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遇對人,才能產生對的效果

遇對人,才能產生對的效果

勸人上進,勸者需要膽量與方法,但更需要遇對人,才能產生對的效果。

想當年,那是商朝末年,紂王昏庸殘暴,叔父比干苦苦相勸,結果反招挖心;許多正直大臣橫遭迫害,讓人不寒而慄。有些被勸者的反應儘管沒有紂王那麼強烈,但是肯定心中不太樂意,有些甚至耿耿於懷秋後算賬。

當然也有遇對人,產生非常美滿結果的。

司馬光《資治通鑒》記載:孫權準備勸大將呂蒙讀書。這個呂蒙雖然是員猛將,但是不愛讀書卻是出名的,有「吳下阿蒙」的別號(意即吳下那個地方的猛子)。但是孫權不愧為一代雄主。首先告訴呂蒙:你現在當權管事,不能不讀一點書呀。呂蒙自然借口一大堆。最大的借口就是軍中事務多。這個時候,孫權能夠現身說法:我要你多讀書,並不是要你成為飽學之士,只是要你知道一點常識;同時,你說你的事情多,能夠比我多嗎?我經常讀書,感覺開卷有益啊。呂蒙無話可說了。

呂蒙讀書肯定也是花了不少的功夫,記得當時東吳的魯肅是非常看不起呂蒙的。認為他只不過是一員只會打打殺殺的猛將而已,等到有一天,魯肅到尋陽視察工作,與呂蒙談論,大吃一驚,感覺呂蒙真是讓人刮目相看,於是與呂蒙結為朋友。後來就是這個呂蒙,設計打敗不可一世的戰神關羽,讓威風凜凜的關羽跌了跟頭。

孫權勸說呂蒙讀書,因為呂蒙最終能夠虛心接受,最終「非復吳下阿蒙」!孫權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成就一段千古佳話。

有人說這是主上勸臣下,有威權效應。如果是臣下勸君王呢,後果還會是這樣嗎?

據《戰國策》記載:當時齊國有一個叫鄒忌的人,此人有才,曾任相國。看他是如何勸告他的老闆齊威王的,據說這個齊威王年輕時可是一位浪蕩子弟,後來才有所收斂。

鄒忌先是從自己照鏡子出發:妻子愛我,所以說我是帥哥;小妾怕我,說我是帥哥;客人慾有求於我,因此敷衍我說我是帥哥。於是有「三比」:功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海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看來,大王您受的蒙蔽最多啊。

沒想到齊威王聞過則喜。主動設立「三賞」獎勵敢於提意見的臣民。並導致齊國有了「三變」。勵精圖治,齊國大治,戰勝於朝廷。

鄒忌一番類比推理,一番諷喻說理。自然有著高超的勸說技巧,但是也因為是遇到了齊威王這樣有胸懷的的明君,最終勸說有效。

也有用實際行動來勸的。比如那個鼎鼎有名的周亞夫。

據司馬遷在《史記》當中記載:周亞夫駐軍細柳防備匈奴入侵時,以治軍嚴謹而著稱。這一點與駐軍霸上的劉禮、駐軍棘門的徐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當皇上漢文帝去這兩個軍營視察時,出口入口如遇無人之境。而唯獨到了周亞夫那兒,先是天子先鋒官受到阻礙,然後當文帝親自來時,再次受到阻礙。只能老老實實地按照規矩來。皇帝在軍營當中也不得驅馳。

文帝曰:此真將軍也!稱讚了許久!

我在想:假設,鄒忌諷諫遇到了紂王,周亞夫嚴格軍法遇到了紂王,等待他們的又是什麼結局?

可見,要想你的勸說有效,還得遇見對的人,他願意聽你的勸說,願意認可你的三觀才行的。

同樣,在現代社會,教師要勸勉學生愛上讀書、長輩勸勉晚輩上進,下級勸說上級改變,一定遇到對的人,才能有所改變和作為。

如果你沒有遇上對的人,哪怕你口乾舌燥,哪怕你用心良苦,哪怕你嘔心瀝血,也許結局都是無緣,都是做無用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逍遙夜談 的精彩文章:

無言無奈無結局
讀懂了韓信,看懂了人性

TAG:逍遙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