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於長城,你可能真的錯怪它了

對於長城,你可能真的錯怪它了

小時候看電視劇,首先得弄清楚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後來慢慢明白了,原來好人和壞人也沒那麼涇渭分明,一個人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心情好的時候是一個人,脾氣暴躁的時候或許又成了另外一個人。不輕易給一個人下結論,是我現在恪守的處世之道。

切莫過早對一個人下結論,至少要到生命終結,才能蓋棺定論。其實就算到了蓋棺的時候也未必真能定論,有的人死了很久才會被世人所知。況且別說一個人了,就是一個簡單的事物,我們也很難真正了解。

前不久看了長城的一點史料,讓我諸多感慨,原來我以前對於長城的印象一直都是錯誤的。提起長城,可能大多數人都會認為這是個冷兵器時代的敗筆,既勞民傷財又沒起到任何作用,你看,草原民族一個接一個南下入主中原,長城防住誰了?長城或許只是中原統治者一廂情願的軍事願望,到最後也只能淪落成一個形同虛設的軍事文物,僅此而已。

真的是這樣嗎?歷史上那些雄才大略的皇帝們誰都不傻,為什麼每朝每代都要大興土木修築長城呢?原因肯定沒這麼簡單,假如我們真能穿越到那個騎兵橫掃天下的時代,或許你會發現,長城才是中原農耕民族為數不多的最佳防禦方案。

長城在英文里被稱作「Great Wall」,其實不光是外國人,連我們自己也一直認為長城不就是一堵巨大的城牆嘛。但事實上除了城牆的作用外,長城至少還有三個非常重要的軍事用途。

首先,長城本身就是通訊工具。一旦城牆被破,長城上就會狼煙四起,敵人入關的消息很快就會傳播出去。在沒有現代化通訊工具的時代,長城是傳播消息最快的途徑。這可能是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人們能想到的最經濟,最便捷的預警系統了。

其二,去過長城的朋友都知道,長城不但很高(平均7米左右)而且還很寬(平均6米左右),是名副其實的軍事「高速公路」。一旦狼煙升起,就算遠在千里之外的駐軍也能通過長城這個通道,迅速抵達前線作戰。通常情況下,入侵的敵人也不可能把長城全部摧毀,只能破壞幾處豁口進入平原地區燒殺搶虐,然後還得迅速返回,否則守軍一旦通過長城抵達豁口,就會切斷退路,形成瓮中捉鱉之勢。有意思的是,長途跋涉之後,豁口其實很難被再次找到,返回的入侵者經常為了找豁口迷失方向,被抵達的守軍圍追堵截,有時甚至還會全軍覆沒。據史料記載,連最後成功入主中原的皇太極也曾吃了不少長城的苦頭。

此外,長城還有一個非常重要軍事作用就是:進可攻退可守。長城在歷朝歷代都是軍事戰略要地,是中原北伐的軍事依託,每次出征前的軍隊集結都是在長城完成的,而且,後方的補給也能通過長城最快抵達。萬一出師不利需要全軍撤退時,長城也是堅不可摧的最後防線,只需退回這裡重整旗鼓即可。同時,有長城在,就算戰敗,也不會被敵人一直乘勝追擊。草原騎兵們很清楚,沒有充分的入關準備,長城是萬萬不可強攻的,一般追到此處也就適可而止了。

那你可能要問了,照這麼說長城很牛啊,那為啥最後還是被草原騎兵入主中原了呢?其實只要你了解一下具體的史料就會明白,這已不是長城本身的問題了。長城作為抵禦入侵的軍事工具已經很好地發揮了作用,但最後能不能成功防禦敵人,還得看人。這就好比有人用菜刀不小心傷了手,你能說這是菜刀有問題嗎?

說了長城一堆好話,我其實也沒打算要給長城作代言,我只是想說明一個樸素的道理:別輕易給一件事、一個人下結論。哪怕是每個中國人都能耳熟能詳的「長城」,也有你看走眼的時候。作判斷的時候,不妨先想一想,你了解事情背後的真相嗎?你深入調查過這個人嗎?

這個世界遠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簡單,也沒有義務讓你知道所有的答案。我們只能小心求證,謹慎前行,放下心中的執念,時刻準備著刷新自己已有的認知。最後,我又想起羅素的那句名言:我絕不會為我的信仰而獻身,因為我可能是錯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隨風奇談 的精彩文章:

TAG:隨風奇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