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新文:?《回鄉記》

劉新文:?《回鄉記》

《當代寫作》優秀作品選

底部可以給作者劉新文留言!支持作者就贊一個吧!

《回鄉記》

作者:劉新文

在城裡住久了,有時也常想在農村的老家,雖然老家的房子已經易主,已成為故鄉,但平日里,上班早出晚歸,真抽不出一點空閑。恰好,今年暑假沒有學習和培訓任務,我便一個人騎上自行車,去農村老家看看。

騎車走在鄉間的小路上,聆聽著水溝里傳出的悅耳的蛙鳴,路旁是一望無際的玉米地,心裡舒暢極了。剛進入農曆六月,碧綠的玉米葉子,便沒過膝蓋,剛好下過一場大雨,天氣也不怎麼悶熱,偶有涼風習來,讓我感到愜意。遠望去,玉米綠油油的,充滿生機,讓人想起健壯的青年,有使不完的力氣。微風吹來,玉米葉子呼啦啦的響,彷彿唱歌給路人聽,又像在跳廣場舞,伸出她們的胳膊,在向我招手,歡迎我這個久違的遊子的到來。遠處的藍天下,飄著朵朵白雲,下面是一望無際碧綠的玉米地,其中有幾個農民在施肥或打葯,在玉米地里時隱時現,與遠處掩映在綠樹叢中的白牆紅樓,組成一幅美麗的田園風景畫。那有白牆紅樓的村子,便是我的老家所在的村子。相傳很久以前,先人為避戰亂和貧困,在仙人的指引下,來此定居,故名仙人村。

幾年沒有回家,我既熟悉又陌生,一排排樓房耀眼奪目,在樹林叢中矗立著,給人一種新鮮、生機的感覺。我記憶中老家的摸樣,已無處尋找,泥濘的鄉間小路、巷道均被水泥路取代,再也用不著為下雨道路泥濘,自行車的難行而發愁了,無論下多大的雨,各種車輛均暢通無阻,人們也用不著因出行而犯難了。原先的草屋瓦房被兩層小樓取代。村裡路邊,各家各戶的門口、牆邊,都規劃成整齊的花園或菜圃,裡面有花草,也有種上青菜的,辣椒、茄子等。

村裡很少見到行人,各家各戶的雙扇大門緊閉或鐵鎖把門,偶爾有一輛小汽車或電動三輪車駛過。他們大多在附近上班或外出打工,一到中午,才能看到有人從廠里下班回家吃飯,或從輔導班接孩子的人們。

我們家的老宅子,在我們搬家進城時,已轉讓給本家二叔了,如今再也尋不到過去的紅磚灰瓦的小屋了,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二層小樓,粉刷的白牆潔白耀眼,紅漆大門神氣十足,我記憶中的老家不是這個樣子,我記憶中的老家沒有這樣氣派、富足,我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二叔把我領進家裡,我也沒有以前農村的感覺,家裡乾乾淨淨,窗明几淨,屋裡簡直和城裡沒有什麼兩樣,有客廳、廚房、洗手間、卧室。我便和二叔攀談起來,知道二叔的兒子在城裡上班,還在城裡買了房子,孫子也在城裡上學,兒媳婦在附近玩具廠幹活。現在種地根本用不著出多少力,與往年不同,基本上都是機械,耕地、播種、施肥、除草、收割,都有機子,只要花幾個錢,糧食給你送到家門口。以前夏天收小麥忙一個多月,秋天收玉米、種小麥,也得忙個把月,如今幾天就完成,其餘時間,在外面打工或做生意,一年到頭閑不著,在家門口打工,一個月也能掙好幾千塊。二叔在市場打掃衛生,兒子不讓他干,他非去不行,閑著也無聊,反而會生毛病,掙的錢花不了,還能攢給孫子,每月還能領養老金,看病也能報銷。

我們說著,二叔的兒媳婦下班回家,三十多歲的人,看上去也不過二十齣頭的樣子,上身穿襯衫,下身穿短褲,露著兩條白嫩修長的大腿,手裡拿著蘋果手機,從你身邊走過,便飄過一股濃濃的香味。以前我們農村的小媳婦可不是這個樣子,一天到晚在地里忙,褲腳卷到膝蓋,滿腳沾滿泥巴,渾身散發著汗臭氣,臉也被太陽曬得黑黝黝的,三十齣頭便像五十多歲的老婦人。

晚上我被二叔留下來過夜,吃過晚飯,我和二叔便出去散步,走在村裡的小路上,如同走在城裡,路邊的燈光照如白晝,但卻沒有人在自家門口或路燈下乘涼,以前這可是最好的乘涼之處。我和二叔走著,老遠就聽見傳來動聽的音樂,二叔說,那是小青年們在跳什麼廣場舞,音樂越來越近,只見一群女青年們,排著整齊的方陣,隨著音樂的節奏,在手舞足蹈。她們有的穿裙子,有的穿短褲。我感到驚詫,城裡才有的廣場舞,農村也時興起來。

二叔如數家珍似的數說著農村發生的事情,令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二叔微笑著,數說著,是那樣的開心和幸福。

那天夜裡,我轉輾反側,毫無困意,唐朝詩人杜甫曾經發出無奈的感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陶淵明的夢想也只能在桃花源里才能實現,魯迅的少年好友閏土是那樣的木訥,而如今,我無法想到,他們若生活在今天,又會發出什麼樣的感慨呢?

我在心裡祝福他們,更祝福我們這個時代。

投 稿

請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

當代寫作微信公眾號

讚賞作者

可為作者提供稿費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代寫作 的精彩文章:

陳相國:?《七律·重陽賞菊念故》

TAG:當代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