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面剖析,數字貨幣市場牛熊轉折背後的3大邏輯

全面剖析,數字貨幣市場牛熊轉折背後的3大邏輯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自2017年12月17日比特幣創出19000美元高點之後,整個幣市一路瀑布。中國春節期間,區塊鏈和比特幣引發瘟疫級關注,然而驚奇的是幣市的下跌步伐從未停止,三天一小跌,五天一大跌。

(數據來源CoinMarketCap,製表大塊科技/id:dakuaitech)

這其中,4大幣種跌幅達到50%以上,瑞波等部分幣種的跌幅看上去並不大?原因是12月18日比特幣創出新高之後,比特幣獲利資金尋找新幣種拉頂,於是又迎來一波上漲。

以以太坊為例:12月17日後從713美元最高拉升到1月15日的接近1400美元,足足又拉升了一倍,之後才進入慢慢熊途。然而,出來混遲早要還,比特幣2月6日到達低點之後,進入震蕩行情,然而以太坊從1月15日的高點1389美元足足跌倒現在的的不到500美元,跌幅高達64%。

說回比特幣,作為幣市的基礎交易貨幣,類似全球市場的美元,所以化繁就簡可將比特幣走勢視作全球數字貨幣市場的大盤指數。如果這樣看,全球數字貨幣市場已經進入徹頭徹尾的熊市——依照慣例,市場整體下跌超過30%,即可視作進入熊市,而比特幣下跌已經接近60%。

(數據來源CoinMarketCap,製表大塊科技/id:dakuaitech)

2月6日比特幣探底,此後展開反彈並在2月21日和3月5日進行衝擊,然而並未能突破下跌壓力線,而是在11000美元附近形成下跌中繼過程中的雙頂。無論是繼續震蕩,還是震蕩之後繼續探底,後市都難言樂觀。

ICO扯淡多,成交量難撒謊。持有者超過百萬至多的比特幣,要做圖形難度很大(小幣種恰恰相反,沒有監管限制的莊家可以隨意做圖形割韭菜)。所以,我們可以根據成交量再一次做判斷——從12月上旬到1月中旬的這一段時間裡,成交量不斷放大,在過去數年獲利幾十倍的老韭菜們正在紛紛出貨,接盤者換成了缺少參考價位因而更加無謂的新韭菜。

12月上旬到1月中旬,一次「偉大的出貨」,每天過百億美元的成交額直到1月22日後才跌倒幾十億美元,一個月左右時間總流通值1000多億的盤子成交量達到數千億美元,直接換算換手率超過300%。

這基本上意味著獲利盤已經大部出逃,剩下的只是新韭菜們的自相殘殺了。

在2月21日和3月5日,多方試圖奪回主動權,然而應者聊聊,拋盤嚴重,回天乏術。

全球數字貨幣市場進入熊市了嗎?

是的,熊途漫漫,熊市不言底。

偉大的出貨

牛轉熊第1邏輯

誰在出貨?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非常簡單。賺錢的人在出貨,賺到心理預期的人在出貨。

省略前情,只看2017年,1月1日比特幣955美元,12月17日19552美元,一年之內升幅達到20倍。股神巴菲特一生都在尋找Ten Bagger/十倍股,而比特幣一年之內就幹了20倍。

無怪乎1月10日巴菲特接受採訪時會說:「幾乎可以肯定數字貨幣最終將以悲劇告終,我自己永遠不會持有任何數字貨幣。但是悲劇以什麼樣的形式出現,我並不清楚。」

而他說這個話的時間節點正好是1月上旬,比特幣開始下滑的關鍵節點。

雖然巴菲特的話並不能表明數字貨幣一定落得這樣的下場,但它至少表明身為財富管理者的巴菲特面對數字貨幣時發現自己過去的邏輯是無法支持持有它的信心的。

巴菲特是一面旗幟,他看不懂,還會有很多人也看不懂,也會有很多看懂的開始動搖。而這些人控制著多少資產和資源無從查考。

更何況,即使今年迎來了60%的下跌,比特幣的價格讓然高達8000美元,相較2017年年初,仍有接近10倍的漲幅。

10倍,北京房價用了10年走完的路,比特幣用幾個月就走完了。這個收益超過了很多的人預期。

考慮巴菲特在財富管理市場的強大影響力,尤其是他所代表的傳統財富管理者的強大影響力,持有比特幣的機構、莊家絕對有可能將一年20倍的收益落袋為安。何況這時候,東方的中國、日本、韓國幣民們正在摩拳擦掌急不可耐地等待入場。

一群賺到盆滿缽滿的持幣者,面對一群信心滿滿的接盤俠,心中只能冒出一句話——此時不出,更待何時?!

政策打壓,爭奪鑄幣權

牛轉熊第2邏輯

鑄幣權,是發行貨幣的權力。世界上多數國家的法律規定鑄幣權歸於國家,印有該國中央銀行的名稱。(例外只有一個,美國鑄幣權歸美聯儲,美聯儲不屬於政府機構,而是私有產權的,然而在職能方面美聯儲仍然接近一個政府機構,美聯儲委員仍由美國總統提名,參議院任命)

鑄幣權是國家管理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手段,政府每年可以通過超發貨幣的方式從全體國民身上薅羊毛來完成自己的目標。而基於區塊鏈的數字貨幣正試圖部分消解國家的鑄幣權。

如果一個村莊的人彼此之間用比特幣支付,那麼這個村莊的人在貨幣系統中就脫離了該國政府,而該國政府自然也沒辦法薅他們的羊毛了。所以鑄幣權的爭奪,不是請客吃飯過家家,是赤裸裸的命根子爭奪戰——某國官員說的好,鑄幣權是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你們要,也同樣要付出血的代價。

當然,不是說數字貨幣就一定不允許你存在,世界格局浩浩湯湯,存在的前提是納入國家體系中來,該納稅納稅,該監管監管。共存共榮,為我所用是前提,在找到合適的合作體位之前,不妨先凍結一下。

主要國家中,只有日本政府對數字貨幣市場真正上心,不僅發出15張交易所牌照,還對交易者減免數字貨幣交易稅。政府的態度和積極的政策吸引了大量的ICO項目、跨境資金和交易所向日本遷移。

然而,在美股、中國、韓國這些主要交易國,在政策正式出台之前打壓政策不斷放出。如今你跋山涉水科學上網登陸Bitfinex、幣安這些交易所時,迎來的一定是提示不為中國、美國用戶服務的提示。

如今市場的共識是——靴子仍未落地。

商業機構釜底抽薪,用戶斷流

牛轉熊第3邏輯

政府之外,市場力量也加入對數字貨幣的「圍剿」中來。Google、Facebook、Twitter停止發布數字貨幣相關廣告。摩根大通、花旗銀行和美國銀行等金融服務機構也在釜底抽薪,禁止其信用卡用於數字貨幣交易。

Google目前只禁止5類廣告,前4種分別是

1、假冒商品;

2、危險產品及服務,如毒品、武器、彈藥、煙花及煙草製品;

3、任何允許不誠實行為的產品,如黑客軟體、虛假文件或學術欺騙等不誠實行為;

4、使用仇恨或褻瀆性語言的廣告;

第5種便是數字貨幣和相關內容產品,包括數字貨幣兌換、錢包和交易建議等。

不要小看搜索引擎、社交網路和銀行卡對數字貨幣市場的影響。

這基本上是用戶和資金流量入口的全部。下面這張圖是Google Trend中「bitcoin」的搜索強度,高點正是12月17日,此後一路走低,此圖與比特幣價格走勢高度吻合。

0316/2017~0319/2018 Google Trends 「bitcoin」搜索強度圖

0316/2017~0319/2018 Bitcoin價格走勢圖

無論動機何在,來自Google、Facebook、Twitter和花旗銀行這些商業機構的力量在實施上阻止了更多的幣民進入到比特幣的狂飆盛宴中來。

情形並不樂觀。

拿不到微信數據,繼續看百度指數——

「比特幣」百度指數整體趨勢

「比特幣」百度指數移動趨勢

的確,2月份以來,比特幣的搜索熱度一直在上升但整體仍未達到去年4月底5月初的水平,可以理解為去年5月1300美元進場的獲利持幣者仍然遠超在春節後下跌中入場接飛刀的炒家們。

中國大媽並未進場。整體上,獲利盤眾,接盤者寡,叫它如何不下跌?

ICO百度指數

再看一張圖,ICO的百度搜索指數!2018年以來,ICO頻頻破發的原因也找到了。

路在何方?

全球數字貨幣市場,前10大市值幣種9支下跌超過30%以上,可視作大盤指數的比特幣下跌高達60%。在2017年狂飆之後,數字貨幣市場已經進入漫漫熊市。

3大邏輯主導了牛熊轉換:1、一年數10倍收益之後,獲利盤改變了持幣預期,紛紛落袋為安;2、鑄幣權的爭奪招致主權國家的政策打壓,無論是ICO還是交易都招致物理層面的打擊;3、網路入口和資金入口被逐步切斷,增長乏力,新韭菜長不起來,接盤不力,只能順勢下跌。

幣圈和鏈圈原來是相對封閉的兩個圈子,互相看不起。但應該看到在區塊鏈發展方面,ICO的確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據Coindesk的數據在2017Q4季度,區塊鏈行業以ICO方式募得的資金達到了5.68億美元,已經是從傳統VC投入的兩倍多。

幣圈和鏈圈是時候合二為一了。

在此之後,沒有ICO的區塊鏈項目發展要遠落後於ICO的項目,沒有實體項目支撐的數字貨幣價值遲早一地雞毛。

最後,再來看看摩根士丹利的這張圖。

以比特幣和Nasdaq2001年的科網泡沫破裂做比可以發現,作為區塊鏈的市場價值影射,比特幣和它所代表的區塊鏈與2001年前後Nasdaq和它所影射的互聯網公司一樣在經歷暴漲暴跌。

17年過去了,很多事情改變了,然而人心沒有變。

變的是速度,上漲的速度上漲的服務要更快更敏捷更加難以抓住。這是壞消息,好消息是——熊市也會更加的短暫。納斯達克用了10年才衝過2001年的互聯網泡沫高點,而幣市走出熊市再創新高的時間可能會只有一兩年。因為背後的邏輯已經轉變了。

而那些炒幣者也許會像證券市場早期歷史上的那些投機者們一樣,有的暴富收手歸隱江湖,有的賠掉底褲不知所歸,而更多的則被時間拯救,忘掉會所嫩模和三點鐘群,低頭幹活,成為市場和未來的真正締造者。

這是一個區塊鏈從業者的美麗夢想。

熊市漫漫,前途險惡,然而也許後天將有燦爛陽光萬丈。

你,會上車嗎?

掘金區塊鏈

點擊二維碼關注「大塊科技」,加入看得懂可以參與的區塊鏈媒體社群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邦 的精彩文章:

「喊麥之王」天佑是這樣把自己玩死的
亞馬遜提供送貨服務對美國郵政衝擊最大

TAG:創業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