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流感季節,國醫大師禤國維教你養肺護肺之法

流感季節,國醫大師禤國維教你養肺護肺之法

陽春三月,鶯飛草長。一切都是欣欣向榮野蠻生長,病毒和細菌也不例外。廣東省歷年流感監測數據顯示,每年冬春是季節性流感的流行季節。有專家再三提醒:今年3月可能會出現新一波流感,一定要提高警惕。

前段時間,流感肆虐全球,因外國患者服用了枇杷膏後迅速止咳,一時間國貨枇杷膏成為焦點,引起了各方熱議,同時也冒出來一些質疑的聲音,有的甚至懷疑中醫藥對付流感癥狀的功效。國醫大師禤國維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明確表示,川貝枇杷膏其組成藥方的有川貝、枇杷葉、蜂蜜等多種中藥材,多年的臨床已證實其有潤肺止咳的功效。

國醫大師禤國維

流感高發應預防為主

《黃帝內經》里說:「肺者,相傅之官」,人體宰相總攬身體各類大事。在中醫的觀點中,咳嗽主要與五臟中的肺關係最密切,且往往是肺功能受損的第一步。肺為清虛之體而居高位,肺葉嬌嫩,不耐寒熱。故中醫認為「肺為嬌臟」,易被外邪內傷所累,進而出現咳嗽等肺功能受損的表現。

專家介紹,六淫是風、寒、暑、濕、燥、火六種邪氣的統稱。如果氣候變化異常,六氣發生太過,使機體不能與之相適應的時候,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在《黃帝內經》中內傷指:「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也就是說,五臟六腑受傷,影響到肺,引起咳嗽,我們就稱之為內傷咳嗽,其特點是咳嗽多反覆發作,病程較長。

我們知道,人感染上流感時,會突發高熱、咳嗽、咽喉痛,常伴有肌肉痛、頭疼、關節痛等癥狀,流感主要經飛沫和接觸傳播,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所以,疾控專家們再三強調,出現流感癥狀時,咳嗽或打噴嚏應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噴嚏後要洗手,盡量避免觸摸眼睛、鼻或口。可以說,咳嗽時飛沫四濺也是傳播流感病毒的一個重要途徑。所以止咳不僅僅是減輕痛苦的癥狀,也是截斷流感傳播的一個重要措施。

遺憾的是,近年來越來越常見的霧霾、PM2.5等環境惡化,易引起鼻腔、咽喉、肺部等呼吸器官的不適,甚至出現「黑肺」。而現代都市人熬夜、飲食口味重、抽煙等不良習慣也會導致肺陰虛或霧霾型肺損傷。感染流感病毒後,肺臟首當其衝,《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和《流感下的廣州中年夫婦》均描寫了因流感導致肺臟感染,出現「白肺」甚至生命垂危的悲劇,警示人們與其在感染流感後花費為數較多的治療費費力治療,不如探討如何找到預防流感,如何養肺護肺的好辦法。在面對流感、霧霾時,如何保護呼吸道、提高肺功能、減少肺部損傷呢?在這一點上,中華老字號、專門以生產止咳化痰葯著稱的中成藥企業、百年老店潘高壽早就有所行動。據悉,2013年4月,潘高壽成立了國內首個專門用於資助PM2.5傷害防治的基金——廣葯潘高壽「綠肺基金」。

目前該基金首個資助項目——潘高壽與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聯合進行的PM2.5傷害防治研究項目成果已發布。研究發現:在實驗條件下,僅一周時間,PM2.5可令大鼠的嬌肺變成黑肺。而採用枇杷膏、枇杷露預防和治療大鼠黑肺,可以抑制炎性因子與各種細胞內容物的分泌,保護肺部組織,從而有效防治PM2.5對其肺部的損傷。實驗結果顯示,枇杷膏等中成藥對PM2.5引起的呼吸道毒作用具有明顯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對此,國醫大師禤國維稱,川貝枇杷膏其組成藥方的有川貝、枇杷葉、蜂蜜等多種中藥材,通過多年的臨床已證實其有潤肺止咳的功效。

實際上,從枇杷膏的組方就能看出其潤肺護肺止咳的功效。

(1)蛇膽川貝枇杷膏

藥品成分:蛇膽汁、川貝母、枇杷葉、桔梗、水半夏、薄荷腦。

功能主治:潤肺止咳,祛痰定喘。用於燥邪犯肺引起的咳嗽咳痰、胸悶氣喘、鼻燥、咽干喉癢等症。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2克(約一湯匙),一日3次。

(2)蜜煉川貝枇杷膏

藥品成分:川貝母、枇杷葉、桔梗、陳皮、半夏、北沙參、五味子、款冬花、薄荷腦。

功能主治:清熱潤肺,止咳平喘,理氣化痰。適用於肺燥之咳嗽、痰多、胸悶、咽喉痛癢、聲音沙啞。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2克(約一湯匙),一日3次。

枇杷膏預防和治療肺部損傷還停留在活體動物實驗階段,禤老建議繼續進行臨床實驗,通過多中心臨床試驗數據加以進一步證實。

治療咳嗽宜分清癥狀

我國五千年的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瑰寶。廣東作為嶺南醫學的故鄉和南葯主產地,中醫藥發展源遠流長。

禤老認為,中醫與西醫在人體認識中有所差異,也有異曲同工的地方。兩者所建立的基礎理論不同,導致結論、觀點的差異。但核心是對人體正常生理的研究及疾病的干預。

中醫治病講究辨證,比如肝陽上亢的高血壓病人吃高麗參,血壓就降不下來,還容易爆血管,所以中醫有講「大黃救人無功,人蔘殺人無過」。痤瘡病人體質虛,吃鹿茸則虛不受補,適得其反,病情加重。所以,中醫概念與西醫不同,前者特別講究個人體質。

咳嗽是中醫治療的優勢病種,中醫認為,咳嗽是人體祛邪外達的一種病理表現,治療不能單純的見咳止咳,應該首先明確咳嗽的病因、病位,結合感受病邪的性質(寒、熱、燥),辨證論治,選擇合適藥物,「治咳」方可顯效。

作為國醫大師,廣州中醫藥大學首席教授,當代中醫皮膚病學大家,禤老希望中醫師的腦子裡應該裝著整體思維、辨證思維、平衡思維、共性思維、模式思維等中醫思維,充分發揮祖先留下的智慧,讓中醫藥更好地服務大眾。

肺主皮毛,肺好皮膚好

廣東地處嶺南,長年有夏無冬,氣候溫熱潮濕。溫熱則陰易傷,濕熱則易蘊毒,且廣東人夜生活豐富,工作緊張,生活不規律,更易耗傷腎陰,以致相火過旺。所以嶺南人多濕熱夾陰虛的體質,容易患上皮膚病,如痤瘡、脂溢性皮炎、斑禿、紅斑狼瘡等。

禤老認為,風、濕、熱邪是皮膚病最常見的致病因素,這些邪氣侵及人體後,若不能及時化解,與陽熱體質相合,極易化火,蘊而成毒;若邪氣伏於體內不發,感春夏溫熱之氣,則伏毒自內而出,表裡皆熱,熏蒸體膚,而成疾患;如若內傷七情,更易五志化火,宣洩不得,蘊毒生熱,發為皮膚疾患。除六淫、七情、外傷、稟賦等病因病機之外,禤教授認為,疑難皮膚病的發病和遷延常與「毒邪」蘊結有密切的關係。

對於皮膚病的治療與研究,禤老則一貫主張將中醫外治和現代科技結合起來,將中醫外治和針灸、傳統療法結合起來進行治療與研究。

另外,中醫特別講究調理體質,平衡陰陽,飲食上也不能有一絲大意。禤老在臨床上時常提醒皮膚病病人的飲食禁忌及以食療輔助治病。對於患有濕疹、蕁麻疹、銀屑病等皮膚疾患的人,一般的公雞、鯉魚、鯪魚、蝦、蟹、鵝、鴨、牛肉、羊肉這些食物要少吃;水果如菠蘿、芒果、榴槤濕熱之品,患皮膚病的也不大適合吃。另外竹筍屬於發物,易誘發皮膚瘡瘍腫毒,皮膚病人不適合吃。

由於腎陰虧虛,相火過旺,熏蒸頭面所致的痤瘡,禤老要求他們不要熬夜,生活規律,平素多給予養陰的食療,如女貞子、旱蓮草煲泥鰍。如皮膚乾燥的病人,禤老認為是由於陰虛風燥,建議病人用沙參、麥冬、玉竹煲豬皮,以皮養皮;對於蕁麻疹的病人則認為體虛,應給予鱷魚肉煲靈芝提高免疫功能;白癜風患者應少吃酸性、含維生素C多的食物,如橙子、獼猴桃、西紅柿等,多吃補腎健脾之品,如烏豆、核桃、烏魚、黑芝麻等。

歷來,中醫還有「肺主皮毛」之說,意思就是說,皮毛賴肺的精氣以滋養和溫煦,皮毛的散氣與汗孔的開合也與肺之宣發功能密切相關。若肺有所傷或肺氣不足時,則毛髮就會顯得乾燥無澤或灰黃枯焦,甚則脫落。而肺氣虛者,皮毛無澤,衛外不固,多汗而易感冒,致皮膚疾患和肺系疾病。同時,皮毛有輔助肺呼吸和氣體交換的功能,所以也能宣散肺氣。一旦皮毛有病變自然會影響到肺,使肺氣宣發功能減弱。

可以說,肺與皮膚相互協調,共同主司呼吸。在生理上,肺與皮毛是互相配合,互相協同,不可分割的聯繫。在病理上,肺與皮毛互相呼應,相互反饋,相互影響。皮膚好,肺氣足;肺部虛,皮膚差!

國醫大師禤國維

推薦咳嗽分類食療方

風熱咳嗽,應多選一些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功效的藥材,如川貝、枇杷葉、雪梨等。

●川貝冰糖蒸梨:把梨靠柄部橫斷切開,挖去中間核後放入2~3粒冰糖,5~6粒川貝(川貝要敲碎成末),把梨拼對拼好放入碗里,上鍋蒸30分鐘左右即可。此方有潤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風燥咳嗽,根據「燥則潤之」的中醫養生理論,應多食用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銀耳、蓮子、蓮藕、百合、杏仁、蜂蜜、麥冬、沙參等。

●北沙參麥冬瘦肉湯:將瘦肉約50克剁成肉泥與洗好的北沙參5克,麥冬6克,生薑1片一起放入燉盅,加入適量的水,蓋上蓋,上鍋蒸,待鍋出蒸汽後改為小火蒸40分鐘,調入適量的鹽即可。

●杏仁燉雪梨:取杏仁10克,去皮打碎,雪梨1隻,去皮切片,同放碗內,加冰糖20克,水適量,然後置鍋內,加蓋燉煮1小時,即可服用。每天早晚各1次,連服3~5天。

風寒咳嗽,治療原則是疏風散寒,宣肺化痰。應多用杏仁、前胡、紫蘇、桔梗等宣降肺氣,化痰止咳。

●杏蘇糕:其做法是取麵粉適量,經過發酵,揉製成3~5塊;將杏仁15克泡去皮研壓成粉,加適量紅糖拌勻,撒佈於糕面上,再將蘇葉3~5片洗凈覆蓋糕上,把糕置鍋上蒸,待糕熟後取食。有散寒宣肺的功效。

●紫蘇北杏雞蛋湯:將紫蘇葉15克、北杏10克洗凈,稍浸泡;2個雞蛋去殼煎熟。於瓦煲中加入清水1250毫升(約5碗量),放入生薑1片、紫蘇葉、北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煮約1.5小時,下煎蛋稍滾片刻,加入適量食鹽和少許生油便可。此湯有發散風寒,化痰止咳功效。(注意:北杏仁有小毒,不宜過量服用,一般成人用3-10克則可)。

文章轉載自:羊城晚報嶺南大醫館

文/華章 楊廣

(責編:余燕紅)

長按上方「公眾號」可訂閱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肺 的精彩文章:

肺最怕「臟」,養肺先「清肺」!
冬日久咳不止?六大養肺食譜不可不知!

TAG:養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