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北京也開始搶人才!自由職業者貢獻突出可申請

北京也開始搶人才!自由職業者貢獻突出可申請

【觀察者網綜合報道】「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近兩年,這句經典的台詞相繼在國內的一些城市被印證。繼杭州、南京、成都、西安、武漢等等二線城市下「血本」爭取符合當地標準的人才後,一線城市也坐不住了,春分剛過,北京也開始「搶人」。

3月21日,北京市政府網站發布重磅消息:先後發布《關於優化人才服務促進科技創新推動高精尖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簡稱《措施》)、《北京市引進人才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簡稱《管理辦法》),建立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凡是符合一定條件的科技創新人才、文化創意人才、體育人才、金融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專利發明者和北京市緊缺急需的自由職業者,均可申請引進。

值得注意的是,為「千人計劃」 「海聚工程」的中國籍入選專家;「萬人計劃」「高創計劃」「高聚工程」入選人以及國家和北京市重要科技獎項獲獎人直接辦理引進,最快5個工作日辦理完成引進手續。創業團隊和投資人獲重大優惠:3年累計獲得7000萬元融資的創新創業團隊可申請落戶;而優秀的天使和創投基金高管可直接落戶。此舉被視為北京近十年最寬鬆的落戶政策。

《管理辦法》稱,根據人才引進的要求,擬引進的人才應無刑事犯罪記錄,提出引進時一般應在聘用單位工作滿2年。引進時年齡原則上不超過45周歲,「三城一區」引進的可放寬至50周歲,個人能力、業績和貢獻特別突出的可進一步放寬年齡限制。引進人才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隨調隨遷。引進人才無產權房屋的,可在聘用單位的集體戶落戶;聘用單位無集體戶的,可在單位存檔的人才公共服務機構集體戶落戶。

拓展緊缺急需人才遴選引進範圍

《管理辦法》規定,拓展緊缺急需人才遴選引進範圍。在北京市行政區域內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和產業發展方向的各類用人主體中穩定工作、貢獻突出,且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人員,可申請辦理人才引進:

(一)在國內外取得碩士及以上學位或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二)經人才引進綜合評價合格的;(三)經本市行政區域內各區或局級單位按程序推薦的;(四)經相應的人才認定委員會認定推薦的;(五)其他特殊特藝人才或緊缺急需人才。

支持優秀科技創新人才、創新創業團隊引進人才

此次北京重磅引進的人才首屬科技創新人才。《管理辦法》明確,在京承擔國家和本市科技重大專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和工程等任務或進行其他重要科技創新的優秀人才團隊,其領銜人可辦理人才引進;由2名國家或本市重大人才工程入選人推薦,優秀人才團隊的成員可申請辦理人才引進。

不僅個人能直接引進,團隊核心成員也可經推薦後申請。具體辦法為:在京承擔國家和本市科技重大專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和工程等任務或進行其他重要科技創新的優秀人才團隊,其領銜人可辦理人才引進;由2名國家或本市重大人才工程入選人推薦,優秀人才團隊的成員可申請辦理人才引進;

近3年累計自主投入5000萬元以上(含)或近3年累計獲得7000萬元以上(含)股權類現金融資的創新創業團隊,自主投入資金或融資資金到位且運營效果良好的,其主要創始人和核心合伙人可辦理人才引進;近3年累計自主投入1億元以上(含)或近3年累計獲得1.5億元以上(含)股權類現金融資的創新創業團隊,自主投入資金或融資資金到位且運營效果良好的,由2名主要創始人或核心合伙人推薦,其團隊成員可申請辦理人才引進。

《通知》稱,對於上述近3年累計獲得7000萬元以上(含)股權類現金融資的創新創業團隊,可給予最高5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近3年累計獲得1.5億元以上(含)股權類現金融資的創新創業團隊,可給予最高10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市屬各區(含經濟技術開發區)、集團總公司及其他相應單位實施的重點人才工程中創新創業成效突出的入選人,可申請辦理人才引進。

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北京市孵化的高成長性企業、「獨角獸」企業(一般指10億美元以上估值,並且創辦時間較短的公司),是獎勵的重點對象。可以說是獨角獸企業的福音了。

2017中關村海外人才優秀項目在京展演 @VCG

自由職業者貢獻突出可申請「進京」 天使和創投基金高管可直接落戶

除了創新創業團隊、科技創新人才及科技創新服務人才,《管理辦法》還對文化創意人才、體育人才、國際交往中心建設的人才、金融人才、教育科學研究和醫療衛生健康等專業的人才、高技能人才等7個領域的人才引進作出了詳細的規定,涵蓋領域極為廣泛。

據界面報道,以教育和醫療衛生健康人才為例,根據要求,具有國家「雙一流」大學(或學科)或國家級重點實驗室5年以上工作經歷、且具有高級職稱的高等教育人才和科研人才,具有省級或地市級優質中小學10年以上教學經驗、且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具有三級醫院10年以上從醫經驗,且具有高級職稱的醫療衛生健康專業人員;北京市緊缺急需的其他具有相應水平的教育和醫療衛生健康人才等均可申請辦理人才引進。

在對於加大文化創意人才的規定中稱,社會貢獻較大的知名媒體人、自由撰稿人、藝術經紀人、文化傳承人、展覽策劃人和文化科技融合人才,以及著名的作家、導演、編劇、演員和節目主持等人員也可申請辦理人才引進。

《辦法》特別提到,要建立自由職業者引進通道。對北京市科技創新或文化創新貢獻突出且依法納稅的自由職業者,可申請辦理人才引進。

《措施》還明確,將大幅提高對優秀人才的獎勵標準。建立與個人業績貢獻相銜接的獎勵機制,業績貢獻突出的可給予每年最高200萬元的獎勵。另外,設立建言獻策獎勵資金,鼓勵社會各界對本市高精尖產業發展提出意見建議,被採納應用或形成制度性成果的可根據貢獻大小給予10萬元至1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另據投資界報道,北京引進人才的消息在創投圈激起了漣漪。這些年,北京幾乎聚集了中國數量最多頂尖的創業公司和創投機構,從IDG資本、紅杉中國、經緯創投到百度、京東、美團、今日頭條....浩浩蕩蕩數十萬人。這一紙新規有望讓他們告別北漂、落地生根。

在最新的《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天使投資基金管理人、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等金融機構高管有機會直接落戶,優惠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詳情具體如下——加大金融人才引進力度,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人員可申請辦理人才引進:

(一)基金管理人和所管理基金均在京設立並備案,實收資本1億元以上、近3年實際投資本市高精尖產業5000萬元以上的天使投資基金管理人,其任職滿3年的法定代表人、總經理、合伙人、合伙人委派代表等高級管理人員;

(二)基金管理人和所管理基金均在京設立並備案,實收資本3億元以上、近3年實際投資本市高精尖產業5億元以上的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其任職滿3年的法定代表人、總經理、合伙人、合伙人委派代表等高級管理人員;

(三)在京設立的金融控股集團、持牌金融機構、金融基礎設施平台、金融組織聘用的貢獻突出的高級管理人員和核心業務骨幹。

報道稱,國內最難獲得戶口的城市就是北京。北京的常住外來人口數已經從2003年的300萬攀升到了如今的822.6萬,但平均每年只有18萬左右外地戶籍人口能夠擠過千軍萬馬,獲得北京戶籍,其中接近兩成指標還要留給當年的應屆畢業生。因此,即便是處於金字塔頂端的VC/PE們,也難求一紙北京戶口。

回顧過去30年,北京堪稱中國風險投資的發源地。馬化騰曾追憶騰訊的第一筆融資時感慨:「我們在第一屆高交會拿到風險投資,那時候深圳也非常難,互聯網所有的VC/PE全都在北京,沒有VC過來深圳。」而在京天使投資人的數據更可怕,目前活躍在中關村的天使投資人至少佔了全國的80%。

2017年12月14日,「2017冬季海外人才考察中關村」團組成員和現場觀眾聽講。@VCG

碼農月薪7萬可直接落戶?

《投資界》還注意到,這次搶人政策會對互聯網行業IT碼農有一定程度利好。

《管理方法》規定,在本市行政區域內的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總部企業、新型研發機構等科技創新主體中承擔重要工作,近3年每年應稅收入超過上一年度全市職工平均工資一定倍數的(企業註冊在城六區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8倍,註冊在本市其他區域的6倍),符合人才引進計劃。

根據北京市統計局、市人力社保局發布數據,2016年度北京市職工年平均工資為92477元,月平均工資為7706元。而近日某招聘網站發布的《2018旺季人才趨勢報告》中顯示,北京市平均月薪達到10712元。

這意味著,對於程序員來說,以後年薪沒有稅前80萬,月薪7萬,基本也就告別北京市人才的標準了。通讀全文發現,此條靠工資能達到的標準似乎是最簡單的。

目前,中關村擁有高新技術企業近2萬家,其中,獨角獸企業67家,佔全國一半左右,是全球僅次於矽谷的獨角獸最密集區域。創新創業保持活躍態勢,全年新設立科技型企業近3萬家,日均新設立80餘家。

如今,針對高新技術企業的人才引進計劃再次加碼。有程序員對《投資界》表示,「月薪7萬,年薪百萬,買個房也能落戶了!」

引智單位擴至各類創新主體

北京市將加大對引進海外人才的支持力度。引智項目申請單位範圍從原來的市屬單位,擴大到本市行政區域內各類創新主體,同時進一步提升引智項目支持,給予常規引智項目1年、最高50萬元的資金支持,給予重點引智項目連續3年、每年不少於50萬元的資金支持。

北京市支持科技和文化類創新企業、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科研類社團組織和科研服務機構等主體引進使用優秀傑出海外人才。聘用「千人計劃」外國專家的單位,最高可得到專家工資薪金80%的資助;聘用「海聚工程」外國專家的單位,最高可得到專家工資薪金50%的資助。

特聘崗位引才範圍從政府機關擴展到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及新型研發機構,支持其按需設置特聘崗位。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的特聘崗位不受單位崗位總量和結構比例的限制,不對應行政級別和專業技術職務,不佔單位編製,可採用年薪制、項目工資、協議工資等多種薪酬分配方式。聘用後在崗發揮作用突出的人才,可優先入選「海聚工程」,獲聘「北京市特聘專家」,並獲得50萬元至100萬元的獎勵。

為鼓勵海外人才來京發展,市人力社保部門還在辦理人才簽證(R字簽證)、在華工作許可和永久居留等方面提供便利,提升服務效率。其中,5至10年的多次往返人才簽證最快6個工作日可以免費辦理完成,最長期限5年的在華工作許可最快5個工作日辦理完成,在華永久居留證最快50個工作日辦理完成。

引才打破「惟學歷」「惟職稱」

不拘一格降人才。本市引進國內人才將突破原有以學歷學位或職稱評價引進人才的「一尺量」模式,開闢多元化的人才評價引進渠道。

突出「以才薦才」,在京承擔國家和本市科技重大專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和工程等任務或進行其他重要科技創新的優秀傑出人才,近3年獲得股權類現金融資1.5億元及以上的發展潛力大的創新創業團隊領銜人或核心合伙人,可以為團隊成員推薦申請人才引進。

「中國專利金獎」獲獎專利的發明人、獲得3項以上(含)發明專利的獨立完成人、以第二作者及以上身份獲得6項以上(含)發明專利的主要完成人,其專利取得顯著經濟社會效益的可申請辦理人才引進。

離崗創業保留人事關係和待遇

本市將加大對創新團隊和優秀人才的獎勵力度。近3年累計獲得7000萬元以上(含)股權類現金融資的創新創業團隊,可給予最高5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近3年累計獲得1.5億元以上(含)股權類現金融資的創新創業團隊,可給予最高10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建立與個人業績貢獻相銜接的獎勵機制,業績貢獻突出的可給予每年最高200萬元的獎勵。設立建言獻策獎勵資金,鼓勵社會各界對本市高精尖產業發展提出意見建議,被採納應用或形成制度性成果的可根據貢獻大小給予10萬元至1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北京市支持知識成果轉化增值,科研成果轉化收益的70%以上可用作創新團隊及重要貢獻人員的報酬和獎勵。

北京市將建立科研人才在事業單位內外自由流動雙向通道。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才可利用本人及所在團隊的科技成果,採取兼職、在職創辦企業、在崗創業、到企業掛職、與企業項目合作、離崗創業等方式創新創業,獲得相應報酬或成果轉化收益;創新創業期間取得的業績可作為其職稱評審、崗位聘用、考核獎勵等的重要依據;離崗創業者,3年內保留人事關係、基本工資待遇和社保待遇,情況特殊的可延長到5年。

職稱逐級晉陞模式也將改變,全市推廣職稱評審直通車制度,優秀人才可直接申報工程技術或科學研究系列正高級職稱。結合本市高精尖產業發展需要,還將增設創意設計、科學傳播、人工智慧、技術經紀等新業態職稱專業。

本市還將新設「青年北京學者計劃」,鼓勵優秀青年人才積極從事前沿科學研究和原始創新,入選人才可參照「北京學者計劃」享受周期性的經費支持。

無條件落戶!各地紛紛「搶人」

人才是第一資源,也是創新活動中最為活躍、最為積極的因素。人才爭奪的背後,凸顯出各地為發展積蓄人才力量的現實渴求。

2017年,武漢、南京、成都、西安、長沙等城市仍接連出台各種人才政策招賢納士。進入2018年,各地紛紛加碼,「戰爭」愈演愈烈。前段時間,包括武漢、鄭州、合肥、南京等在內的多個二線城市,頻繁出台落戶新政,降低住房門檻,向各類人才拋出橄欖枝。「送」戶籍 「送」房子,二線城市各顯神通。

2017年8月17日,廣東惠州,10名高級人才抽籤搶分193平江景豪宅。@VCG

與此同時,穩坐一線城市寶座的廣州、深圳也坐不住了!廣州在今年2月底放出大招,對企業、人才都有相應獎勵和補貼;深圳也繼續推進去年落定的千億人才安居計劃。

2月27日,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廣州市促進總部經濟發展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明確,廣州將對新引進的總部企業,最高給予連續3年每年5000萬元獎勵。其中,無住房的總部企業人才,或每人每月將獲1000元租房補貼。

據介紹,總部企業認定獎勵涉及各項經濟數據主要由政府部門內部生成,減少企業申報環節。

今年(2018年)年初,深圳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吳思康表示,《深圳市關於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的若干措施》提出了更加優惠的人才住房政策。比如,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人才優先承租人才住房,符合條件的可申請購買建築面積90平方米以下的人才住房。同時,探索人才住房先租後買、以租抵購制度,以及建立人才住房封閉流轉機制等。

今年1月24日,上海市公安局在徐匯區試點推出微信公眾號受理戶籍業務。引進人才等五類進滬人員及其隨遷家屬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申辦戶籍業務。@VCG

城市發展和服務的核心都是人。有分析認為,城市間對於人才的爭奪越來越激烈,一些政策層面的共性利好,已經不足以吸引到高層次人才了。吸引這個層次的人才,要靠一座城市的核心競爭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2.5億人分5億,為何大家「集五福」還這麼拼?
美智庫臆想中國突襲美國:集裝箱載無人機群炸夏威夷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