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老北京旗人都愛吃點兒「炸物」,哪個是您的最愛!

老北京旗人都愛吃點兒「炸物」,哪個是您的最愛!

北京的春天說來就來,

初春時節,香椿上市。

春天北京人一定要品嘗專屬春天的味道。

香椿味道清香撲鼻,

是咱北京人最愛。

炸香椿魚兒

香椿是北京春季特有的美味,它所散發出的濃郁異香,讓它成為北京春天最美好的代表。香椿裹上雞蛋麵粉糊油炸,叫香椿魚兒,也可切碎攤雞蛋,或與豆腐涼拌。北京人想留住春天的味道,一定要吃這一口兒。香椿十分金貴,並不是因為它的價格,而是過了吃香椿的季節,你再想吃,花多少錢也沒地兒買。

當然,今天咱們要說的不單單是香椿

您發沒發現,北京人特別愛吃「炸物」

連香椿都能炸一下,更不要說:

炸丸子、炸帶魚、炸花生米、

炸藕合、炸排叉、炸豆腐……

這些炸物很受北京人歡迎。

說著說著,都饞了

炸春卷

老北京立春吃炸春卷是必須的,麵皮炸得金黃,裡面的餡料超級豐富:豬肉、豆芽菜、粉絲、木耳、胡蘿蔔等材料都「mix」到一起,一口下去幸福指數真的會升高。

炸年糕、元宵

最喜歡過年,因為過年能穿上新衣服,能吃上媽媽做的炸年糕。那是一種酥嫩香甜的味道,那是一種北京特有的味道,那是一種飽含媽媽濃濃愛意的味道。

正月十五吃煮元宵,但是元宵炸著也非常美味。鍋里放油,油燒到七成熱,放元宵。待元宵呈淺黃色時,用筷子翻動,使之受熱均勻,再炸至金黃時,表面開始有小泡泡出現,即撈出瀝油裝入盤中,在炸好的元宵上放適量白糖,美味!

炸油餅

北京人的清晨,從一個炸油餅開始。當天擦亮,北京這座城還未全醒的時候,人們就開始在街頭巷尾尋覓炸油餅、油條的香味兒。作為「炸物」,只有趁熱吃剛出鍋的,才能保持焦脆鮮香。所以街頭、衚衕口,常有現炸現賣的早點攤。走出家門不遠,到小攤上喝一碗豆腐腦兒、吃熱乎的油餅。

炸排叉兒

北京傳統小吃,原料為麵粉、蘇打和鹽,用油炸。酥、脆、味微鹹的特點,愛喝酒的人常以排叉兒當下酒菜用。

炸茄盒、藕盒

炸藕盒,炸茄盒也是老北京深受喜歡的食物之一,尤其是春節的餐桌上。炸茄盒外焦里嫩,入口不膩,咬上一口,淡淡的肉香和茄子的清香同時浮現,讓人心動不已。除了茄盒,還有藕盒,藕渾身都是寶,是滋補的佳品。藕盒裡夾了一層肉,吃起來藕脆肉香,太好吃啦!北京人真會吃!

炸花椒芽兒

用花椒葉子可以做棒子麵菜窩頭或貼餅子,但最好吃的就是裹上白麵糊油炸。咬一口大嚼之後,您會覺得一面焦,一面軟,中間是辣、咸、麻的酥脆花椒葉,吃一口大嚼後的那種口感比吃燉肉還香。

炸小黃魚

干炸小黃魚,一道實惠又鮮味十足的家常菜,炸好的小黃魚,外面酥脆可口,裡面魚肉鮮嫩,越嚼越香。干炸小黃魚,北京人家家都做,炸出來,沾椒鹽趁熱吃,如果魚夠小,那麼是連骨頭都可以吃下去的,特別香!

炸豆腐

鹵炸豆腐是一道老北京有名的小吃。豆腐嫩滑,湯汁鮮美深受百姓喜歡。自「豆腐」傳到北京,那吃法就越來越多,並得到了南北結合口味提升,經數百年的演變,形成了北京自己的特色。尤其到了明代的中晚期,京城的「六必居」開張以後,調味品更加豐富,又出現了「鹵炸豆腐」這一小吃,經過不斷改良傳至今日。不老不嫩,鮮香可口,再就上一個芝麻燒餅,別有一番風味。

炸花生米

炸花生米,酥脆鮮香,無論是做下酒菜,還是當零嘴,都非常受歡迎。大概也沒有比它更家常的小菜了,生活再拮据的人家過年桌上也會有這樣一盤。其實炸花生米是很需要技巧的,很容易火大了炸糊,想要炸的焦香酥脆必須掌握好火候,炸完撒上細鹽,放涼再吃,否則就是皮的。記得家裡的花生米上桌之前,通常會有小半盤消失不見,那是進了我的口袋,直到現在我都對炸花生米情有獨鍾。

炸咯吱盒

炸咯吱盒,是屬於北京過年的標配,酥香脆嫩,大人孩子都極為喜愛。老人一談起咯吱盒就說:「要講這玩意兒(咯吱盒),還得說是通縣的」。直到現在,很多人還是愛買通州的咯吱盒,這是為什麼呢?話說京杭大運河通航後,大批京東百姓操起漕運的營生。船工們從山東帶回酥脆的煎餅,日久受潮,煎餅變的皮軟,入口不爽。有心得人將煎餅捲成卷切成段下油炸,食之更香更脆,之久不變質。咯吱盒很快成為陪伴船工遠航的美食,也自然在京航大運河碼頭張家灣己方圓數十里的京東一帶民間傳開。

說到這裡,還必須科普一下,還有一種得蘸著蒜汁兒吃的,那個叫炸咯吱。炸得兩面兒金黃撈出來,配上蒜汁兒或是生抽食用,絕對的下酒好菜。

炸蝦片

估計現在有很多孩子沒有見過這道菜品,也不曾吃過。我也很多年沒吃它了,它是我兒時的一道菜。記憶中每年春節,媽媽都會炸蝦片,那些年物質很匱乏,平日里難得吃到什麼好東西。可想而知,這個時候,油鍋里飄出炸食物的香氣多麼容易挑逗到我們脆弱的味蕾。

炸丸子

炸丸子是北京人年菜必備,丸子象徵了合家團圓。記得小時候過年前大人炸丸子的時候,我非常喜歡旁觀。通常有肉丸子和素丸子兩種,燒小半鍋油,丸子入鍋,油鍋里一片刺啦聲,丸子慢慢從金黃變成焦黃,撈上來還在滋滋作響,香氣一陣陣冒出來,我一邊看一遍咽口水,通常會趁人不備捏幾個放嘴裡,燙的來不及嚼就吞下肚去,真是太好吃了。

炸松肉

老北京清真菜,炸松肉,松肉是用牛肉餡,炸出來直接吃,香酥軟嫩,口感特別軟滑鮮美,好吃極了。如果想要口感更豐富一些可以放一些豆腐,但別多了。

炸饅頭、窩頭片

老北京人愛吃臭豆腐,尤其是只吃王致和的臭豆腐,就像外國人愛吃藍乳酪一樣,改不了…最常吃臭豆腐的方法就是蘸炸饅頭片兒,饅頭片兒不裹雞蛋,只干炸,炸得像饅頭乾兒一樣外表酥脆金黃才最好吃。臭豆腐也有講究,澆上香油辣椒油,再撒上點兒京蔥白末,記住一定要是京蔥的蔥白,抹在熱騰騰的炸饅頭片兒上,香就一個字!!!窩頭片和饅頭片差不多,也是炸成兩面金黃酥脆,抹上臭豆腐吃也很美味。

這些北京人愛吃的「炸物」,

幾十年、甚至上百年,

祖祖輩輩都固守這一口味,

任其朝代更迭、風雲變幻,

都不曾改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慈禧的三大智慧和溥儀的三大絕技
別再去南鑼鼓巷!這15條衚衕才是北京的魂兒!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