庄霸氣教導康熙「你這不是不配為帝,而是六神無主,遇難而逃。敵人已經打到門口來了,即便就是退位又能逃到哪裡去呢」。

在孝庄太后的支持下,康熙重新振作起來,最終平定三番。可以說,康熙的輝煌是孝庄支持的結果,康熙自然也對這位皇祖母充滿了深厚的感情。可令人奇怪的是,孝庄死後竟然長達37年沒有下葬。

據正史記載,孝庄死在了康熙時代,死後康熙一直也沒有把她入土而安。其實按照祖制,在孝庄死後應該埋葬在瀋陽的皇太極陵墓,和他的老公入葬一個地宮,但實際上是埋葬在了清東陵。

孝庄死後,他的靈柩一直放在她兒子順治帝孝陵的旁邊,直到她的曾孫雍正登基,才動工興修孝庄的昭西陵。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不外乎三個:

一是孝庄的身份。她是蒙古的博爾濟吉特氏,其父是科爾沁貝勒寨桑,她的老公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皇太極。但是皇太極並不是太喜歡她,而是更喜歡孝庄的親姐姐海蘭珠。

所以,她沒成為皇太極的正妃,只是後來被追封為皇后,而且皇太極其他幾個女人的地位高都比她高。以至於孝庄一想到這些,再也不想去和那些已經死了的女人們在皇太極面前爭寵了。

二是因為順治皇帝福臨。如果順治皇帝也葬到皇太極的昭陵附近,那可能孝庄皇后也要葬到昭陵了,但順治皇帝選擇了清東陵。孝庄太后十分留戀順治和康熙父子,希望能陪在她們身邊。

三是因為多爾袞。這和一個野史有關,同時也是大清的三大疑案之一,也就是孝庄下嫁多爾袞的傳說。據說順治能登上皇位,全靠了孝庄用自己的身體「賄賂」了皇太極同父異母的弟弟多爾袞。

皇太極死後,多爾袞是黨政軍一把手,只有把多爾袞拿下,福臨才有機會坐穩江山,所以野史說孝庄做了對不起皇太極事兒,以致死後不敢讓孫子把她歸葬到皇太極的跟前,怕的是在地下相見後不好交代。

而康熙之所以到死也沒解決孝庄的下葬問題,最根本的原因是康熙實在是不知道如何安置。康熙只能把慈寧宮東側五間宮殿全給拆了,然後全部運往孝陵紅牆外按原樣易地重建,作為太后靈柩的「暫安奉殿」。

沒想到一直拖到了康熙死,這事也沒解決,這個問題最終落到了雍正手上。雍正利用一個大臣的建議,認為孝庄的「暫安處」是一個風水絕佳的好地方,索性直接就地建陵,以永保大清四海昇平。這樣停靈幾十年的孝庄終於得以真正安歇了。

真實的孝庄太后,生於1613年,博爾濟吉特氏,蒙古科爾沁貝勒寨桑的女兒,孝端皇后的侄女,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的生母,是史上有名的賢后,一生培育、輔佐順治、康熙兩代君主,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

1625年,年僅十三歲的孝庄與姑母一同嫁給了努爾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極,婚後生有一男三女。孝庄天生麗質,稱得上清朝前期的絕代佳人。她臨事處置沉靜果斷,早在皇太極時期,孝庄文皇后就「贊助內政」,為皇太極出力。

1643年,皇太極逝,福林繼位為順治帝,遷都北京,尊孝庄皇后為太后,以皇叔多爾袞攝政。為了消除多爾袞對帝位的威脅,孝庄太后按滿族「兄死則妻其嫂」的習俗,毅然下嫁給多爾袞。

順治死後,玄燁即位,年號康熙,尊稱孝庄為太皇太后。當時康熙八歲,由四位大臣輔理政務,孝庄太后儘力教養幼主,護衛著愛新覺羅政權避過了重大的風險和暗礁,使大清王朝達到盛世的彼岸。

四位輔政大臣中,鰲拜專橫跋扈,目無幼主,企圖要挾天子以令諸侯。孝庄太后成了康熙的堅強後盾,在她的支持下,康熙八年,康熙一舉粉碎了鰲拜集團,奪回了政權。

三番之亂時,孝庄皇太后全力支持康熙平亂,她拔出宮中金帛加以犒勞。孝庄皇太后提倡節約,多次把宮中節省下來的銀錢賑濟災民。她的節省家風影響到康熙、雍正兩朝。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太皇太后孝庄逝世,享年七十五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皇太極 的精彩文章:

能得到帝王如此專寵,是幸還是不幸?
清朝秘史:皇太極初試鋒芒,毫不遜色!

TAG:皇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