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門》:我們有權決定孩子的生死嗎?

《生門》:我們有權決定孩子的生死嗎?

《生門》:我們有權決定孩子的生死嗎?

文/里外 公眾號/章嵐育兒

婦產科就是一個高度濃縮了的滾滾紅塵。

產房裡,有媳婦剛生完女兒,婆婆當天氣得坐車回老家的故事。

也有產婦剖腹產7個月後又懷孕,為了得到一胎男寶,生產時大出血危及生命。

還有丈夫躺在病床呼呼大睡,妻子獨自在產房生產後,自己抱著孩子回病房的場景。

……

每一個故事,都比電視劇更精彩,也更殘酷。

而《生門》這部紀錄片鏡頭可謂生猛,直面鏡頭下人性,毫無掩飾,真實得血淋淋。

鏡頭下的產婦大部分面色蠟黃、頭髮凌亂、全身浮腫,被疼痛折磨得直不起腰。這就是真實,而不是電視劇中戴著美瞳畫著眉毛打著粉底的臉龐,被透過玻璃後陽光的照得熠熠生輝。

每一個場景,每一個經歷,都太過真實。

有的讓人沉默,有的讓人流淚,有的讓人震撼。

而這一集,讓人看完後久久無語。

在長文開始之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

如果醫生告訴你,你的孩子有一半幾率可能有問題,你會怎麼選擇?

這一集的名字是《同樣的命運,不同的選擇》。

李雙雙,因身患疾病,懷孕34周時寶寶在腹中胎動停止10天左右,當地優生科由此斷定孩子缺氧,發育遲緩,建議引產,於是全家人打定主意要做引產手術。

醫生檢查後說,這個寶寶已經34周,B超顯示並沒有嚴重的畸形,是能夠存活的,希望家屬可以堅持一下。

比起是否能夠存活,家屬更關心孩子大腦問題。

他們覺得孩子已經10天沒有胎動,已經缺氧這麼久,大腦一定有問題,無論是身體殘疾還是智力受損,都是家庭無法承擔之痛!

醫生寬慰家屬,因為孩子慢性缺氧,大部分孩子出生以後會逐漸恢復過來。

但家人依舊遲疑。

最後醫生說,28周寶寶引產是違法的,可以幫你剖腹產,讓孩子生出來看看,給孩子一個機會。隨後嘆口氣:這個寶寶,你不僅沒救他,還把他往死里打。

而病床上的李雙雙不停流淚,沉默,不知命運如何走向,和腹中胎兒一起等待著「被選擇」的命運。

醫生走後,丈夫對攝像大哥說,很很多人這樣會覺得我道德有問題,但如果孩子真的生下來有問題,對孩子也是不公平的,對家庭來講也是一個很大的拖累,想要改善生活質量是完全不行的。

婆婆說:生孩子就像選種子一樣,就得選一個最優質的種子來培養。

言下之意,只要有1%的概率說孩子有問題,他們放棄也不會眨眼,就像挑選商品一樣,彷彿等待他們的是無窮無盡的選擇機會。

最後,他們選擇剖腹產,或許源於內心的愧疚,抑或僅僅是迫於醫生的堅持。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引產還是剖腹產,無論救治還是不救治,沒有人會徵詢李雙雙的意見,這位母親彷彿如空氣一般,雖然自己身為母親,但有選擇權的人,不是她。

孩子出生了,在產房哭聲很響亮。

所有觀眾都鬆了一口氣,以為鏡頭馬上要轉為大圓滿時,卻又給了現實一個響亮的耳光。

新生兒科醫生找家屬談話,要求繳費治療,丈夫把醫生拉到一邊,詢問醫生是不是寶寶情況很不妙,他沒說出口的是:是否可以直接放棄?

醫生安慰道,所有的早產兒情況都不妙,都需要用強大的財力和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

這時候,醫生問,選擇繼續治療嗎?

公公說,我怕人財兩空。

醫生一聽就炸了,說出了如下話:

你考慮的不應該是人財,考慮的就是人道人性,你總要試試給孩子一個機會,走在路上的健康人還被車撞死呢!

醫生最後說:

你總要給孩子一個機會啊,你把寶寶抱出來很快就沒了。你要給我們機會給你的孩子機會。我覺得你考慮的應該是人道、人性。人要長個心眼兒,人都不能這樣做的,人他畢竟是個人。一個人回想一生的時候,你沒儘力你是多難受啊。

按照一般電視劇的安排,在這樣一段文字下,他們應該會被「喚醒」。

可是,這是真實的人生,他們依然在遲疑。

最後雖繳納了費用,但轉身給母親打電話,我不是不想治,我是怕人財兩空,我也怕他長大後有問題。

其實,比起人財兩空,他們更害怕這個孩子能夠生存下來,因為這個孩子可能會拖累整個家庭一輩子。

是的,他們並不想他活下來。

在後續搶救的時候,丈夫說,我是說你們就按常規的搶救,他的下體沒長好,我說你不用搞特殊的,我說再就看他自己的命了。

孩子的命在哪裡呢?孩子的命應該在家長的手裡啊。

醫生探房,問家屬看過孩子沒?

大家都說,沒看過。

醫生失望地說,你們所有人都對這個小孩的出生,好像不持歡迎的態度。

最後,他們的孩子還是不幸夭折。

不知道是不幸還是幸運?

如果僥倖存活下來,以後成績不好,社交不佳,會不會被指責為,早就知道你有問題,當初就不該救你。

或者,孩子某一天看到這段視頻,他知道自己並不是在期待中出生的,會不會很絕望?

與此相反的是,另一個家庭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背景明顯輕快很多,讓人感覺如寒冷中的和煦的太陽。

妻子27周胎膜早破住進醫院,保胎到30周,終於要開始剖腹了,全家人都很開心。

丈夫說,孩子好堅強,在沒有羊水的環境里還活了20多天。

早產兒會面臨巨額的治療費用。

攝像大哥問,早產兒會花很多錢該怎麼辦,躺在床上的妻子微笑著說:錢慢慢賺慢慢還。

導演繼續問,如果孩子太小了你會不會放棄?

她說,順其自然吧。

導演採訪丈夫,他說,省婦幼總是教他們放棄,說沒有希望了。

然後就來找這個李主任,他老是說不要放棄,他說是有希望的。

我們做父親的要為自己盡一份力。

這位總是笑臉的丈夫感染了每一個人,所有人的神情都是鬆弛的愉悅的。

攝像大哥問,寶寶出生後,你們做好思想準備沒?

我以為他理解的思想準備是指擔心孩子是否能存活,是否有問題。

但他說:我知道嘛,孩子才7個月,肯定要住保溫箱。

這樣輕描淡寫一句話,說明他從來沒考慮過孩子是否能存活,也沒想過是否有問題,只是覺得肯定會花錢治療。

生產的時候,所有人在產房外都在期待這個孩子的誕生。

大家都是微笑著,所有人的情緒都很好。

孩子順利生產下來,住進了早產兒病房。

丈夫時不時去早產兒病房探問,詢問孩子的情況。

儘管見不到孩子,也會帶來一點「小道消息」給妻子。

在給小孩花錢上面,他顯得很「大方」,攝像大哥問:你們從事什麼職業呢?為什麼對錢不太在乎?

最後的結局也很陽光,孩子與媽媽得以團聚。

不知道上一位父親看見這集的另一個故事應該會作何感想?

會不會在某個輾轉反側的夜裡,因為自己未能竭盡全力而後悔?

所以,回到最開始的問題,你的答案是什麼?

你會決定給孩子一個機會,努力一次,還是等待下一次100%的機會?

懷孕時看過東野圭吾的小說《解憂雜貨鋪》,裡面有一段讓人十分動容的話,是關於一位非婚生子的婦女的疑惑,因為孩子的父親沒有指望,不知道自己能否生下孩子,將來還會面臨多少苦難生活。

這位睿智的老人說,真正決定你是否要孩子的因素不是金錢,也不是丈夫,最重要的是,能不能讓生下來的孩子得到幸福。

即使父母雙全,也未必代表孩子一定能幸福。如果無法做到為了孩子幸福,願意犧牲一切的心理準備,即使有丈夫在身邊,也最好不要生下孩子。

所有的前提,應該是愛,而不是其他。

在這部紀錄片下,有一位媽媽留言,她曾經歷重症子癇,早產,孩子在家人的努力下保住了。

但孩子現在說話晚、消化不好、發育緩慢,最終診斷為自閉症。現在每天花大量的精力金錢來維護。

但這位媽媽說,她從不曾後悔自己做的決定,她不在乎生活品質下降,也不在乎付出的精力,唯一擔心的是,誰來保證他的孩子能過上正常人的生活,孩子會不會怨恨曾經她的選擇?

到底該如何選擇呢?

多年前看過周國平的《妞妞》,有一位同是父親的人在下面評論:

作為父親,就應該盡全力將他帶到這個世界,至於選擇生或死,那是他自己的事,你總得要給孩子一個自己選擇的機會,應該儘力而為。

因為,餘生很長,而後悔,沒有解藥。

歡迎轉載,尊重原創

轉載請註明來自「章嵐育兒」微信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章嵐育兒 的精彩文章:

頻繁夜醒為哪般?——那些年被誤會的「嬰兒般的睡眠」!

TAG:章嵐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