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它在武漢火了100年,是每天賣400多碗的神奇小吃

它在武漢火了100年,是每天賣400多碗的神奇小吃

本文編輯 企鵝優品

本文部分素材來源更武漢

說起武漢八大名吃之一的豆絲,

要屬百年老店老謙記的豆絲最為特別了,

那尤為細嫩、有嚼勁的口感

被全城的武漢人稱為「三鎮一絕」。

老謙記最出名的就是「牛肉枯炒豆絲」。

就連1921年毛主席在此從事革命活動時,

也對這道小吃牛肉枯草豆絲讚不絕口。

在武漢著名小吃民俗街「戶部巷」,豆絲大王的名號那可是響噹噹的!無論是武漢人民的早點中,還是在慕名戶部巷而來的外地遊客的小吃餐點中,老謙記的豆絲都佔有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沈祖學是老謙記的第三代傳承人,如今他從母親那裡接過的手藝,用傳統手法攤制豆絲,並用獨家秘方烹飪牛肉和配料,最後出鍋的牛肉枯炒豆絲依然鮮香酥脆,松嫩可口。

被忽略太久的手藝,一定要繼續傳承下去

始創於1918年的老謙記,一路走來也因政策、拆遷而波折不斷。後來在老一代革命領導人的關心支持下,沈祖學母親妥善經營店鋪,老謙記才得以穩定發展。

最開始由師爺馮謙伯和師奶馮友權掌柜經營,後來馮友權將技藝傳授給了沈師傅的母親。

馮友權將技藝傳授給了沈師傅的母親

抗日戰爭時期武漢淪陷,老謙記被迫關門;上世紀60年代,老謙記又因故停業,直到1982年恢復營業。

和店鋪一波三折的命運一樣,沈祖學在繼承的路上也走了20年的彎路。起初他無心學自家手藝,只顧一頭鑽進武漢各大酒樓學廚藝。這一闖就是20多年,一直做到了廚師長的位置。

直到2003年,沈師傅的母親作為老謙記當時唯一的傳承人,參加了武漢市的一個美食節,「我到現在都還記得當時那個情景,當時武漢三鎮的食客,尤其是一些老人,有些六七十歲的婆婆爺爺也要搭車,甚至轉幾趟車,就是為了跑到現場去排隊。」

後來他才發現有這麼多人喜歡自家豆絲,終於明白這份手藝的價值所在,原本自己忽略已久的老品牌,居然這麼受歡迎和有價值。

於是他辭去了廚師長的工作,全心全意投入到豆絲製作當中,繼承母親的手藝,希望把這份味道分享給更多的人。

剛開始,店鋪的工作十分辛苦,沈師傅覺得店鋪就是自己的家,吃住都在店裡,沒有任何娛樂活動。

可他說,再苦再累只要看到食客品嘗到自家豆絲的時候,自己內心的滿足感油然而生,也有了那份傳承了自家老手藝的成就感。

手藝 心口相傳

「我們的豆絲一直堅持的是手工製作。皮薄、細膩還嫩,用的可都是去皮的綠豆呢,這樣豆絲的顏色也更清亮哦 」沈祖學得意地告訴我們。

那細膩如絲滑的豆奶,乾淨純粹,還能黏在手上,又能夠慢慢的往下面滴,這就是程度剛剛好了。

攤豆絲的力度也是特別講究,力度要恰當,手要熟練才能攤得又薄又均勻,如此做出來的豆皮才有彈性和勁度,拿在手上還可以任意摔打!

老謙記的豆絲之所以在一眾豆絲中「出類拔萃」,火了一百年,另一個秘訣就在於那獨特的酥酥脆脆且香而不膩,這個秘訣就在於老謙記用的是「大麻油」。

「一般都是在六成的油溫,火候一定要掌握好,炸狠了可是要打口的,嫩了的話又不焦。」

切牛肉的時候也得橫切紋,而不是順切紋,不然他漿出來的牛肉就會老,芡不能過多過濃。

到了餐桌上的豆絲,立馬成了武漢孩子們競相爭搶的美味,筷子一直不停,大人們覺得爽口、有嚼勁,小孩子卻獨獨喜歡那脆脆的口感。

如今,他也遇到同樣的難題,他的子女面對繼承家業同樣也沒有什麼興趣。妻子也時常安慰他,這個工作太辛苦了,孩子們不願意做也是正常的。就好像當年的沈祖學自己一樣,或許時間久了會慢慢的接受呢。

沈祖學略帶擔憂且又樂觀心懷希冀地說,一切就等等看將來把。

- END -

更多匠心生命綻放與美好事物的故事

請關注【企鵝優品】微 信 公 眾 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企鵝優品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老神秘的民族活下來的秘密,藏著一件能匯聚星光的衣服

TAG:企鵝優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