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羽被俘怒說一句話,孫權聽完直冒汗,劉備得知發誓一定要打東吳

關羽被俘怒說一句話,孫權聽完直冒汗,劉備得知發誓一定要打東吳

他,是三國最明亮的一顆將星,但同時,也是三國最具爭議的一顆將星。有人說他活著是劉備的支柱,他死後是劉備的噩夢。也有人說,他死前創造了一個小神話,死後創造了一個大神話。有人認為他是令人敬仰的武聖,但也有認為他不過是個自大狂而已。那麼他,關羽,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其實,在他人生最後的一年,他的優點和缺點都集中凸顯了出來,優點是那麼耀眼,缺點是那麼醒目。但就如同曹操說的,他就是他。那麼我們今天就來看看關羽在最後一年具體都幹了些什麼,展示了自己的哪些有點和缺點。

首先我們看一下關羽在劉備集團的重要性,劉備集團的組建和起家非常不容易。劉備最開始起事,身邊最得力的人物也就兩個,就是關羽和張飛,而這兩人中,關羽又略重於張飛。比如劉備若分兵作戰,關羽必單獨領兵。當然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應了關羽的能力,他不僅個人勇武過人,而且具有統兵作戰的指揮能力。

除此之外,關羽跟隨劉備的時間非常長,從公元184年的涿郡起事,直到公元219年左右身死臨沮,中間長達35年左右。其實擱在現實生活中,如果兩個人的友誼能夠持續35年,退一步講,能夠持續20年以上,那就絕對是鐵得不行的哥們兒了。所以,劉備和關羽、張飛他們之間的感情除了共同的事業之外,還有被時間積攢下來的無法擊潰的感情。而這種深厚的感情最直接的體現,就是絕對的信任。所以在劉備離開荊州去益州的時候,他當時帳下文臣有諸葛亮、龐統等,武將有張飛、趙雲、關羽等,但劉備在眾人之中卻選擇了關羽作為鎮守荊州的主帥。拋開能力的問題,這就是劉備對關羽的信任。而這種信任,可以說是無底線的信任,可以說是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託給對方的信任。要知道當時的荊州對於劉備而言,那就是奮鬥了大半輩子獲得的立身之本,在沒有謀取新的地盤之前,這就是命根子,得之是事業的根基,失去就是一敗塗地什麼都沒有了。由此可見關羽在劉備集團的地位絕對是排在第一的,其實也就是在劉備心目中排在第一的。

其次我們來一下關羽鎮守荊州的情況,既然劉備信任關羽,留下關羽鎮守荊州,那麼關羽的表現如何。從公元211年劉備帶兵入益州到公元219年關羽丟荊州,這中間大概有8年左右的時間,荊州的軍政事務都是由關羽主要主持的。

鎮守荊州初期,關羽最開始的職務是襄陽太守、蕩寇將軍,但當時襄陽並不在劉備集團的控制之內,而襄陽是在曹操的控制之內,駐守襄陽的將軍是樂進。而劉備集團實際只有長沙、零陵、武陵、桂陽四郡,加上後來從孫權那裡借來的南郡,共五郡之地。但是南郡經過曹操方面和東吳方面的連戰爭奪,已經破敗不堪,所以關羽在接管之後,幹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重新帶人整修了江陵城。一是安頓了城中的居民,二是加強了城池的防禦能力。這都是關羽的政績能力的表現。

除此之外,更為重要的是,荊州被分為魏蜀吳三家的鼎足之地,也就是說荊州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三方任何一方失去這個地理優勢,將失去爭霸三國的優勢條件。所以三方都派遣出了自己最得力的將帥作為荊州前線的總指揮,曹操方面派出的是曹仁,曹仁能守善攻,是一員非常強悍的將帥,東吳方面則先後是周瑜、魯肅、呂蒙等人,這些也都是東吳方面首屈一指的人物。而關羽能夠獨守一方,威震兩方,與其抗衡多年,如果他沒有能力,是絕對不可能做到的。也正是因為關羽能夠穩定後方的局勢,把後院看得很好,所以劉備在前方的開拓才能不斷取得勝利。由此可見,關羽在荊州長達8年的表現還是非常不錯的。

最後我們看一下關羽丟失荊州的原因以及他的死亡。公元219年的7月,劉備在漢中稱漢中王,關羽被封為前將軍,就是劉備集團的最高武官。不久之後,關羽就帶領荊州的精銳兵馬開始進攻樊城。那麼他為什麼這樣做呢?原因是,當時孫權帶兵在攻打合肥,而曹魏的主力部隊都駐守在淮南,宛城侯音反叛,樊城曹仁帶兵前去平叛。而曹操又在漢中新敗。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關羽此時出兵樊城,都是一個機會。所以說,作為一個將帥來講,關羽有此眼光,還是不錯的。

但是樊城之戰的轉折點在於水淹七軍,招降于禁,斬殺龐德,這件事幹得太漂亮,藉助天時,取得勝利,雖然這一戰造就了關羽本人的「威震華夏」,但是卻讓兩個人頭疼,其一是曹操,曹操向來老謀深算,認為關羽此時鋒芒正強,打算遷都,等關羽兵鋒稍弱,再對付。其二是東吳的孫權,關羽在樊城的成功對於孫權來說不是好消息,簡直就是一個噩耗,為何?因為關羽打破了荊州穩定的三足鼎立模式,三足鼎立有什麼好處,就是三方都能互相制衡。但此時關羽若取得樊城,那麼劉備集團就會佔領荊州上游的所有地盤,而荊州的勢力就變成了劉備集團和東吳集團,劉備方面又佔據上游,面積又廣,對於東吳來說就是壓倒性的優勢。所以這是孫權最不喜歡的結果。

於是,孫權也開始行動了。他秘密幹了兩件事,第一是接受曹操的聯盟橄欖枝,暗中拋棄了劉備這個盟友;第二是調兵遣將,派遣呂蒙、陸遜等開始謀取荊州。但是荊州關羽控制的五郡,並非容易攻取之地,所以東吳方面也是做足了功課。一開始,關羽並不是調走了荊州所有的兵馬去攻打樊城,對於關羽來說,他本身還是防備著東吳的,所以留有守城的兵馬,但是很遺憾,在樊城就要攻下的時候,也就是最接近勝利的時候,呂蒙詐病回去養病了,而新接任的都督是個書生,又寫信表示對關羽的崇拜和讚美,關羽沒招架得住陸遜的糖衣炮彈,最終一激動,就調走了荊州的防守兵馬。

而同時,東吳方面也等的是這一刻,機會來了,他們渡江襲取了關羽後方的城池。這樣關羽就面臨腹背受敵的情況了,沒辦法,關羽只好敗走,一敗再敗。人生的落差在關羽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關於關羽的結局,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進行了一番延伸性的演繹,但是以小女子之見,認為這番演義還是比較符合關羽的性格和他的做事態度。

我們來看一看:關羽被俘,被東吳小將馬忠推到孫權面前,孫權說了一番客套話,就直奔主題,說今天我擒獲了你,你肯歸降我嗎?關羽則怒說:「碧眼小兒,紫髯鼠輩,我與劉皇叔桃園結義,誓扶漢室,怎麼能與你這逆漢的反賊為伍?……有死而已,何必多言。」說實話,關羽這話聽來有一種大快人心之感,當時孫權聽罷那是直冒汗,為了遮掩自己內心的羞愧,竟然轉移話題說了別的,之後就令人斬殺了關羽。當時孫權很多文武大臣都在營帳,所以關羽這話很快就能傳到劉備的耳朵里。作為生死兄弟的關羽在臨死之際說出如此大義凜然的話,劉備的心情可想而知。後來劉備稱帝第一件事就是發誓一定要發兵攻打東吳,諸葛亮趙雲等都去勸諫,都沒有效用,那是因為關羽這句話在任何人聽來都只是一句話,但在劉備聽來,那就是一種比生命更可貴的情義和信念。所以劉備說:「朕不為弟報仇,雖有萬里江山,何足為貴?」

結語:關羽和劉備、張飛的情義從桃園開始,當時盟誓同生共死,而結果基本如誓言所說。關羽在曹操處時受盡恩寵,但依然拋棄一切千里追兄弟,足見情義之深長。以後關羽死,劉備張飛又不惜性命為其復仇,雖然身死,但三人之情義卻永遠在中國老百姓的心間流傳。正所謂劉備之敗是輸了江山,卻贏了情義,只有情義比江山更永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珍惜眼前人喔唷 的精彩文章:

TAG:珍惜眼前人喔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