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是吃可愛長大的哲學家嗎?
可 愛 的 哲 學
耳 聽 為 虛 眼 界 為 實 ?
▼
LOOKURATING
第一次看到這張海報的時候,我就被裡面的小傢伙們深深吸引:從遠處看,它們的表情好像是一樣的,但走近後仔細觀察,卻發現它們神態各異,每一隻掩藏的情緒也不同,「無助」、「喜悅」、「迷茫」等等,通過微妙的表情變化,直擊觀眾內心,進而產生共鳴。
可愛,卻又不只是可愛。這不禁讓我聯想到奈良美智的「夢遊娃娃」,兩位日本畫家之間似乎有著某種共通之處,在看過展覽之後,這種感受越發強烈。
▲熏依社畫廊入口
▲小林麻衣子(中間綠衣者)正在講解
我是在開幕的當天去看的這場展覽,十分驚喜地發現,小林麻衣子本人也在現場。她給人的初印象,很像從是枝裕和鏡頭中款款走來的「大和女性」,聲音非常溫柔,也很有親和力。在現場,她為我們講述了自己的創作經歷,包括她靈感的來源,以及試圖傳達給觀眾的思緒。
#孤獨#
這一組從牆後面冒出來的小傢伙,是小林麻衣子初次離開家去大城市裡一個人生活時所創作。她說那時候心裡忽然沒有了安全感,不安的情緒自然流露在畫里。
這一排灰色系列的作品是「牆後冒出的小傢伙」的後續作品,也是同一時期所作:一幅幅作品好像一個車廂又一個車廂,如同上班時搭乘的日本電車,緊密排列著。五彩的背景象徵著大城市中形形色色的生活,而小傢伙的表情和動作也格外豐富,不止是表現一個人生活的孤獨、無助、不安的狀態,同時還蘊藏著一種更強大的生命力。
每個生活在城市裡的人,或多或少都有過這種孤獨感。奈良美智也不例外。在留學德國初期,由於語言障礙和文化差異,他很長時間都沉浸在這種孤獨感中,開始無意識地經常在紙上勾畫一些沒有具體形狀的、帶有新表現主義意義的草圖,由此逐漸浮現出來的是孩子和動物的形象,這既是他個人心性的自然表現,也成為他後來作品的主題。
▲奈良美智,無害的小貓,1994
小林麻衣子和奈良美智都從遠離熟悉的環境後,在獨處之中將自我釋放出來,把內心無法述說的感覺轉化成了作品的最初源泉。
#不孤獨#
▲小林麻衣子,事故/think about "accident"
這是小林麻衣子在去年年底的一幅「偶然性」作品,她說當時在畫這幅畫的時候,黑色的顏色一上,忽然感覺自己要畫的是烏鴉,就有了這樣一幅作品,所以稱它為「accident」。當時在旁邊的翻譯問小林麻衣子,這個小傢伙張開雙手是代表天使的意思么。她回答道,它其實只是在跟烏鴉說話,它問烏鴉:「你不飛么?」而烏鴉無語(沒有回答)。
我當時聽完噗嗤一聲笑了,覺得小林麻衣子太可愛了,有一種孩子般的心靈。
▲小林麻衣子,第三片森林/Third Forest
看這一時期的作品,會發現整個感覺都變得溫暖明亮。即使是黑色佔滿大片畫面,也不覺得壓抑,小傢伙的表情也變得怡然自得。似乎原來孤寂的氛圍變成了讓自己感到舒適的空間,雖還是一個人,但卻不感到孤單了。
▲小林麻衣子,等待時間 / Waiting For The Time
▲小林麻衣子,住在城市中 /Living in the city
奈良美智在2000年後的作品也在傳遞著這種成長的力量:「I am alone, but I am not lonely.」
▲奈良美智,夢遊娃娃
上面這幅作品同樣是奈良美智在不帶意識的情況下所作,他說,「如果我有意識地作畫,畫出來的人物就漂亮多了。但由於不帶意識,所以這些人物可能很真實。真實的東西不需要理由。」
所有的不帶意識的偶然性創作,常常源於真實的內心,不管是奈良美智還是小林麻衣子,他們作品中的人物都可以還原為每一位現實中的觀者自身。面對真實的自己,是悅納自己的第一步。不妨抽一點時間,聽一聽你的心裡在說什麼吧!
作者 /削梨Sherry
編輯 / 秋涼
看 什 么 不 看 什 么
用 藝 術 發 聲
向 世 界 表 態
Born this way
Live my life
LOOKURATING|造視界
看什麼策展
Contact us
WEIBO:@看什麼策展LOOKURATING


TAG:看什麼策展 |